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被人嫌弃“喝得少”!酒量能后天练出来吗?答案在你的DNA里

博文聊科学 2022-02-11 17:46:52

春节喝酒,有人半杯酒就懵圈,走路晃晃悠悠;有人豪饮1斤老白干,愣是清醒如初,啥事没有!

2007年一个叫刘静的女孩火爆网络,不是因为她多么漂亮,也不是因为她多有钱,而是她太能喝,朋友都叫她“当代酒仙”。据媒体报道刘静家教严格,从小滴酒不沾,一次聚会时朋友邀请她“小酌一杯”,几轮下来后朋友都趴在桌子上埋头大睡,只有刘静一边吃菜、一边喝酒,千杯不醉的秘密这才被发现。

刘静究竟有多能喝?一次测试中她像喝水一样把3瓶52度白酒一饮而尽,随后又喝了3瓶啤酒和一瓶红酒,看得旁边的记者和摄影师目瞪口呆,要知道普通人“咬牙切齿”才喝下一斤白酒!

医护人员随即对刘静抽血化验,结果让众人大吃一惊:血液中乙醇含量高达432mg/100ml,即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了432毫克,是醉驾标准的4倍多。奇怪的是,饮酒后刘静除了脸色微微泛红、额头出现几滴汗珠外无任何异样。

有医务人员怀疑刘静的肝脏可能有问题,检查结果同样令人错愕:除了饮酒后的一刹那肝脏有些轻微损伤外,酒劲过去后与正常人没有任何区别。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刘静这么豪饮?

最新研究证实,人类与酒精是一个长期博弈的过程,最终导致了部分人具有较强的解酒能力。

罗伯特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生物学教授,2000年他带领团队提出了著名的“醉猴假说”。罗伯特教授认为,人类祖先在远古时代已经与酒有过接触,只是他们不知道而已。深秋季节苹果、石榴、柿子、葡萄、梨子、山楂腐烂发酵后生成酒精,有的酒精浓度堪比现在的啤酒。

比如生活在巴拿马森林的猴子尤其喜欢吃本地产的一种水果,罗伯特教授发现这种水果成熟后酒精浓度为0.6-0.9%,腐烂后更是达达到4.5%,水果的酒精浓度越高对猴子的吸引力越大。

罗伯特指出,在某一个时期内人类祖先和猴子拥有共同的基因——ADH4,该基因具有解酒作用,但随后发生了一些特殊变化,人类祖先体内产生了更多的ADH4酶,解酒能力大幅提升,而猴子始终维持原状。

最新的研究发现也印证了罗伯特教授的说法。肝脏是负责解酒的器官,酒精刺激后可分泌出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当酒精混入人体血液后,乙醇脱氢酶首先发挥作用,将乙醇分解为乙醛,但乙醛的毒性更强;随后乙醛脱氢酶又把乙醛分解为乙酸,一部分乙酸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一部分参与人体脂肪合成。

问题的关键是,两种酶在人体的含量是有差异的,总共分为4种:一种是乙醇脱氢酶多、乙醛脱氢酶含量少;一种是乙醇脱氢酶少,乙醛脱氢酶多;一种是两者都少;一种是两者都多。研究和实践都证实,只有在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都多的情况下,解酒能力才强悍,才具有成为“酒仙”的潜力。

道理很简单。如果只有乙醇脱氢酶多,乙醇被分泌为毒性更强的乙醛,到了第二步却“卡壳”了,导致体内的乙醛越积越多,最终引发头晕、呕吐,直至损坏肝脏。

两种酶的产生归根结底由基因控制,那么含有解酒基因片段的人酒量就大,反之酒量就少,与生俱来的能力,虽然后天锻炼也可提高酒量,但作用极其有限!这一解释了为何一部分女性几乎从未喝过酒,却拥有超强酒量的原因。

酒的争议

饮酒究竟有没有好处?目前是存在争议的。2018年权威期刊《柳叶刀》发表了一篇文章指出,酒对人的安全剂量为0,哪怕是一杯酒、一滴酒也会损坏人的身体。

2020年《柳叶刀》又公布了一组数据更是直指我国白酒,在统计的70万因饮酒致癌的患者中我国竟占到了28万例。

2021年8月,科技部官网刊登的一篇文章中提到酒精是导致全球癌症的重要原因。实际上,很早之前世界卫生组织就将酒精列为了一级致癌物质,只是很多人没有重视罢了。

但对《柳叶刀》数据和结论,引发了不少争议,一些知名医学专家及民间的饮酒人士持反对看法,认为喝酒重点在酒量,而不是喝酒本身,适量饮酒有利健康。酒在古代中医理论里有“通血脉、温肠胃、行气和血”的功效,《本草纲目》则这么评价喝酒:酒性温,味辛而苦甘,温能御寒。现在我国某些地区还保留着女性产子后饮酒的传统。

酒却是能让人短时间内感到浑身燥热,但不持久。

电视剧中常有这样的片段:女主角让男主角喝杯酒暖暖身子,这是因为喝酒后乙醇混入血液,血管急速扩张、血流量增多,人感到浑身发热,甚至暖烘烘的,然而这只是表象。

这种现象需要人消耗更多的能量、散发更多的热量维持,当酒劲消退只会感觉更冷,甚至在冷冬被冻死。每年俄罗斯都有数以百计的醉汉,醉酒后脱掉大衣倒卧在雪地里,或被冻死、或被冻残。

原创:博文

1 阅读:217
博文聊科学

博文聊科学

分享大千世界的秘密与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