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无论大小,这3个地方越“满”,福气越旺(不是迷信)

幕卷情感 2024-07-06 12:07:14

杨绛先生曾说:“我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有个好家。”

家不仅是一个人的栖身之所,更是人的心灵港湾。

只有一家人和睦相处氛围融洽,运势才会向上走,家人才会平安健康。

而无论房子大小,这3个地方越“满”,福气就越旺,人心就越暖!

厨房“满”,家庭幸福

1935年,新婚不久的杨绛跟钱钟书离开上海远赴英国开启了求学之旅。

他们在到达目的地前途经香港、新加坡,一起到当地品尝特色美食,两人就像度蜜月一样甜蜜。

但他们还是避不开普通的婚姻生活。

来到英国后杨绛夫妇再牛津大学校外面租住,起居也还算宽敞,窗外就是花园。

房子的主任老金每天会给他们提供一日三餐,他们不用自己动手做饭。

起初夫妇俩还因英国西式的吃法新奇而不亦乐乎。

老金家每日会给杨绛夫妇提供牛排、奶酪沙拉,配菜一直都是老三样。

但两人从一开始对西餐的新奇逐渐地变成了食不下咽。

钱钟书还在诗中写道:“嗜膻喜淡颉羹浑,夷味何能辨素荤。”

他俩开始想念家乡的味道,任何豪华西餐、美味佳肴都无法替代。

食物不合口,自然人也没什么胃口,钱钟书本来也消瘦,这下子就更瘦了。

杨绛看着衣服松垮的挂在爱人身上,很是心疼,于是心里琢磨换个地方给爱人下厨。

杨绛不忍心打扰埋头学业的丈夫钱钟书,于是自己悄悄搜索房源信息。

后来她寻到花园路瑙伦园16号,这里风景不错,离牛津大学也很近。

但最让杨绛开心的事这里面有灶具跟炊具,方便自己下厨。

于是他们搬迁过来后,结束了在金家寄宿的生活,杨绛承担起了一切家庭琐事。

家中大小杂事她都亲力亲为,成为了一名小主妇。

她做事总是很有条理,每天出去散步就会预定第二天的鲜奶、面包、水果、鸡蛋等日用品。

搬入新家第一晚,杨绛学会了如何使用电灶和电水壶。

后来杨绛就开始琢磨如何给爱人补补身体。

虽然杨绛以前从未做过饭,但她还是在不停认真摸索方法。

钱钟书最想吃家乡的红烧肉,虽然杨绛不会做,但是她通过学习,失败多次后,如愿做出好吃的饭菜。

两个没有动手做过饭的人终于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丰衣足食。

正所谓:“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厨房就是家庭幸福的道场,一个家庭幸不幸福,一看厨房便可知一二。

如果一个家总是空空荡荡,冰锅冷灶,房子再大也会郁郁寡欢。

有人炒菜,有人摆盘,有人刷碗,大家在香气四溢的厨房进出才感到幸福。

厨房并不分大小,食材也不分贵贱,欢声笑语、热气腾腾才是家中最好的仪式感。

正是杨绛这种热爱生活,关心伴侣的爱意,让感情在满满的厨房得到了升华。

也因此二人的心走的更近,两人一起不惧时间风雨,独享岁月静好时光。

书架“满”,底蕴丰厚

《劝学诗》中曾说道:“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一间好的房子并不是有多大,而是能够闻得到书香气。

无论多大的家业,都有可能会被耗尽,但书籍中知识的滋养会让人历久弥新。

杨绛一生深居简出,她的住所被人笑称“家徒四壁”,最显眼的就是家中把书摆放满满的书架。

杨绛先生也曾说道:“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许多人都认为读书是一件浪费时间没有意义的事情,甚至认为与其在家中摆放书籍落灰倒不如花重金买名贵摆件来的有面子。

但如果一个人长期不读书,就会变得内心空虚。

或许平日里你并未察觉,你读过的书看到的故事,得到的思考其实都在潜移默化中,一点点转化成你的学识跟内涵。

而这往往也会影响甚至决定着一个人如何为人处世的态度。

杨绛年少在启明女校读书时,曾在大家书桌中发现一本厚书。

当时她只是觉得书中人物故事有趣就囫囵吞枣读了一大半。

多年后她在课堂才了解当时读的那本书是中文译本的《旧约全书》。

就是这本书启迪她开启了与书相伴一生的打算。

往后余生,这本书给杨绛的信仰以支撑,这让她度过重重困难,从中获得了自足更得到了自愈。

当她在遭遇不公平待遇时,她通过读书寻找到了内心独一份的安宁。

丈夫钱钟书跟女儿相继离世后,她只能与家中书架上的书为伴,笔耕不辍为后世留下许多文学经典之作。

她这一生跌宕起伏,但她始终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

很认同这样一句话:“不读书的人,内心贫瘠,这种人一旦一经历低谷,就会犹如风中麦子,一吹就倒。”

读过书的人,他们的精神世界犹如一颗屹立不倒的树,在绝境也能生出素雅之花。

而善读书的人,他们的精神世界就像一棵屹立的树,在绝境中也能开出一朵素雅的花。

家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书香浓,书架满,就是最好的家风。

杨绛夫妇喜欢读书的习惯也深深影响着他们的女儿钱媛。

钱媛从小受到了父母熏陶也喜好读书,长大还被外派国外去交流学习。

一个喜欢读书的家庭,福气也越发深厚,爱读书的孩子,前路也会越开阔

客厅“满”,儿孙满堂

古话说的好:“多子多福。”

一个家庭人丁越多,则意味着越是繁荣兴旺。

虽说现在大家对生育有了新观念,甚至有丁克家庭。

但孩子就是父母情感连接的纽带,家中有孩子嬉戏打闹,才会是真正幸福的时刻。

试想,如若家中只有夫妻二人相伴,时间久了该会是多孤单寂寥的场景。

即使做父母不易,但儿孙满堂的带来的快乐是任何丰富的物质无法填补的。

杨绛跟钱钟书的女儿钱媛降临后,就给他们原本的二人世界平添了许多快乐。

杨绛在书中这样写到:“我们仨,却不止三人,每个人摇身一变,可变成好几个人。

一家三口,各自担任互换角色,做到了平等互助。

在钱媛小时候,钱钟书看着她睡得可爱,就在肚子上画上鬼脸,脸上画胡子。

他还喜欢在女儿睡觉的被窝塞各种玩具,当女儿发现他自己就开心不已。

他们经常跟女儿钱媛做游戏,钱媛也很机灵可爱,逗得一家人捧腹大笑。

他们一家人笑成一团、相互玩闹的样子,禁不住让人艳羡。

在这种家庭氛围下成长的孩子,和父母既能是玩伴,又会是朋友。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给孩子一个自由且宽松的家庭环境。

最好的爱,是当孩子的玩伴,一起在学习中成长。

对孩子负责任的父母会认真陪孩子度过一个愉快的童年;而一个快乐的孩子,就会内心纯真与善良,收获到命运更多的馈赠。

唯有充满乐趣的家庭,才会相处起来不累,一家人和和美美。

《诗经》曾有云:“宜尔子孙,振振兮。”

孩子,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更是家中幸福安乐的源泉。

客厅有人气,家庭就有福气,父母和孩子,都有美好的未来。

一个家中,无论房子大小,都要让家中厨房、书架和客厅这三个地方“满”。

这样家中也会充满了福气。

家庭中的福气往往是用心经营的结果。

只要用心去做,就会让家成为一个充满幸福的温暖港湾。

作者 | 幕卷·清风

2 阅读:493
幕卷情感

幕卷情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