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石花铺面石,半年保水统计,南方潮湿地区,颗粒直径选择
在多肉植物的大家族里,生石花可算是很有特色的一种了。它长得小小的,肉嘟嘟的,就像一个个彩色的小石子趴在那里,特别可爱,很多人都很喜欢把它当作桌面小摆件,或者放在阳台上欣赏。不过呢,想要养好生石花还真得下不少功夫,就拿铺面石来说,在不同地区的使用都有讲究。
就说南方潮湿地区吧,湿度比较大,生石花养在里面得特别小心,不然很容易因为水分太多而烂根。我有个云南普洱的朋友,他家阳台种了不少生石花。他一开始不知道怎么选铺面石,就随便弄了些普通的园土上面铺了些小石子。结果呢,夏天的时候,那些生石花就不行了,根部开始发软,叶子也变得皱皱巴巴的。他就很纳闷,觉得已经给它们遮阴了,浇水也挺有规律的,咋还是养不好呢?后来一打听,才知道铺面石的选择很有门道。
生石花虽然小小的,但是它的根系挺敏感的。在南方潮湿地区,如果铺面石保水性能太好,那根就有被“闷”坏的风险。而且不同品种的生石花可能对铺面石的要求也不太一样。像有景天科生石花、百合科生石花等不同的种类,虽然它们看起来差不多,但在根系的生长习性上还是有点区别的。
从颗粒直径的选择上来说,这也是个关键因素。如果颗粒直径太小,水分就很容易被锁在里面,排不出去。我记得有个广州的网友在网上分享,他原来给生石花用的都是那种直径很小的陶粒,大概不到1毫米。结果发现每次浇水后,好几天土都还是很湿,生石花的状态就越来越不好。而如果颗粒直径太大,浇水的时候就不好控制,水可能会直接流过大颗粒,导致根吸收不到足够的水分。比如说福建福州有个种植户,他用的颗粒直径超过5厘米的马牙石,结果浇水的时候水都直接冲到盆底了,生石花的根都泡在水里了。
说到这里,咱们就来聊聊半年保水统计的事儿。这可得花些心思记录呢。以我在湖南衡阳的一个邻居家为例,他在院子里种了几盆生石花,不同盆用了不同颗粒直径的粗砂当铺面石。3天的时候,他用直径1 - 2毫米粗砂的盆里,土表面已经微微干了,生石花看起来状态还不错;用直径3 - 4毫米的,土表面有点微微发潮;用5 - 6毫米的,土还比较湿。7天的时候,1 - 2毫米的土已经挺干了,需要浇水了;3 - 4毫米的也干了大部分;5 - 6毫米的还能勉强维持一点湿度。
15天的时候,1 - 2毫米土里的生石花因为干燥有点打蔫了,不过没关系,浇了水之后很快就好起来;3 - 4毫米的土需要浇水了,生石花的状态还能维持;5 - 6毫米的盆里,土很湿,生石花有点没精神。一个月后,1 - 2毫米的生石花生长得比较正常,颜色也很好;3 - 4毫米的也没啥问题,叶子饱满;5 - 6毫米的生石花有几株出现烂根的迹象了。
再看不同品种的生石花对比。像福来玉这种比较小巧的生石花品种,根系相对更娇弱一些。在我东北的老家,有个邻居从网上买了福来玉,他用的是直径比较大颗粒的火山石做铺面石,半径大概是3厘米左右。刚开始还好,到了冬天,东北比较冷,他按照网上的说法少浇水,结果因为火山石储水性太强,到了春天解冻的时候,福来玉的根有些烂了。而要是用直径1 - 1.5厘米左右的颗粒土混合一些珍珠岩做铺面,效果就会好很多。
