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靳东、张译到吴刚,表面演技好的“戏混子”们,该被扒层皮了

曦曦谈娱乐 2024-10-27 20:43:21

你说"老戏骨"这个词为啥总能唬住人?可能在观众心里,这就是演技的保证,质量的担保。但《狂飙》这部剧,愣是把这块金字招牌给砸了个粉碎。

开播前,谁不是冲着"老戏骨"阵容去的?张译、吴刚、倪大红,这配置不得起飞啊?结果倒好,一开播直接把几位"老戏骨"的遮羞布给扯下来了。

最扎心的莫过于张译被张颂文按在地上摩擦的那几场戏。原本以为张译这个"老戏骨"能撑起半边天,没想到全程被张颂文压制得死死的。

那种演技上的差距,让观众忽然发现:原来咱们心中的"演技担当",也有被完虐的时候。

吴刚更惨,在剧中的表现简直是拉跨到家。脸部僵硬得像块木头,几乎做不出任何表情,整个人跟定格了似的。后来被观众吐槽狂轰滥炸,他只能发文解释说是肾积水导致面部浮肿。

行吧,生病了大家都理解。但问题是,《狂飙》刚收官半个月,《显微镜下的大明》就来了,紧接着又是《春日暖阳》,后面还有一部《后浪》在等着。

说到"混",倪大红可真是把"混"字诠释到位了。他在剧中饰演的"泰叔",原本设定是个老谋深算、老而弥坚的角色。

结果呢?被他硬生生演成了另一个版本的"苏大强"。那表情、那神态,简直就是复制粘贴。网友们都说看见他就出戏,这评价够扎心的。

最绝的是,这些"老戏骨"还带着自家孩子一起"混"。吴刚带儿子进组,结果儿子的表现更是平平无奇,有些场景甚至直接拉跨。

这下可好,父子俩一起背锅。

你说这些"老戏骨"是真的江郎才尽了吗?那倒未必。更像是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在自己的舒适圈里打转转。可惜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在混谁在演,大家心里都有杆秤。

《狂飙》这部剧,与其说是一部现象级作品,不如说是一面照妖镜,照出了不少"老戏骨"们的真实面目。这一次的翻车,或许会成为他们职业生涯的转折点。

要么痛定思痛重新出发,要么就等着被新人取代,这条路,他们必须要选一个。

有句老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但如果台下都在混日子,那台上的这一分钟,又凭什么打动观众呢?

说起"戏混子"们的翻车史,靳东这个案例可太经典了。

谁能想到,现在这位"都市精英专业户",当年也是个迟到的"学霸"。23岁才考上中央戏剧学院,比同龄人足足晚了三四年。

这么一算,人家都快毕业了,他才刚入学,这弯路绕得,够让人心酸的。

毕业后的日子也不好过,一直演着不温不火的角色。直到2015年,《伪装者》这部剧给他开了挂,一炮而红。

紧接着《我的前半生》更是把他推上神坛,那会儿的靳东,那叫一个意气风发。

可惜啊,这红得有点太顺了。好像从那会儿起,靳东就爱上了都市精英这个人设。《外科医生》里是医生,《恋爱先生》里是牙医,《精英律师》里是律师。

这些角色换汤不换药,都是西装革履、举止优雅的成功人士。

你说演得好不好?说实话,还真不差。毕竟是他的舒适圈,这种精英范儿演起来得心应手。

最新的作品《无间》,简直是把靳东这些年积累的问题都暴露出来了。号称花了7年时间打磨剧本,请了国内最顶级的演员和团队。

结果呢?豆瓣评分5。1分,这成绩单够难看的。

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那段电刑戏。两针致幻剂打下去,两次电击伺候,按理说普通人早就不行了。但靳东愣是连汗都没流一滴,还能潇洒地暴起反抗。

这演技,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回头看看靳东这些年的作品,就像是一个精致的复制粘贴。每次都是那张脸,那个表情,那副精英做派。

其实演员陷入舒适圈不可怕,可怕的是甘于现状,不思进取。靳东现在就是这样,仿佛找到了一个能躺平的角色模板,就打算躺到底了。

但在这个全民追剧的时代,观众的眼光越来越毒辣。你不进步,别人可在进步。这么着,迟早有一天,观众会用遥控器投出他们的反对票。

到那时,想翻身可就难了。

说到老戏骨们的生存困境,张嘉益的情况最让人纠结。

这位实力派的背后,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病痛 - 强直性脊柱炎。这病让他连背都直不起来。在《破晓东方》里,原本该是个儒将形象的陈老总,硬是被他演成了个街溜子。

有人说:生病了,观众该体谅。

更惨的是《少年派2》,剧情混乱得让人云里雾里。演员再努力,剧本拉垮了也白搭。看着张嘉益在这种剧里硬撑,说实话,挺心疼的。

再看看张译,人家倒是在努力突围。《他是谁》里的表现,比《狂飙》还要更进一步。但问题来了:又是演警察。

这不是自己给自己下套吗?观众一看:"哎呀,又来这一套。"审美疲劳了,再好的演技也白搭。

虽说张译的演技底子还在,《我的团长我的团》、《鸡毛飞上天》、《红海行动》都证明了这一点。但现在的问题是,他好像走进了一个警察角色的死胡同。

这让人不禁要问:是演员不想突破,还是剧本真的不够好?还是说,市场已经把这些老戏骨们定型了?

