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真的是MD系列宽域飞行器的大改型号?

敲开智慧之门 2024-12-18 17:00:42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一瓶半满

破案了吗?前些天网络上流传的安装三台航空发动机的飞行器,是否就是MD系列宽域飞行器的最新升级型号呢?

事件拉回2020年,一架名为“MD19”的宽域飞行器被双尾蝎无人机挂载着进行了着陆飞行试验,且取得了成功。既然名为MD19,那么它就是MD22的前级型号,亦或者说MD22是MD19的改进型号,或者同一型不同批次试验型号。毕竟两者的编号一大一小,必然不会是同一架鸣笛宽域飞行器。MD19是在2020年试飞的,MD22是在2022年的珠海航展上出现的,如此也证明了这一点。

根据珠海航展的展板可知,MD22宽域飞行器的航程为8000千米,最大起飞重量为4吨,可用载荷在600千克左右。其是可以在临近空间进行重复使用性质的飞行器,最大飞行速度为7马赫,可以自主起飞和降落,或者火箭助推起飞。而MD19在2020年试验时,是由双尾蝎无人机挂载投放的,这就说明MD19飞行器也可以由无人机,各种飞行载具挂载着飞行。

如此这般,MD系列宽域飞行器就具备两种打击方式,一种是自主飞行打击有限距离的目标,另一种是被轰炸机和无人机挂载着执行跨洲际打击方式。毕竟MD系列宽域飞行器可以在临近空间进行飞行,那么,其突防能力就比较强。通常而言,临近空间是指介于20千米~100千米。而在这个空域范围之内是依靠气动舵面进行机动传统防空导弹的上限,又是采用动能拦截器反导拦截弹的下限,同时也可以避免被敌方的远程预警雷达给提前探测到。

总而言之,MD系列宽域飞行器与东风17这样的乘波体导弹的突防方式类似,都是靠在临近空间内飞行来压缩敌方防空反导系统的反应时间。唯一可以对这类飞行器构成威胁的就是萨德和爱国者3,这样的依靠直接力作用的拦截弹。毕竟在临近空间大气层的较为稀薄,传统的舵面导弹的机动效果比较差,而红外成像制导的动能拦截器,又会受到与空气之间的摩擦生热影响跟踪窗口。

因此而言,在临近空间飞行的MD系列宽域飞行器,足够将敌方的防空反导系统的反应时间压缩至很短,从而提高了突防效果。而现有的MD22宽域飞行器的尺寸还太小 其长度仅有10米,宽度为4米,实在是太小了,也就只能作为小型无人机使用了。即便是作为弹头后,载荷也仅有650千克,对目标的杀伤威力倒是不错,像暗鹰高超音速弹道导弹所用的C-HGB的弹头的装药也就几百千克而已。

这就是说,MD系列宽域飞行器完全可以被改装为,可控的洲际打击常规武器,其突防能力比战略轰炸机还要更强一些。依托轰6K轰炸机将其运抵西太平洋,随后由助推火箭发动机点火发射将其送入临近空间,从而对美国本土进行打击。只不过,以轰6K轰炸机的体型,一架也就只能搭载一架MD系列宽域飞行器,威慑之力还是挺有限的。

好在轰6K轰炸机的数量较多,且还有无数的双尾蝎无人机,真的有需要时,完全可以大规模的量产,以形成蜂群式的跨洲际打击常规武器。从此以弥补东大缺乏跨越太平洋打击常规武器种类不足的缺憾。当然了,还可以扩大MD系列宽域飞行器的体型和载荷,以增加其航程和载弹量。让其自主实现跨洲际飞行能力,根本无需依靠任何外在平台。

如此这般,东大对美国本土的威慑武器又多了一个 ,其拥有比双椎体弹道导弹弹头都更强的突防能力。而前不久,网络流传的那幅图片,从其外形上看起来也比较像MD系列宽域飞行器。只不过,它的主翼呈现出后掠翼的特点。而MD系列宽域飞行器的主翼则是呈现出切角三角翼的构型,这也是两者最大的区别。或许说来,它是MD系列宽域飞行器的改进型号。毕竟它同样使用了翼身融合技术,而后掠的主翼也有利于高速飞行时的升阻比。

如果论到飞行速度,它肯定是不及MD系列宽域飞行器。毕竟MD系列宽域飞行器的主翼后掠角实在是太大了,而被拍摄到的那个飞行器的后掠角明显没有那么大。极有可能它就是由MD系列宽域飞行器改进而来的,同样具备跨洲际飞行能力的新型飞行器。(图源网络,侵删)

0 阅读:49

敲开智慧之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