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林轻吟
编辑 |林轻吟
前言
上个世纪,对于很多女性来说,不能生育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为了解决大家的生育问题,试管婴儿应运而生。
然而由于技术不成熟,不少人都认为,即便试管婴儿成功出生,也不会活过40岁。
如今多年过去,我国首例试管婴儿如何了?专家说的话,真的应验了吗?
辛苦求子路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很多女性都坚持着传统的观念,那就是结婚生子,在她们看来,没有孩子的婚姻,就是不完整的。
然而,不是所有女性都能够顺利生育,不孕不育的也是大有人在,郑桂珍就是其中之一。
她本是甘肃某县城的小学老师,思想比起其他人更为先进,然而她结婚将近20年,却一直没能怀上孩子。
郑桂珍为此非常痛苦,那个年代,怀不上孩子的人,都会被人背地里戳脊梁骨,是大众嘲讽议论的对象。
郑桂珍即便是对婆家照顾得面面俱到,却依然为自己无法生育而感到愧疚痛苦,她也曾想过各种办法,甚至去找偏方,但都没有效果。
其实郑桂珍无法生育,是因为她小时候被染上了结核,后来虽然治好了,但却致使输卵管不畅通了。
然而当时的她并不知道原因,四处求医都没有结果,眼看自己38岁了,还是没有孩子,她着急得晚上睡觉都不安稳。
直到1987年的某一天,郑桂珍得知北京某家医院,在研究体外受精技术,当时她不懂这是什么,但却知道自己的不孕症有希望了。
郑桂珍将这家医院,当做自己最后的救命稻草,她以最快的时间,带上自己的丈夫赶到了北京。
可人生地不熟,俩人也不认路,中间也是经历了很多的磨难,还在火车站的地上过了好几宿。
终于俩人遇到了一个好心人,得知郑桂珍的遭遇后,建议两口子去北医三院咨询相关问题,而试管婴儿的研发人张丽珠就在这家医院。
希望寄托处
当时六十多岁的张丽珠,早就已经是全国妇产科的骨干了,威望非常高,那时候她一心致力于研究试管婴儿技术。
但是由于摸着石头过河,再加上技术和经验的限制,她研究了四年多,失败了12次,都没能做出成功的案例,直到郑桂珍的到来。
张丽珠给郑桂珍检查了身体状况,确定了她做试管婴儿的条件,也给她交代了很多相关知识,并且也告知她其中面临的诸多风险。
郑桂珍在充分了解之后,依然坚定着自己的想法,她相信自己只要配合医生,一定可以有奇迹的发生。
在前期经过各项准备工作之后,郑桂珍被推到了手术室,整个手术的过程,对郑桂珍来说是未知的,她心里其实有些害怕,但一直在坚持。
而张丽珠教授,全神贯注的进行取卵,期间进行了很多精细的操作,成功将卵子取了出来。
即便经历了前面那么多次的失败,但张丽珠依然相信会有成功的时候,她和实验室的人每天都在实验室里观察卵子受精情况。
终于卵子成功受精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医院的同事们也都非常激动,后面郑桂珍也成功完成了更加复杂的胚胎移植手术。
她每天都被医生们当成大熊猫一般珍惜对待,所有的工作医生们都已经尽力了,剩下的就是等待后续的结果。
植入胚胎之后没几周,郑桂珍就有了早孕反应,但是张丽珠等医生并没有放松警惕,因为此前的失败案例中,也有孕妇在这个阶段面临流产的情况。
但幸运的是,郑桂珍肚子里的胚胎非常健康,得知自己成功受孕,郑桂珍的心情,激动得无法言表。
十个多月后,也就是1988年3月份,郑桂珍的女儿成功诞生了,张丽珠等人都万分激动,这意味着中国出现了首例成功的试管婴儿。
当时此消息轰动了全国,很多人对此议论纷纷,不少无法做母亲的人,都有了希望的曙光。
张丽珠抱着婴儿爱不释手,画面定格的那一瞬间,也成为了值得历史见证的时刻。
郑桂珍给女儿起名郑萌珠,女儿非常健康,和自然受孕的孩子,没有丝毫差别,郑桂珍等待这一刻,已经有将近20年了。
然而当时却有很多不和谐的声音出现,很多人包括一些专家,都认为试管婴儿技术并不完善,婴儿可能会存在先天性的缺陷,活不过40岁。
这样的传言也被传播的很广,39健康网官方也曾提及,可事实上,郑萌珠的成长轨迹让人吃惊。
奇迹延续时
虽然很多流言蜚语围绕着这一家人,但是随着郑萌珠的成长,谣言都不攻自破了。
郑萌珠比很多普通小孩都聪明,她8个月都会开始说话,爬得也很快,母亲一直遵照医嘱,定期带着郑萌珠去体检,结果都非常良好。
长大后,郑萌珠也在北三医院,从事了医疗方面的工作,而中国的相关医疗技术,也迎来了更多的突破和进展。
试管婴儿的成功率越来越高,且张丽珠教授,还探索出了更多的试管技术。
2019年,31岁的郑萌珠,成功诞下了一名男婴,身为试管婴儿,她的成功生育也迎来了很多的关注。
最高兴的就是郑桂珍了,她有了女儿,还有了可爱的小外孙,她多年的梦想都得偿所愿,如今郑萌珠的孩子,都已经是上幼儿园的年纪了。
中国的试管婴儿技术,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中,给很多不孕家庭,带来了希望和光明,这样的成就,离不开那些医护人员的努力。
相信在未来,我们的医学水平还会迎来更多的突破,造福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