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的发展源起于篆、隶,因而在用笔和笔法上与篆、隶原则相通,存在诸多共同之处。例如“无往不收,无垂不缩”,力求筋力内含,以中锋运笔为主,提按、顿挫注重腕力,划点势尽力收之。然而,成熟的楷书与篆、隶逐渐拉开距离,用笔趋于复杂。
楷书笔画有点、横、竖、撇、捺、勾、折、挑,这些笔画变化多样,且用笔有方笔、圆笔、方圆兼备三种。其难度相较篆、隶笔法更甚。
我们分别列举魏碑中的《张猛龙》碑、唐碑中的《勤礼》《神策军》碑以及北齐的《泰山金刚经》为例。《张猛龙》以方笔为主,《勤礼》《神策军》方、圆兼之,《泰山金刚经》以圆笔为主,杂糅隶、篆,堪称隶变楷的代表之作。
(《张猛龙》碑)
点的写法有藏锋逆入和露锋落笔而入的差别,收笔有回锋、露锋挑笔之分。在楷书中点的变化最为丰富,书写时尤其要注重变化和呼应,诸如轻重、大小、相向、相背、方圆等等。
楷书的笔画是写好楷字的关键。要知道,每一个笔画的形态、力度和节奏都直接影响着整个字的美感和神韵。通过对楷书点画进行持之以恒、一丝不苟的练习,能够有效地训练运笔的能力。而运笔能力的高低又直接影响笔画及整个字型,这又是相辅相成的。上述列举的四种风格的楷书具有代表性,代表了楷书方、圆及方圆杂兼三种不同的用笔风格。
《泰山金刚经》代表了隶变楷时代的楷书,其用笔方少圆多,融隶、篆、楷为一体。《张猛龙》代表了南北朝时期方笔楷书的风姿。《勤礼》、《神策军》代表了唐楷风范,方圆杂兼。从颜、柳两人书还可看出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学书者可从中领悟其中运笔不同的奥妙,由于笔法不同造成迥然不同的格调。
(泰山金刚经)
楷书运笔包含哪些笔法?
☞落笔,即运笔开端,笔初着纸,落笔瞬间,需果敢而又恰到好处地控制力度。比如颜真卿的楷书,落笔厚实有力,给人沉稳之感;
☞顿笔,按笔就纸,腕力、指力达笔端,轻重把握需精准适度,为后续笔画奠定坚实根基。像欧阳询的楷书,顿笔干净利落,结构严谨。
☞提笔,顿笔后将笔稍提,笔尖不离纸,高低掌控务必精确。
☞过笔,也称行笔、渡笔,则是笔随手直道而行,不曲不折,尽显平稳连贯。
☞转笔,笔落后即刻转动,或左而右亦或右而左,灵动多变,写点画或藏锋前使用此法。
☞折笔,行笔至画尽,要藏锋时笔锋稍返而止。
☞挫笔,行笔中需转折时,将笔稍顿,然后提笔微离原处再继续行笔为挫笔法,为笔画增添丰富层次。
☞纵笔,行笔将尽,笔锋不收而外露,随行随提笔,或左、右提挑,或下行露锋称纵笔法。
☞驻笔,笔不离纸亦不行进,做短暂停留,也不提顿。
(颜真卿《勤礼碑》)
楷书运笔如何保持线条均匀?
在楷书运笔中,保持笔画的粗细均匀是一项关键挑战。
01、
要精准控制笔的提按力度。提按乃影响笔画粗细的核心要素之一。书写时,需维持稳定的节奏与力度感知。例如写横画,柳公权的楷书在起笔处稍重按下,行笔中逐渐提笔,收笔处再适当按下,全程提按幅度和速度都要均匀一致。
(柳公权 神策军碑)
02、务必注重中锋用笔。中锋运笔可使笔画中心墨色浓郁,线条扎实有力,更易达成粗细均匀。像赵孟頫的楷书,中锋用笔让笔画饱满且富有韵味。
03、保持书写速度的平稳至关重要。速度过快或过慢皆可能致使笔画粗细不均。匀速运笔能让笔与纸之间的摩擦力相对稳定,利于更好地把控笔画粗细。比如写撇画,速度均匀能让撇的弧度与粗细变化自然流畅。
(赵孟頫小楷书《小学》卷)
04、进行大量基础练习不可或缺。通过反复操练基本笔画,如横、竖、撇、捺、点等,培养手部肌肉记忆和对笔的掌控能力。采用米字格或回宫格练习,有助于精准把握笔画位置与粗细。
05、保持平和专注的心态亦极为重要。书写时心浮气躁易致运笔不稳,从而影响笔画均匀度。要全神贯注于每一笔画的书写,用心感受笔在纸上的运行。故运笔的关键是要心、手、笔三者合一。
柳公权楷书《怀仙诗》(日本版)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