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轮到中国卡脖子了?
根据俄罗斯《观点报》引述的消息,如果中国停止向国外供应稀土,那美国的军工企业或将面临难以承受的打击,就算是美国引以为傲的五代机,也可能要被迫停产。
虽然听上去挺鼓舞人心的,但美国可是军事强国,真的会因为中国简单的停止出口就会一蹶不振吗?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不被卡脖子
然而,时代的车轮总是不断向前滚动,曾经的弱势也可能在某一天摇身一变,成为扭转局势的关键筹码。
那稀土究竟有何神奇之处
而在这个领域,中国已经做到了领先。
从隐身涂层到发动机的耐高温部件,再到精密的雷达系统,处处都离不开镓、钕等稀土元素的身影。
可以说,没有稀土,这些尖端武器就会变成无牙的老虎。
不过,美国作为超级大国,难道就没有办法自己生产这些关键材料吗?
答案是:理论上可以,但实际操作起来困难重重。
事实上,美国军工业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就在2022年,F-35战机就因为使用了含有中国合金的零件而被迫暂停交付。
这一闹剧不仅让美国军方颜面无光,更暴露出美国军工产业链的脆弱性。
而2023年7月,中国商务部宣布对镓、锗实施出口管制,这一举措无疑是对美国军工业的当头一棒。
要知道,镓和锗这两种元素可不是什么可有可无的配角,它们是美军最尖端装备中半导体基底材料的关键成分。
如果中国真的切断这些关键元素的供应,美国想要找到替代方案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据业内专家估算,仅仅是更换原材料供应商,就可能让相关装备的成本呈指数级上升。
更不用说,在短时间内找到能够达到同等技术水平的替代品,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如今,风水轮流转,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反倒成了掣肘美国军工霸权的利器。这种戏剧性的反转,不得不说是历史的一种嘲讽。
然而,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美国真的会束手就擒吗?
盟友有心无力
面对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美国自然不会坐以待毙,毕竟作为全球超级大国,美国拥有庞大的盟友网络和强大的外交影响力。
恐怕很难,因为中国的稀土储量占比全球的37%,而且全球70%左右的稀土产量基本都出自中国之手。
那么,难道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美国曾将希望寄托于乌克兰的稀土矿产资源。
这件事咱也清楚,前段时间还有消息称乌克兰还真就同意了,就是不知道是不是泽连斯基自愿的。
然而,拥有原矿并不等于就能生产出高品质的稀土产品,相关技术也相当重要。
而中国在稀土提纯技术上的优势,大家心知肚明,美国也因此再次无奈面对窘境。
但美国政府并未气馁,而是开始将目光转向稀土回收领域。
2023年底,美国国防部宣布将启动镓回收计划。乍一听,这似乎是个不错的主意。毕竟,回收利用不仅环保,还能减少对进口的依赖。
但是,现实情况却没有那么乐观,毕竟这样做真的能高效循环,中国早就掌握了这项技术了。
换句话说,在这个领域,中国又一次领先了至少十年。
然而,这种想法很快就遭遇了现实的打击。
除了上面盟友自身就很难平替中国外,其实即便是美国的铁杆盟友,也未必愿意为了美国的军事需求而牺牲自身经济利益。
那么,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美国会就此认输吗?
美国的全球资源争夺战
面对稀土供应链的严峻挑战,美国显然不会轻易认输。作为全球超级大国,他们正在采取一系列行动,试图突破当前的困境。
只是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个双赢的方案:乌克兰获得了急需的重建资金,而美国则找到了新的稀土来源。
但实际情况却远非如此简单,毕竟乌克兰境内的稀土矿床规模相对有限,而且在战乱地区进行矿产开发,成本和风险都极高。
尽管如此,美国应该并不打算就此止步,但各国应该加强在稀土领域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资源短缺和环境保护等全球性挑战。
毕竟只有摒弃零和思维,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才能真正解决稀土问题,并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资料:
环球网-美恢复接收含中国产合金的F-35,专家提醒美军“去中国化”趋势
观察者网-中方出口管制后,美国防部宣布计划从废料中回收镓
人民资讯-一剑封喉!俄专家:中国若停止出口稀土,美军五代战机就要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