可能是因为长期生活在缺乏阳刚之气的城市里,我竟然比小时候更喜欢看肌肉猛男动作片了。
当然,曾经我也调侃过中式抗日里“手撕鬼子”的离谱,只是到2024年还能在院线大片中看到相似的套路,“死去的记忆”又被唤醒了——《盟军敢死队》。
二战期间,英国正遭受德国的强劲攻击,丘吉尔组建了一支秘密小队来完成特殊任务——古斯·马奇-菲利普斯上尉负责领军——故事原型也是007的原型。
在双线并行的故事架构里,小队一边要找到执行任务的关键线索实现远途同频,一边要潜入德军阵营炸毁对方船只,这对于仅仅六个人的队伍显然有些天方夜谭了。
故事的有趣就在于,身怀绝技的六个人各个能打,任何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他们眼里都是小菜一碟,所以即便面对炸不开的船只也能顺手把船给开回来。
真实历史中的六人也差不多,以非军事编制开启的团队里,手握“杀人许可”完成特别行动,在关键时刻扭转了欧洲战场的局势。
诚然,在全世界都反战的年代里,如此改编自真实故事的战争英雄电影确实有市场,尤其是用“盖·里奇+亨利·卡威尔”再度合作的宣传噱头,商业和道德都占了上风,观众也应该上头。
但是,上头不等于傻子,反思不等于消费。
难道是国外的网不够发达,不知道全世界的电影观众都长脑子?
第一个任务的耍帅镜头,从一开始就显得非常降智——11个德国士兵来查看5个特工小船,主角发难瞬间撂倒4个,但剩下7个人一枪不开到底是为什么?导演不让吗?
紧接着“勇闯”纳粹军营,武力担当只用弓箭不用枪就干掉了所有守卫,把这当做个人肖像刻画也无伤大雅,但整个军营敞开大门等各位回家的精神状态是正常的吗?就连机枪手都守不住自己的重型武器,那纳粹到底是怎么把战火烧到全世界的啊?
当然,电影似乎为了抹掉“反派降智”的恶名,还专门让大boss识破了女主角的伪装,一个德语单词发音就能暴露的问题,这位大boss还在跟着观众在电影里忍了一百来分钟啊,到底是聪明还是陪玩啊?
无论是之前的《秘密特工》还是当下的《盟军敢死队》,能看出来盖·里奇真的很想把谍战故事在不同年代里拍出花来,但这朵花并非野蛮生长毫无根系的胡编乱造,如今只剩下借助主角全能来营造超神氛围的玩法,到底怎么让人相信这出自《两杠大烟枪》《偷抢拐骗》的导演之手啊。
此外,在明显感觉到华语观众愈发难讨好的当下,大部分进口片还试图以“明星+特效”的方式进门捞钱,凭什么就觉得我们的钱那么好骗呢?
不吹不黑,追个热点,说个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