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上初中,12岁考上浙大,今19岁的“广东神童”陈舒音怎样了

贾社会诩说娱乐 2024-10-31 16:43:20

浙江大学医学新星诞生。

“这个小姑娘是不是走错教室了?”“看着像是来送她姐姐上学的吧?”2017年9月,浙江大学医学院迎来了新学期,一个扎着马尾辫、背着大书包的小女孩成了校园里最引人注目的焦点。

谁能想到,这个看似初中生的小姑娘,竟然在高考中以620分的高分而轰动一时,她被称为"神童"。而那年浙江高考的本科分数线高达485分,她却成功考入了浙江大学医学院,并且取得了大多数高三考生羡慕不已的好成绩。

当时很多人都在担忧一个12岁的小姑娘能否适应大学生活,更别提医学专业,因为它是出了名的“刀山火海”,普通高考状元也不一定能适应得了。

然而,陈舒音的表现却让众人感到意外。刚来到宿舍的那天,大家都已经听说过这个“神童”的事迹。由于年龄差距,大家原本以为会很难相处,但没想到这个小女孩不仅没有一点架子,而且十分懂事。

即便只差四五岁,室友们都觉得陈舒音一点也不小,反而他们觉得陈舒音沟通起来十分成熟。开学第一天,陈舒音就和舍友们一起抱着厚重的专业书去上课,看起来充满了干劲。

这个新闻一出,立刻引起了媒体的疯狂关注。然而,面对纷至沓来的采访请求,陈舒音的父母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婉拒。在他们看来,对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过度曝光并不一定是好事。

"我们更希望她能专心学习,安安静静地度过大学时光。"这句话虽然朴实无华,却说出了所有家长的心声。由于一个12岁的孩子正处在学习阶段,平稳度过这段特殊的求学经历是至关重要的。

就这样,这位年纪最小的大学生默默地开启了她的医学生涯。没有太多的媒体报道,也没有过多的关注炒作,有的只是一个小女孩对医学的执着追求。

并不是所有“神童”都要光芒万丈,有些时候,隐藏在星辰背后的,安静散发光芒的星星,才是最耀眼的存在。

那个当初被质疑的小女孩,现在已经过了19个年头,时光飞逝。

医学院可不是轻松的学业,别的专业考试老师会划重点,但医学院的老师只会直接告诉你:"病人可不会根据重点生病。"这意味着整本教材,除了书皮以外的所有内容,都需要仔细背诵。

陈舒音最初确实经历了不少困难。毕竟大学的专业课程与之前大相径庭,特别是医学专业,那些专业名词和复杂的病理知识,恐怕连天才也得下一番苦工夫。

然而,她并未被困难打倒。在这个"快餐式"娱乐盛行的时代,陈舒音保持淡定。别人消磨时间在刷短视频,她在专注地阅读专业书籍;别人津津有味地追剧,她在实验室里进行实验;别人休息享乐的时候,她仍在图书馆里静心攻读。

陈舒音目前在导师的引导下进行科研工作,她能一步步完成那些即便是二十多岁的师兄师姐都觉得有难度的任务。

每天我都会在实验室和图书馆之间来回穿梭,跟随着导师去病房查房实践,过着简单且规律的生活,就像"三点一线"一样。

这个小师妹天资聪颖又不断努力,导师和其他师兄弟们都对她好评如潮。为了让她在医学生涯中有更好的发展,导师经常带着她一起查房,因为他们深知实验室里的学习只是一部分,实践经验才是关键。

晚饭后,当其他同学都在放松休息的时候,陈舒音要么在实验室忙着做实验,要么就泡在图书馆里看书学习。有人说她是"卷王",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在医学这条路上,不能有半点马虎。

一个小的疏忽可能会影响未来病患的生命安全。

"我希望我名字日后能在医学界占有一席之地,并期望我致力于的科研项目能为更多人带来帮助。"这句话听起来朴实无华,却饱含着一个医者的初心。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通过脚踏实地地坚持不懈,才能有所收获。

陈舒音,一位年仅12岁的女孩,曾被质疑过,而如今,经过五年的奋斗,她成功地成为了一名独当一面的准医者。陈舒音用行动向人们展示了:所谓的天才,不过是比别人更努力的普通人罢了。

也许这就是最美的"神童"的成长历程:他们并不仅仅因为光环而被重视,他们是通过汗水浇灌自己的梦想,并非拥有超凡的天赋,他们只是比普通人更加勤奋。

陈舒音的成长经历可谓是开挂,但是这段开挂的背后藏着一个非同寻常的故事。

五六岁的时候,其他孩子都在看动画片,而小陈舒音却总是抱着一本厚厚的书在认真地阅读。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她会自己拿出字典,一个一个地查。

