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连龙嫂夏露都羡慕的男人于子洋离队了。
突然间有些伤感,于子洋离队便意味着在国家队那个和龙队相依为命的人离开了,龙队只剩下一个人了。今后的日子又是谁会陪马龙训练,又是谁会陪伴着他走过痛苦和煎熬。
在过去的几年里,于子洋一直默默的陪伴着马龙。他和马龙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寡言、沉稳、内敛,不蹭不张扬,有分寸感的陪伴着龙队,特别像王身旁忠诚可靠的带刀侍卫,可以把背交给你的那种;龙队5年没有教练,坚持至今,有今天的成就,于子洋功不可没,所以,巴黎奥运会男团夺冠后,马龙特意和于子洋合了影。
马龙巴黎奥运会“六冠王”收官,于子洋的陪伴任务也暂告一段落,所以,他选择了离队,须知少年凌云志 ,曾在国家队效力整十年,曾一度有过冲进绝对主力层的机会,但阴差阳错与唯一一次机会失之交臂后,于子洋便全心全意不遗余力的辅佐起了马龙,他以第一铁瓷的姿态,在马龙成就双圈大满贯的传奇道路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幕后贡献。
感觉马龙和于子洋之间有一种特殊的磁场,就是那种我说的你都懂,我不说的你也知道。那种默契感不仅仅是岁月中的积淀,还是彼此灵魂上的契合我相通。在于子洋的面前,马龙是真实的、释放的,他是那个隔着人丛马龙也要穿过去握住他手的那个人;是在成都团体世乒赛夺冠后,颁奖礼结束,33岁的马龙主动走过去揽住他脖子的那个人,因为只有他知道,成都团体世乒赛前龙队状态不好,还去打了封闭,承受了很大压力,所以,当终于如愿夺冠,情绪从不轻易外放的龙队在他面前像个撒娇的孩子,这份感情有体恤更是信任。
于子洋陪着马龙熬过了一个又一个的至暗时刻,今年的大满贯赛马龙第二轮便2:3输给了弗朗西斯卡,那个时候正是巴黎奥运会名单较劲的时候,这个时候的输球对于马龙来讲真的很崩溃,明明都快走到巴黎了,但路障却越来越多。马龙沮丧的说不打了,但最终还是于子洋陪着他走过来了。
「他人是不能够完全理解这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的。」于子洋说,「你们看到的高光,只是自然而然展现在人前,在我看来,并不特别。我想到龙队,反而最深刻的印象是那些崩溃的画面。他落寞、他伤痛、他输球,这时候语言是很苍白的。他心里其实什么都明白,但是他要消化这个痛苦。我们就只能陪伴他,和他聊些其他的,喝喝啤酒,散散心,去排解。」
真诚的感谢于子洋在国家队的这些时光里能遇到彼此,我想他们俩都是幸运的。在没有体能师的上下训路上;在五年没有教练的东京、巴黎,只有于子洋陪着马龙坚定走着每一步。也只有于子洋才懂马龙的不甘、脆弱和自我折磨。
于子洋无声陪伴是这个团队中的一束光吧!这种感情很难得既日常又细微,依旧是那个自律干净清澈明朗的小马和于博士,彼此相互映照、辉映。犹如落日余晖洒在整片湖面,微微泛起涟漪动人心弦。他们永远正当少年,爱是双向的奔赴。有时候在想,浮躁的风气里拥有和风细雨耐心温柔的超能力,是不是也是一种错了?
只有马龙,天赋最高,永不懈怠,技术最强,美感极佳,赤忱永在。经年累月,把磨难也做磨砺,用最完美的自己接住最完美的荣耀。我为很多人的不完满哭泣的时候,想起有他这样的最应该得到一切的人得到了一切,才觉得命运偶尔也会对人类网开一面。但是,也只有于子洋知道,马龙自律到可怕。
于子洋说:"有时候一天两练,有时候一天三练。""跟他训练特别累,巨累!你就感觉输一个球就会不好意思那种,精神上绷得巨紧!"于子洋眉头狠狠皱了皱。别人练球的时候还有可能跟旁边台子的人聊聊天,开句玩笑,马龙不可能,"他训练基本上不会说话。你如果稍微松懈一点,他马上就会把你拎起来。"
今后的日子,马龙和于子洋没有了日复一日的陪伴,但他们仍然会有更开阔的世界,"天坛路50号埋葬了无数天才"。希望于子洋退役后也开启属于你的美丽人生。
(文中照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