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N种回顾方式
“怎么能简单处理呢?”
“砰”的一声,总理的手拍在了桌子上。
“告别仪式一定要举办!我会亲自参加。”
何许人的去世会引来如此大的争议?甚至还要总理亲自定夺?
一、两党友谊中国的前路在何方?
在上个世纪,无数能人志士都在寻找可能的道路,随着时局的发展,两派划分渐渐分明。
张治中,国民党的大将,很早的时候就在国民党位居高位,是一个崇尚中国解放、民族独立的爱国将领。
1924年,在蒋介石的安排下,张将军进入了黄埔军校充当讲师。
可那时收拾行李奔赴广州的他肯定没能料到,在这里,他会遇到自己的一生知己——周恩来。
两人的结缘似乎既是巧合又是注定,在学校的众多人中,两人恰恰是最投缘的那对。
而共同走在争取中国独立的路上,有着同样的抱负与理想,似乎又成了一种必然。
事实上,张治中在黄埔军校期间差点就加入我党了。
只是很可惜的是,因为一些历史原因,当时的我党并不允许国民党高层加入。
总理曾很是惋惜,又很是无奈地给张治中写了封长信。
入党未通过,这可不代表张治中将军和我们的缘分断了。
黄埔军校一别,两人甚是想念,时常书信交流,而一封封总理寄来的书信,差点就成了张的绝命书。
蒋介石曾多次怀疑张治中的政治成分,甚至悄咪咪地问过一些心腹:
“张将军是不是共产党?”
回答一个不对,张治中的家中怕是立刻有特务找来了!
好在他平时为人和善,军中的人气很高,这名心腹当时被问,又是焦急,又是担忧,急忙向蒋介石解释。
数次后,蒋介石才勉强打消了疑惑。
事实上,随便拉一个人坐在蒋介石的位子上,也是要对张治中起疑心的。
1945年重庆谈判,负责接待主席和总理的正是张治中。
而当时的环境大家都知道,两人是抱着一去不回的心态来的。
谁都不知道,踏上重庆这片土地后,等来的究竟是欢迎还是枪炮。
张治中为了护住两人的安全,就差把自己的压箱底手段拿出来了。
甚至有一次,他秘密会见周恩来,言语恳切:
“为了保护毛先生的安全,我派一个手枪排来吧!他们都是我的老乡,每个都信得过!”
张治中与毛主席
言下之意,若是发生意外,张治中怕是豁出命来都要护住这两位我党的灵魂人物,也怪不得蒋介石要产生怀疑了。
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说到底,国民党中也不是漆黑一片,也是有类似张治中这样懂事理、明大义的爱国将领存在的。
左起:周恩来、马歇尔、朱德、张治中、毛泽东、林伯渠
虽然各自站的位置不同,可双方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找到中国解放的道路。
可惜的是,也正是这层身份的不一样,导致建国后张治中的处境很尴尬。
二、进退两难国家解放了,张治中并没有选择跟着蒋介石撤退台湾,而是选择在大陆留了下来。
毛主席 周恩来 张治中
可这一留,对他的处理就成了大问题,好在有着总理的作保,他倒也没受到什么大的刁难。
但在随后的日常生活中,张治中就显得有些艰难了。
若有若无的歧视总是存在的,甚至有一些十分过激的人前来挑事,慢慢的,张治中一家变得贫困如洗起来。
张治中与毛泽东
这样一位爱国将领!在抗日、在争取国共合作的路上做出卓越贡献。
甚至对新中国的建立都是有功的将军,却连简单的生活都要活不下去了,这实在是当时的一种无奈!
幸运的是,总理偶然听闻这个消息后,立刻就安排了有关的照顾,甚至挤出自己的一部分积蓄,划拨给张将军一家的名下。
甚至他还有些“埋怨”,认为张治中怎么不早点说出来!他要是有困难,自己会不帮吗?
左起:张治中、周恩来、付作义、屈武
但,这或许是张治中作为曾经高级将领的一种骄傲吧。
事实上,两人的私交还体现在很多方面,总理时常会顺路去张治中的家中望一望。
有次甚至带了道亲自下厨做的豆腐鱼,宛若最亲密的朋友般,定要老友尝尝自己的手艺。
张治中 前排右二
但很可惜的是,张治中去世得较早,1969年,他就在北京的家中与世长辞了。
葬礼怎么办?
三、分歧与定夺在当时的特殊背景下,部门里针对张治中的葬礼分成了两派。
一方认为张治中毕竟是国民党的将领,若是风光大办,难免有些欠妥,因此一切从简,只是简单叫上家人即可。
而另一方则认为,张治中可是著名的爱国将领,若是随意处理,又怎么对得起他的历史贡献?
这样一位为国付出的将军,难道仅仅因为立场的不同,就要否定他的一切吗?
可惜的是,当时人们的思想并不算开明,坚持大办的一方渐渐式微,第二天立刻去找了周总理,请他定夺。
然而,这些人话都还没说完,周总理一皱眉,手一拍桌子,俨然是有些愠怒了。
张治中右一
两条指示当即发出,一条自然是要办告别仪式,他要亲自参加。
而另一个则是邀请张治中的各路好友、亲属,大家一起送他最后一面!
然而,在告别仪式的当天还出了“纰漏”,也不知是谁私作主张,仅仅执行了第一条,对总理的第二条要求是视若无物。
到了现场,总理一看不少熟人都没来,眉头可就皱得更紧了。
作为张治中的好友,他自然知道张将军还有一些其他的亲密朋友,可环顾一周都没见到他们的人影。
总理明白,这些人若是得知消息是必然会来的,当即叫过一旁的主办人员,询问他们今日还能不能赶来!
这种直白不讳的方式直接击碎了他们准备好的一切说辞,在支支吾吾下,他们终于是选择听命办事。
八宝山革命公墓,在那一天沉寂在哀痛中。
正式开始后,总理亲自来到灵柩前默哀,在这不算漫长的三分钟中,也不知道多少画面闪过他的心头。
是曾经黄埔军校的初次见面?还是两党对峙中两人的书信往来?亦或者是重庆谈判时,张治中定要护住两人周全的豪勇?
还是建国后,相处的点点滴滴?
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在那一天,一名伟大的爱国将领去世了。
站在什么地方,身处什么派别中,这些都不是最关键的事情,评价一个人,终究是要看他做了哪些事。
这是总理教会我们的道理。
点击,就可以看到榜单,阅读更多深度好文章。
参考资料:
1、光明网 《我与共产党》
2、“和平将军”张治中与周恩来——《档案时空》 2008年第3期16-18,共3页
3、周恩来与张治中交往的心路历程——《世纪桥》 2001年第3期44-46,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