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重生之我在700年后喝茅台

飞兰说情感故事 2024-11-30 05:55:49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欲灭南宋。辛弃疾聚众2000反抗,时年21岁。

次年,辛弃疾奉命前往建康,北归途中,义军统帅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张安国投奔金营。

辛弃疾闻讯震怒,当即组织一支50人的敢死队,趁其不备,出其不意袭进金营,一片砍杀后,生擒张安国,留下5万忙乱的金兵扬长而去。

消息传来,朝野振奋,辛弃疾名重一时,人称“青兕”,意思是犀牛转世。

多年以后,追忆起这段少年壮举,辛弃疾慨然写下:“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䩮,汉箭朝飞金仆姑。”

辛弃疾,生于济南,当时属金国统治。“弃疾”是由他的祖父辛赞所取,期待他能像汉代的霍去病一样建功立业。

然而时势弄人。

由于宋廷的昏弱,辛弃疾收复故国的理想逐渐幻灭,中年以后,更是长期赋闲。

于是酒和词,成了他最好的陪伴和慰藉。

古人爱酒,辛弃疾亦是。

早在少年时,“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已然尽显他的少年豪放。

从军后,每次出征前他都会喝酒壮行,南下后,更是常常以酒会友,正如他所说的:“我饮不须劝,正怕酒尊空”。

然而,壮志未酬的愤懑始终萦绕着他,幻灭的理想与他闲置的宝剑时时共鸣:“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可是他越来越老了,疾病开始缠身,理想无望不说,无奈还得戒酒。

他写下了《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开头便道“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说是表明戒酒决心,却像在部署千军万马。

他的同乡李清照曾说:“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故乡不再,所以鬼才相信他能戒酒!

果然,很快他便破戒了。朋友邀其共饮,他又写下《沁园春·城中诸公载酒入山,余不得以止酒为解,遂破戒一醉》,道“借今宵一醉,为故人来”。

谁都知道他为什么醉。

蹉跎岁月,英雄迟暮。日渐绝望中的他只得“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酒也无,词也无,只剩一声“杀贼!杀贼!”

空谷回响,而成绝响。

时光流转,700年后,又一头“青兕”横空出世。

这一次,历史给了他充分施展抱负的机会,不用在诗词世界里发泄壮志未酬的愤懑。

虽然生于河南,但他人生最辉煌的时刻几乎都是在山东度过的,那也是辛弃疾朝思暮想的地方。

少年时,他拜入少林寺练就一身高强武艺。面对流寇,他一刀终结匪首,被一众匪徒大呼:“天神下凡了!”

从军后,他常常亲率敢死队,一把大刀冲在最前方,得名“大刀敢死队长”。

抗日战争中,他坐镇山东敌后战场,一举扭转胶东抗日的被动局面,被伟人大赞:“打红了胶东半边天,了不起!了不起!”

解放战争中,历经莱芜、孟良崮战役、胶东保卫战后,于1948年9月,仅用8天时间就攻克了济南。

济南,正是辛弃疾回不去的故乡,也是李清照“忘了除非醉”的地方。

这位“大刀敢死队长”,就是许世友将军。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历史人物也一样。除了同样作战勇猛,同样都在山东有重要的活动经历之外,许将军还有一个和辛弃疾神似的爱好,那便是:酒。

许将军以性格豪爽、无酒不欢闻名,尤其爱喝茅台。据说他“一顿能喝5斤,一生喝的茅台能装三四卡车”。许将军一生清廉,却拿相当一部分工资来买茅台。

晚年时,随着茅台涨价,工资已经付不起酒钱。有人建议他出个人传记或回忆录赚取稿费,被他断然拒绝。

后来,秘书想了个办法,用便宜点的洋河大曲代替,被他笑称为“土茅台”。

当然洋河大曲是浓香大曲白酒,与茅台的酱香口味肯定不一样。实际上,当时贵州的另一家国营酒厂——贵定酒厂已经用茅台的13株核心菌种,以及与茅台一样的工艺和原料,酿制出了茅香浓郁的酱香大曲贵常春酒,是三大茅源酱香品牌之一,价格只有十分之一。

菌种从当地轻工所所得,酱香突出,茅香纯正,作为替代,贵常春酒显然更为合适。只是当时它缺乏知名度,并没有被许将军的秘书发现,也算一件憾事。

1985年10月,许将军在南京病逝,归葬家乡。

今天,各地前来凭吊的人,在许将军的墓前摆满了茅台酒,以示无限崇敬和怀念之情。

辛弃疾和许将军,穿越700年历史的两代将军,一个以诗词响彻古今,一个以功业彪炳史册,交相辉映。

一壶浊酒,敬两代英雄。

0 阅读:0

飞兰说情感故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