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清,中共党员,1996年8月出生,本科学历,现任张家界工务段吉首东高铁线路车间麻阳西维修工区副工长。作为一名大西北汉子,他心系张吉怀,在远离亲情故土的张吉怀,无怨无悔践行自己的人生航标。
“离家远,守在哪里都一样”2021年5月,张吉怀高铁开通在即,马志清选为该段第一批介入新线精调精测人员之一,这是段首次接管时速超300Km/h以上的铁路,马志清深感责任重大,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看业务书籍,为自己“充电”。
5月10日下午5点,马志清带领15名职工对张吉怀铁路黄金塔隧道间线路精调。
凌晨4点,其中一组人员精调值不达标,马志清拿着电子道尺来回量取每一根枕数据寻找原因,经过仔细寻找发现有两处轨距没有调到0mm以内导致不达标。
马志清用虎啸扳手松扣件更换轨距块,经过30分钟整修,用轨道检查仪再次对线路进行检查,最终达到作业验收标准,马志清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
为确保按时完成任务他与工友吃住在一起,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酷热难耐始终坚持在一线作业。两个月的时间,他们组顺利完成了张吉怀高速铁路线路精调12km,道岔精调36组。
因表现优秀,张吉怀高铁开通后,马志清从原车间调至麻阳西维修工区任副工长,肩上的担子与责任变了。但他一如既往地以高标准、高要求的作业标准没有变。
从2019年至2022年连续三年春节,马志清都主动申请到工区值班留守。
“冬季主要防断、防寒、防冻工作重要时期,不仅要提前了解天气情况,更重要的是要对应急机工具做好热备状态,所以工区24小时必须要有人值守,我离家远,在哪里过春节都一样!”马志清说。
2022年大年初一凌晨3点,急促的电话声打破寒夜宁静,麻阳西车站来电说,麻阳西站内8号道岔无法操动,需要他立刻去现场检查处理。马志清二话没说,马上带领2名职工拿上工具,驱车赶往事发地。
经检查发现,原来是当天积雪太厚,影响道岔的操动,他赶紧用扫把、雪铲、喷灯等工具进行处理,30分钟后故障得以处理完毕。虽然晚上的气温接近零下,但他们个个大汗淋漓。
为确保站内其它道岔状态良好,马志清与两位职工还对麻阳西站所有道岔进行“零留雪”式打冰扫雪处理,确保完全没有问题后,离开铁路,直至早上8点才返回工区。
2天3晚守在防洪抢险一线2022年6月2日,麻阳地区持续大暴雨,段调度指挥中心发布I级防洪预警。晚上10点30分,马志清接到该车间主任电话,要求马上对张吉怀铁路隧道口等重点地段进行排查。
放下电话马志清立即带领麻阳西线路维修工区职工5人携带检查工具赶往鲁家庄、兰乡村、岩山隧道。在赶往排查目的地途中,公路因雨水冲刷,多处发生溜塌,道路上布满滚石稀泥工程车多次熄火。
为了确保安全,司机只能放慢速度,在狭窄的乡村公路上艰难地缓慢前行。险情时有发生,“在靠近兰乡村路上,我们的车刚驶过,背后就听到哗啦啦的滚下一片落石,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只想着赶往目的地,现在回想起来,一阵后怕”。
直至6月3日凌晨5点左右,工程车行驶到兰乡村,可是塌方的公路彻底阻拦去路,此时距离目的地还有2公里。
雨一直下个不停,多停留一分钟,就多一分安全风险。马志清果断地让司机选择安全处所停好车,自己带领职工拿好通讯照明工具徒步赶往目的地。
泥水沾满裤腿,雨水浸湿衣背,前行的脚步却不能停歇,走了近1小时,马志清和工区职工才到达目的地。
“当时到达现场,被眼前的塌方景象惊呆了,兰村山隧道口左侧山体塌方,通信基站、栅栏防护门,遭到严重破坏。”
“我是第一次见这种情况,心里七上八下,我快速查看塌方离线路有多远,是否影响行车,然后组织人员对现场情况预估,向上级汇报、安排人员看守……”
所有的事情处理完毕,已是早上8点。马志清安排2人为一组,轮流看守,自己则返回兰乡村寻找水和食品,两个小时后,无功而返。
“水和食品无法解决,在当地老百姓家也没有方便的食品,只能硬抗,实在渴的受不了,抿一口雨水润润嘴唇”,该车间技术员朱明说。
6月4号下午5点,段抢险队陆续到达现场,马志清与他们一起进行抢险,直到6月5日凌晨2点,抢险告一段落,他们才拖着疲惫的身躯撤离现场。
马志清家在甘肃永昌,从家乡到工作地,中间隔了1821公里。在跨越中国版图南北最大长度近1/3的距离里,马志清就象一颗来自大西北的种子,坚韧扎根在这千里之外的大湘西,悄悄地发芽、努力地成长,用心守护着大动脉的平安畅通。
通讯员:欧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