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用人的第一原则,决定了他无论如何也容不下刘伯温

五千年文史 2022-10-18 15:55:55

网上有一种说法,说朱元璋容不下刘伯温,是因为刘伯温太聪明,朱元璋怕刘伯温久居朝堂,危及朱家天下,所以欲除刘伯温而后快。这种说法非常有市场,但我认为非常肤浅。

(朱元璋与刘伯温)

一、刘伯温很聪明,但朱元璋对聪明人只有喜欢,没有害怕

刘伯温的聪明是出了名的,甚至可以说像诸葛亮那样“多智而近于妖”,刘的这种聪明为朱元璋一统天下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朱元璋与陈友谅、张士诚争夺天下时,朱元璋曾问刘伯温应当先对付谁?刘伯温建议“先陈后张”。朱元璋听了刘伯温的话,抓住了主要矛盾。

在对战陈友谅的过程中,刘伯温可谓神机妙算。1360年,陈友谅攻陷太平,直逼南京,朱元璋手下人建议逃跑,刘伯温说:“陈友谅是骄兵,骄兵必败,我们只须将其诱入圈套就行了。”朱元璋于是引诱陈友谅军队到龙湾,一举将其击败。1363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决战,刘伯温与朱元璋一直呆在同一条船上,但战役第三天,刘伯温拽着朱元璋的衣服要他换船。朱与刘刚走,原先那艘船便被炮弹击中,好险!

刘伯温不仅在军事上有才能,在看人上也有一套。明朝初建,朱元璋让李善长做丞相,后来他想换掉李善长,于是问刘伯温,杨宪、汪广洋和胡惟庸这3个人怎么样?刘伯温说杨宪和汪广洋没气量,胡惟庸是“朽木做车辕”,都不合适。可是胡元璋不信邪,都用了。结果,3人都犯严重错误,被朱元璋惩处,朱元璋还一气之下,永久地废除了丞相这个职位。

可见,刘伯温的确聪明。

(刘伯温)

然而,并不等于说刘伯温聪明,朱元璋就忌惮他,害怕他有朝一日夺走自己的江山。因为夺江山单靠聪明是不够的,还需要权与势的加持,人才与人心的依附,机遇与统帅能力等诸多因素。朱元璋本人也是千年难遇的聪明人,他怎么可能去害怕一个无权无势的刘伯温。从朱元璋一直使用刘伯温,直到刘伯温61岁告老还乡这件事也可以看出,他并不忌惮刘伯温的聪明,否则为什么用了他那么长时间呢?

再说,朱元璋用的聪明人多了,最典型的就是李善长和胡惟庸。特别是胡惟庸,屡屡猜中朱元璋的心事,朱元璋对胡惟庸的聪明反感吗?不,《明史》载,朱元璋“以惟庸为才,宠任之。”,“宠遇日盛”。他喜欢胡惟庸的聪明,喜欢得都舍不得杀他了。看看,哪里有什么忌惮?

(刘伯温)

二、“聪明”不是朱元璋用人的第一原则,听话才是

朱元璋用人的第一原则并不是聪明。

我们以朱元璋最喜欢的大臣—徐达来看看,朱元璋用人的第一原则是什么?

徐达是朱元璋的老乡,今安徽凤阳人。此人骁勇有谋,能征惯战,不仅替朱元璋平定江南,消灭元朝,还数度北伐,将蒙元残余势力驱逐至塞北苦寒之地。可以说,徐达是朱元璋打天下的第一功臣。朱元璋对徐达,从来不吝赞赏之语,称徐达是他的“擎天之柱”、“万里长城”,又写下对联赞美徐达:

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不仅给名誉,朱元璋还给了徐达实际的好处,先后封徐达为太傅、右丞相、魏国公,位极人臣。

然而,徐达得到这一切,靠的是什么呢?真的像上面那副对联说的那样,靠的是聪明才智和丰功伟绩吗?并不是,因为具备聪明才智和丰功伟绩的将才多了,可是朱元璋毫不客气,一个一个都杀了,只留下徐达和汤和。