这样的自学能力在那个年龄段的孩子中已显得格外稀缺。

小学时期,女儿的成绩一直保持班里第一名。父母本以为这是好事,却没料到没过多久,女儿便说不想去学校了。这让父母吓了一跳,他们专门去学校向老师了解情况。

老师表示:“除了上课时候精神不太好,其他方面都是可以的。”父母忙着询问女儿是否身体不适,而女儿的回答让他们大吃一惊:“老师讲的我都已经掌握了,觉得没意思”。

经过一夜的深思熟虑,陈舒音的父母选择让她跳级。七岁的她成为了一名初中生。刚开始,她的学习有些吃力,成绩甚至一度垫底,但很快她就追了上来,年级前几名总有她的身影。

让人意外的是,这个被誉为“神童”的孩子一点也不神奇。很多高智商儿童都有孤僻性格,因为他们无法和普通孩子找到共同话题,导致他们不愿意与人交流。

可是,陈舒音与众不同,她性格开朗,还会经常主动帮助同学。

背后,父亲陈伟一直悉心教导我:"成绩的好坏是次要的,人品必须要端正。你的天赋是上天的恩赐,不是炫耀的资本。

陈舒音深深铭记着这句话:“你可以利用自己的才能成为更出色的人,但请不要忘记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人。”

因此在她身上,你无法察觉到一般“神童”所具有的骄傲情绪,她有的只是一种勤奋学习、心怀感恩的优秀品质。这种教育方式让她在智力超常发展的同时,还拥有了健康的心理和阳光的性格。

或许最珍贵的地方就在这里:尽管他被称为"神童",可他内心藏着的却是一颗最朴实无华的童心。

2017年,当所有媒体都在追着“12岁考上浙大”这个热点新闻跑的时候,陈舒音的父母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婉拒所有采访请求。

有人觉得错过了最好的曝光时机,但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父母往往更希望他们静下心来专心学习。

然而,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这是谁也没有预想到的。

医学专业的课程难度超过了陈舒音的预期,那些专业术语让她眼花缭乱,解剖课上的专业名词更是一个比一个拗口。就连普通的教科书也让她感到厚重。

更加让人崩溃的是,医学院的考试从来不会划重点。老师们都告诉我们:"病人不会按照重点来生病。"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把整本书从头到尾都背下来,一个知识点都不能落下。

这样的学习强度让普通大学生都觉得难以坚持,更别说是一个12岁的小姑娘了。

陈舒音在刚开始的那段时间,学习确实有些吃力。但她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未来的医生,现在的每一分钟学习都关系到将来病人的生命安全,所以她不敢有丝毫马虎。

她为了跟上老师的速度,几乎所有时间都放在了学习上,吃饭的时候还在想着课本内容,睡觉前还在背诵专业术语,甚至周末也泡在图书馆里。

渐渐地,她通过努力获得了回报。她克服了自己的盲点,从一开始跟不上进度、无法回答老师的提问,到后来可以自如应付课堂、熟练应用各种医学词汇。

这段经历让陈舒音意识到:就算是所谓的"神童",也必须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天赋或许能让你比别人起点高一些,但要想真正有所成就,光靠天赋是远远不够的。

正是在这个艰难的转折期,让年仅12岁的"天才少女"真正理解了责任和坚持的含义,这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成长。

很多人好奇,"神童"的成功到底依赖的是什么?是天生的超强大脑,还是后天的勤奋苦读?

陈舒音的故事告诉我们:天赋只占1%,剩下的99%全靠努力。

从五六岁开始,他独自自学,一字一字地查字典;7岁时,他跳级,从成绩垫底到年级前列;12岁时,他考入浙大医学院,一路披荆斩棘。

这哪是什么轻松的"神童"之路,完全是一段汗水浇灌的成长历程。

陈舒音就像是那种“天才就是比普通人更努力的人”的代表,她的经历足以证明这一点。从12岁到19岁,她从一个懵懂的少女,成长为了一名即将成为医生的年轻人,这背后的七年时间,就是她用汗水和努力书写的人生篇章。

现在的她,每天的生活轨迹就是实验室和图书馆,过着简单而规律的"三点一线"生活。那些连二十多岁的师兄师姐都难以坚持的科研工作,她都一一克服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所谓的天赋仅仅是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向成功的大门。要想真正走得远,还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正如网上所说,"别人的人生开了挂,是因为他们不仅有天赋,还在拼命奔跑。"

或许,陈舒音的经历就给了我们最珍贵的启示:与其羡慕他人的非凡天赋,不如扎实稳妥地去努力。毕竟,在这个旅程中,付出的汗水总有一天会超越天赋的重要性。

站在19岁的新起点上,这位曾经的"神童"以实际行动践行:所谓的天才,无非是一个不愿停步追梦的人。

0 阅读:51

贾社会诩说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