看看吴刚的状况就知道了。肾积水没好,档期已经排到《后浪》了。身体没养好就开工,这不是拿命在拼吗?可能在他看来,多接一部是一部,毕竟现在的好剧本不好找。

这些老戏骨们的困境,说白了就是:要么躺平接烂片,要么冒险求突破。但问题是,现在的观众可不好糊弄。演技不在线,剧本不给力,分分钟可以把你从神坛上拽下来。

所以说,老戏骨们的生存困境,与其说是外部环境造成的,不如说是自己选择的结果。要么安于现状继续混,要么拼命突围求转型。

这条路,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关键看自己怎么选。

娱乐圈有个魔咒,叫"一剧成名"。这不,刘涛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还记得那个惊艳了时光的穆霓凰吗?当年多少观众被她的演技折服。可现在呢?刘涛这个名字,愣是成了观众的"避雷指南"。

你看看她最近的作品:《假日暖洋洋2》、《县委大院》、《破晓东方》,一部比一部让人失望。说她在混,这都是给面子了。

感觉比直播带货还敷衍,至少带货的时候她还挺卖力气的。

有句老话说得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刘涛有个好姐妹刘敏涛,这位姐妹怕是跟着学坏了。现在的刘敏涛,简直把"精英女性"这个角色承包了。

你看她最近的作品,全是高知女性、职场精英。这戏路是让她给垄断了。比起刘涛,她更会混,至少找到了个能一直混下去的人设。

说到躺平,倪大红可是个中高手。自从"苏大强"这个角色爆火之后,他好像就忘了自己还会演其他角色。不管演什么,那都是一个味儿 - "苏大强"附体。

在《狂飙》里,他演的"泰叔"本该是个老谋深算的狠角色。结果呢?全程都是"苏大强"的既视感。网友吐槽说:这演技,还不如你演苏大强的时候呢。

这些演员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在吃老本。一个爆款角色吃到老,一个固定人设演到底。他们好像忘了,观众的口味是会变的,演员不进步,那就只能被淘汰。

更可怕的是,他们好像还挺享受这种"混"法。反正有代表作傍身,江湖上好歹也是个"老戏骨"。可他们忘了,观众的记忆是短暂的,昨天的经典撑不起明天的烂片。

有人说:演员也不容易,总要恰饭的嘛。但问题是,你把观众当傻子,观众就会用收视率和评分告诉你:谁是真傻子。

这个圈子从来就不缺演员,但缺的是能一直保持实力的好演员。那些靠着一部作品就打算躺平的人,迟早会被时代淘汰。

毕竟,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看得出来,谁是真演技,谁在假把式。

说了这么多"老戏骨"们的翻车史,好像一片愁云惨淡。但其实,只要愿意改变,出路还是有的。

就拿张译来说吧。虽然最近几部戏都在演警察,但你细看能发现,他在表演上是真有突破的。《他是谁》里的表现,比《狂飙》更上一层楼。

这种求变的态度,就值得那些躺平的"戏混子"们学习。

但光有态度还不够。选角要有眼光,挑本子要有准头,演技还得创新。张嘉益这不就是前车之鉴吗?强直性脊柱炎没好,就接了不适合的角色,结果把好好一个陈老总演成了街溜子。

现在的观众眼睛可毒着呢。演技稍微有点问题,弹幕里立马就能给你扒出来。

市场就是这么残酷。你不进步,别人就会超过你。你在原地踏步,观众就会抛弃你。

其实对这些"老戏骨"来说,未来的路只有两条:要么突破舒适圈,重新证明自己;要么就等着被新人取代。

娱乐圈从来不缺新人,缺的是真正有实力的好演员。那些靠着一个爆款角色就想躺平的,那些以为"老戏骨"名号就能保命的,迟早会被市场淘汰。

最后送给各位"戏混子"一句话:要么破圈,要么破产,这条路,你们自己选。观众的票子和时间都是有限的,经不起你们这么造作。

江湖上总有后浪,你不进步,别人可不会给你留位置。

0 阅读:0

曦曦谈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