徐达靠的主要是“听话”二字,不管你本事多么大,你都要听朱元璋的话,“听话”才是朱元璋用人的第一原则,这一点,徐达做到了。

(徐达参军)

比如1370年,徐达获应昌大捷,被封中书右丞、魏国公,子孙世袭。此时,徐达官爵登顶,不可能再往上升了,他应该从此避战。因为若再战,战胜后封无可封,让朱元璋为难;战败后则威名受损,官爵可能下降。

可徐达无此心思,他只听朱元璋的。1372年,朱元璋再派徐达北征,结果在“岭北之战”中败于扩廓帖木儿,果然是威名受损,不过朱元璋没有处罚他。

朱元璋曾告诫将帅们不要贪恋兵权,徐达听得最真,并身体力行。《明史》载:

徐达“每岁春出,冬暮召还,回朝则归还上将印绶,获赐休沐。”

意思是说,徐达每次出征归来,必在第一时间交出兵权,兔得让朱元璋担心、怀疑。

徐达的“听话”可不是装的,他是恪守着“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君臣理念,

徐祯卿在《翦胜野闻》里记载了朱元璋赐徐达吃烧鹅的故事,徐达有疽病,吃烧鹅必死,但他还是吃了。这叫“死忠”。

总结起来,“听话”是朱元璋用人的第一原创,聪明为其次。

(朱元璋)

三、刘伯温是个不够听话的人

明朝建立后,刘伯温就开始不听话起来。主要表现是,他一再要求“告老还乡”,想离开朱元璋。

要知道,新朝伊始,百废待兴,是有很多工作要做的,正需要像刘伯温这样的能手,他却口口声声要回老家,朱元璋心里怎么想?如何对他不生气?这是刘伯温“不听话”的表现之一。

刘伯温不听话,还体现在他拒当丞相上。开国后,朱元璋以李善长为相,但用着用着,朱元璋对李善长不中意了,欲换人。他直接找到刘伯温说:“我想让你做丞相。”刘伯温立即跪下叩头,说换丞相就像换梁柱,应该选粗壮结实的大木,我可不行啊!

朱元璋只好另选他人。他好不容易选出三人:杨宪、汪广洋、胡惟庸,去征求刘伯温的意见,刘伯温却将3人否定,并且一一说明了理由。朱元璋没了人选,又劝刘伯温:“他们都不行,那只能由你做丞相了。”刘伯温再次拒绝,说:“臣性子太直,只怕到时候惹皇上您生气,丢了性命啊!”坚决不做丞相,朱元璋只好作罢。

刘伯温如此不听话,朱元璋自然不高兴,自然容不下他。

那么,刘伯温为什么不听话呢?因为刘伯温这种聪明人,他有自己的做人原则,不愿意被人利用,做一些违背良心的事情。刘伯温曾是元朝官员,因看不惯元朝朝廷的倒行逆施才退隐山林的,如今跟着朱元璋,他也要看看朱元璋是不是他心中的好皇帝。

朱元璋显然算不得好皇帝,他让刘伯温做丞相,是想让刘伯温为首的浙东集团制衡与削弱当时实力强大的淮西集团。刘伯温看得出来,朱元璋在下一盘大棋,他一边利用淮西集团的武将替他驱逐蒙元残余势力,巩固国家;一边又杀戮淮西武将,让自己的儿子们出任藩王,替代淮西武将。将来,淮西集团一定会被削弱直至消灭,刘伯温为代表的浙东集团也难逃灭亡命运。

刘伯温不愿被朱元璋利用,去做这种损人又损己的事,所以他不会听朱元璋的话。不听朱元璋的话,就违反了朱元璋用人的第一原则,朱元璋当然就容不下他了。

0 阅读:38

五千年文史

简介:只写有思想有内涵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