再看紫勋这个品种,它的根系相对强壮一点。在广西桂林有个多肉基地,他们在种植紫勋的时候,对比了颗粒直径2 - 3毫米的赤玉土和3 - 5毫米的蛭石。3天的时候,赤玉土的盆里土表面有一点点干了,紫勋看起来状态挺好;蛭石的盆里湿气还比较大。7天的时候,赤玉土需要浇水了,紫勋的状态依然不错;蛭石的盆里如果浇水就会积水,不浇水紫勋又有点干。到了半年的时候发现,用赤玉土的紫勋生长得比较旺盛,而用蛭石的有部分出现生长缓慢的情况。
从这些例子就能看出来,在南方潮湿地区,生石花铺面石颗粒直径的选择真的很重要。像直径2 - 3毫米这种比较适中的颗粒是很多生石花品种在南方都可以使用的。像元帅这种有点粉粉嫩嫩很受欢迎的生石花品种,在广东东莞的种植户那里,用直径2 - 3毫米的河沙混合一些小石子做铺面石,半年的保水情况比较理想。3天的时候土表面微微干,7天的时候开始有点干,15天的时候浇一次水就正好,一个月后生石花长得胖胖的很可爱。
再比如说,有和生石花长相有点像但又很冷门的品种叫肉黄菊。肉黄菊在福建厦门有个花友种植的时候,发现如果用直径4 - 5毫米的颗粒石,土的透气性会比较好,但是保水性不太够。半年的时间里,如果遇到下雨天,稍微多浇一点水就容易让肉黄菊有点焉焉的。后来他调整为直径2 - 3毫米的颗粒石混合一些火山岩,保水效果就好多了。
在家庭养殖的环境里,像客厅这种地方,阳光比较充足但是可能会有一些空调的影响。在海南三亚有个家庭,他们在客厅养生石花。夏天的时候空调房里比较干燥,冬天的时候又会因为空调有点潮湿。他们试了不同颗粒直径的铺面石,发现直径2 - 3毫米的颗粒石在这种忽干忽湿的环境里,能让生石花保持比较好的状态。
在阳台这个空间里,光照和通风是关键因素。在浙江杭州的一个阳台上,因为夏天比较闷热潮湿。有个多肉爱好者种的生石花,用了直径3 - 4毫米的颗粒石。3天的时候因为太阳暴晒,土表面有点干了,他适量浇水后生石花没有受到影响;7天的时候又能维持比较好的状态。但是如果是颗粒直径太大的石头,可能就容易让生石花缺水,在福州有个类似阳台环境的地方,用的颗粒直径4 - 5毫米的石头,就出现过这种情况。
咱们再说说冷门的生石花品种,比如碧琉璃。这种生石花在四川成都的一个小园子里,种植者发现如果用直径2 - 3毫米的颗粒土和泥炭土混合做铺面,生石花从播种开始的半年里,生长得特别好。3 - 5天的时候土壤微微湿润,正好适合小种子发芽后的生长。到了15天的时候,土干了就能浇水,小苗也长得很茁壮。
还有一种叫李夫人品种的生石花,在江西南昌的一个露天种植的地方,用直径1.5 - 2.5毫米的粗砂做铺面。半年的时间里,从刚种下的小苗开始记录,3天的时候粗砂表面干燥一部分,生石花的叶子没有萎缩;7天的时候浇透水后,生石花长势良好;一个月后发现,这种颗粒直径的粗砂能够让生石花的根系很好地扎根,而且不易积水烂根。
在北方干燥地区和南方潮湿地区相比,同样的铺面石保水情况完全不同。就像在河南郑州的一个多肉园子里,和南方用直径2 - 3毫米的颗粒石情况对比,北方因为干燥,相同颗粒石的保湿时间会更长一点。但是在南方潮湿地区,这个颗粒石的保水就比较合适。
那么问题来了,在南方潮湿地区,如果不是家庭阳台,而是在一些公共的种植区域,像公园里的多肉展示区或者小型的多肉植物园,生石花铺面石的颗粒直径选择和保水的考量会不会又有不同呢?大家可以在评论区一起讨论讨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