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兰的外交会议室里,阿富汗塔利班代表与印度大使的握手,悄然改写了中亚地缘版图。面对瓦罕走廊迟迟未能打通的现实困境,塔利班政权正将战略重心南移,试图通过印度投资的恰巴哈尔港,为困顿的阿富汗经济寻找新出口。
2024年3月的德黑兰会晤并非偶然。塔利班驻伊代表法兹尔·哈卡尼与印度大使鲁德拉·高拉夫的密谈,延续了1月迪拜战略磋商的基调。双方达成的关键共识是:激活印度在伊朗建设的恰巴哈尔港,构建"印度-伊朗-阿富汗"贸易走廊。这项计划旨在替代原定的中阿瓦罕走廊方案,后者因安全顾虑被中方暂缓推进。
印度的战略算计显露无遗。自2021年误判阿富汗局势支持加尼政府后,新德里始终在喀布尔权力圈外徘徊。如今通过恰巴哈尔港项目,印度不仅可重获中亚门户,更能对中巴经济走廊形成战略对冲。据印度商务部数据,2023年印阿贸易额仅为7.4亿美元,激活新通道后有望突破50亿美元。
喀布尔的选择充满无奈。2023年至今,塔利班在瓦罕走廊投入1.2亿美元进行道路修缮,却未换来预期成果。中国坚持将阿富汗纳入中巴经济走廊延伸框架,要求塔利班先兑现反恐承诺。联合国报告显示,2023年阿境内恐怖袭击较政权更迭前仅下降23%,东伊运等组织仍在边境活跃。
内部权力斗争加剧了外交困局副外长扎比乌拉·阿米尔叛逃土耳其事件,暴露了阿洪扎达与实务派的分歧。国防部长雅库布、内政部长哈卡尼与副总理巴拉达尔组成的"三头同盟",多次架空宗教领袖决策,这种分裂导致对外政策摇摆不定。
印度描绘的贸易蓝图面临多重考验。恰巴哈尔港当前年吞吐量仅850万吨,不及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1/3。从该港到阿富汗边境需经伊朗境内1000公里公路,目前仅有单线铁路连接,运输成本比海运高出40%。更棘手的是,美国财政部正审查该港的制裁豁免资格,特朗普政府可能随时切断印度与伊朗的金融通道。
军事合作暗流同样涌动。印度边境道路建设局(BRO)正秘密培训阿富汗工兵部队,计划修建连接赫尔曼德省与伊朗的战略公路。这条毗邻巴阿边境的线路,被伊斯兰堡视为印阿"军事走廊",已引发巴基斯坦在边境增派两个装甲旅。
中俄两国并未坐视地缘变动。俄罗斯主导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宣布,将在塔阿边境举行联合反恐演习;中国则加快中吉乌铁路建设,通过乌兹别克斯坦开辟新中亚通道。这些举措都在稀释印度方案的影响力。
美国的态度更添不确定性。国务院近期向塔利班开出"承认政权"的条件清单,包括归还价值72亿美元的美制装备、引渡基地组织头目等。分析人士指出,华盛顿可能以解冻阿富汗央行24亿美元资产为饵,诱使塔利班疏远印伊合作。
历史经验警示,外部势力介入往往加剧阿富汗动荡。如今塔利班的地缘突围,本质是政权合法性危机下的应激反应。当印度推土机开进恰巴哈尔港时,喀布尔或许该反思:真正的出路不在他国港口,而在兑现反恐承诺、构建包容政权的政治勇气。这场跨越兴都库什山脉的战略博弈,终将检验各方是缔造新丝路,还是重蹈"帝国坟场"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