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男娶2女婚礼,为什么前任愿意,现任也愿意?
这事儿听起来像是电视剧里的狗血剧情,但偏偏在现实中上演了。
前有2014年宁波象山的一场“冲喜婚礼”里,一个80后男子史某在母亲迷信的驱使下,花100元雇了两个姑娘扮新娘摆宴席。
现有2025年贵州毕节的“三人婚礼邀请函”中,新郎的前任和现任甚至一起拍了婚纱照,理由是“闹着玩”,怕是要假戏真做吧。
为什么前妻、现任都愿意配合?
说白了,有人为钱,有人为“情”。2014年宁波象山的两位姑娘是为了钱,是拿了100元“出场费”的。
而毕节的前任说是“朋友陪试婚纱”,但背后都是对婚姻严肃性的消解。连请帖都发出来了,上面清清楚楚写着一个新郎两个新娘,谁信是“闹着玩”的。
真的讽刺,这些人都把婚姻当儿戏。
而全国2.4亿单身男性中,许多人连一个对象都找不到。当一部分人把婚姻当道具,另一部分人却在为“天价彩礼”“相亲鄙视链”焦头烂额。
二、1男娶2女婚礼,哪怕三方都愿意也不行
有人说:“只要他们自愿,关别人什么事?”但法律和伦理的底线,从来不是个人意愿能决定的。
江苏江阴的杨某曾在朋友圈编造“与两位爱妻结婚”的谎言,结果被警方以“扰乱公共秩序”处罚。毕节的三人婚礼计划,也被警方紧急叫停。
自愿不等于合法,哪怕新郎和两个新娘都愿意也不行。 我国《民法典》白纸黑字写着:“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哪怕当事人演得再逼真,一旦挑战一夫一妻制的铁律,就是踩了法律红线。社会的公序良俗,容不下这种“三人行”的闹剧。
三、1男娶2女婚礼,有违人伦
婚姻的本质是责任与承诺,不是一场博眼球的真人秀。伦理学专家早就指出,传统婚姻制度的核心在于“排他性”。
当两个女人同时挽着一个男人的手臂拍婚纱照时,她们被物化成“道具”,婚姻被降格为“游戏”。这不仅是伦理的滑坡,更是对女性尊严的践踏。
更荒诞的是,这种闹剧还发生在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的当下。农村地区20-40岁男女比例高达140:100,近三分之一男性注定打光棍。
一边是娶不到妻的焦虑,一边是拿婚姻当消遣的轻佻,这种对比何其讽刺?
四、1男娶2女婚礼,有违法律
法律不是摆设。根据《刑法》,重婚罪可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即使只是“摆拍”,如果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也可能被治安拘留。
宁波的史某写下悔过书,毕节的新郎被警方教育后取消计划。法律在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婚姻的神圣性,容不得半点戏弄。
有人辩称:“国外也有开放式关系。”但中国从历史到现实,一夫一妻制都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全国人大法工委明确表示,这一制度“符合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
用“文化差异”为违法开脱?不过是自欺欺人。
五、我们应该反思了,这让那些打光棍的情以何堪
这场闹剧最刺痛人心的,是它暴露了社会的深层矛盾。当城市女性因“独立意识觉醒”推迟婚姻,当农村男性因“天价彩礼”结不起婚,某些人却把婚姻当作流量密码。
数据不会说谎,中国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90后男女比例失衡最严重。农村光棍村中,许多男性连相亲机会都没有。超60%年轻人认为“婚姻不是人生必选项”。
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普通人的无奈。当婚姻被物质化、娱乐化、虚无化,受伤最深的是那些在婚恋市场中毫无议价权的底层男性。
我们需要怎样的婚姻?
婚姻不该是闹剧,更不该是少数人的特权。
解决性别失衡,需要推动农村教育、打破“重男轻女”观念。规范婚恋市场,需要法律严惩天价彩礼和虚假炒作。重塑婚姻价值,更需要每个人对爱情和责任的敬畏。
最后,借用一位网友的话:“如果婚姻成了笑话,那社会的未来才是最大的笑话。”
是时候让婚姻回归本质了,它不仅是两个人的事情,更是一个社会文明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