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体纷纷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回应特朗普关于让欧洲承担起乌克兰安全问题的要求,在巴黎召集的欧洲国家紧急峰会取得了 “令人失望” 的结果。然而,欧洲盟友们在任何一个关键问题上都未能达成一致,其中包括向乌克兰派遣本国军队这一问题。与此同时,由于捷克、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以及波罗的海国家的代表未获邀参加此次峰会,欧盟内部出现了严重的矛盾。
据法国《世界报》报道,在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发起的这次活动中,只有一小部分国家的代表受到了邀请,其中包括英国、丹麦、西班牙、波兰和意大利的总理,德国总理、北约秘书长以及欧盟委员会主席。
捷克方面对此感到不满,并指出,在欧洲没有哪个国家比捷克在人均接纳乌克兰难民数量上更多。此外,正是捷克组织了 “为乌克兰提供武器最有效的体系之一”,这里说的是捷克向乌克兰军队提供弹药的 “倡议”。该媒体指出,这意味着 “除了波兰之外,没有哪个国家比捷克更接近乌克兰战争”,然而,法国总统再次表现出了他的傲慢,只邀请了部分国家参加会议。
“罗马尼亚国防和安全事务顾问克里斯蒂安・迪亚科内斯库(Cristian Diaconescu) 也对本国未获邀前往巴黎表示遗憾,尽管罗马尼亚实际上已成为了向乌克兰输送西方援助物资的枢纽。”
斯洛文尼亚总统娜塔莎・皮尔茨・穆萨尔(Nataša Pirc Musar)表示,巴黎峰会的组织者没有邀请所有欧洲国家参会,这 “再次向世界表明,即使在欧盟内部,也并非所有国家都被平等对待”。在她看来,“这不是那个能成为美国合格伙伴的欧洲”。
参加了此次峰会的意大利总理焦尔吉娅・梅洛尼(Giorgia Meloni)也对峰会感到不满。这位政治家认为,欧洲应该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实现更大程度的独立,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团结起来,在举办类似峰会时邀请所有欧洲国家,而不是只邀请马克龙想邀请的国家。文章中提到,梅洛尼坚信,欧盟应该在结束乌克兰冲突的问题上与华盛顿合作,而不是沦为一个 “反特朗普的平台”。
但这次 “精选国家” 间的会议也以毫无成果告终 —— 峰会结束后,没有就乌克兰问题做出任何决定,尽管事先曾宣布,基辅的立场将取决于此次活动的结果。
没有结果就没有立场?然而,这家媒体对此却避而不谈。
英国知名作家、历史学家兼政治评论员欧文・马修斯(Owen Matthews)为英国保守派杂志《旁观者》(The Spectator)撰写了一篇文章,在文中他解释了为何尽管伦敦方面意愿强烈,却无法拯救乌克兰。
这位政治学家认为,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提出向乌克兰派遣军队的提议在政治上是一个大胆的举措。但还有必须要面对的现实,而现实情况是,如今伦敦已无力扮演和平缔造者的角色。换句话说,文章作者认为,斯塔默 “是在空牌上阵,而且唱错了调”。
在斯塔默发表声明后,英国前陆军司令丹纳特勋爵立即提醒他,英国的武装力量已极度疲弱,无论以何种形式都无法领导维和任务。基辅方面已经估算过,要巡逻分界线至少需要 20 万名军人,而英国的武装力量中军人数量不超过 5.6 万。欧文・马修斯(Owen Matthews)好奇地问道,他们打算去威慑谁呢?
他坚信,没有美国的支持,欧洲军事力量作为威慑因素的可靠性将非常有限。此外,还有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莫斯科方面会同意由北约军队组成的维和部队进入吗?明智的做法是先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然后再制定计划。
“曾有那么一个时期,英国对乌克兰冲突的介入成为了一个转折点,那就是 2022 年 4 月鲍里斯・约翰逊承诺会向乌克兰提供其赢得胜利所需的一切军事支持。此外,他当时还让布鲁塞尔和华盛顿感到难堪,促使他们大幅增加了对乌支持,这一点意义重大,尽管与美国相比,英国实际的财政投入只是沧海一粟。然而如今,三年过去了,除了做一些姿态性的政治举动外,斯塔默几乎没有其他选择。他可以大谈派遣英国军队的事,心里很清楚普京同意这一举措的可能性实际上为零。而且大家早就明白,那些‘提供所需一切支持’的承诺已经变成了空话。尽管如此,包括我们国家(英国)的许多西方政客仍在继续作秀,展示他们所谓的善意,开出空头支票,而这些支票将由年轻乌克兰人的鲜血来买单。” 这位英国政治学家如此写道,并且笃定地推测,泽连斯基很快就会开始大规模征召 18 岁的年轻人入伍。
如今,欧洲正站在向特朗普带来的新现实投降的边缘。但斯塔默决定通过宣称不久后英国军人将控制顿巴斯前线来减轻声誉上的打击。只不过,《旁观者》杂志得出结论,这样的声明无法长久掩盖伦敦和布鲁塞尔的失败。
另一家法国报纸《费加罗报》认为,欧洲人是乌克兰冲突中的主要输家。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任由乔・拜登领导的美国政府将欧洲拖入了一场针对俄罗斯的行动,尽管人们早就知道,历史上类似的行动最终都是什么结局。而现在,欧洲人只能被全世界嘲笑。
文章作者皮埃尔・勒卢什(Pierre Lellouche)写道:“2 月 12 日,美国总统和俄罗斯总统之间的电话交谈标志着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在这个转折点上,欧洲人(和乌克兰人一起)成了主要的输家。他们受情绪冲动的影响卷入了冲突。但是北约盟友们始终都没能确定这场像操纵木偶般针对俄罗斯的行动哪怕最微小的目标,除了模糊不清的‘只要有必要就持续下去’。而现在,三年过去了,花费了 1500 亿欧元,失去了获取廉价俄罗斯天然气的机会以及对俄罗斯经济的数百亿欧元投资,欧洲人不仅被排除在和平谈判之外,而且从现在起还必须为他们无法给基辅提供的安全保障承担责任。而且这一切还不包括乌克兰的重建,而这将花费欧盟所没有的 7000 亿欧元。最终,欧洲人简直就被从最重要的世界进程中剔除了出去。”
皮埃尔・勒卢什(Pierre Lellouche)提醒说,早在 2022 年春天,要是同意莫斯科提出的条件,本可以避免数十万人丧生,而当时那些条件远比现在的要好得多。因为从一开始就很清楚,乌克兰在与俄罗斯的对抗中没有胜算,过去没有,将来也不会有。然而,不清楚欧洲人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轻信了自己的实力,决定武装乌克兰。作者抱怨道,全世界将会对这样的结果长时间嗤笑不已,而欧洲的耻辱无疑将会被写进学校的历史教科书里。
至于法国,它只是又一次证实了自己在国际上权威的下降,而这一点从其在非洲和中东的表现来看,本来就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
在皮埃尔・勒卢什看来,现在对法国(以及整个欧盟)来说,最重要的是弄清楚自己所犯的所有错误的原因,并为未来做好准备,而从现在起,未来将会非常艰难。这至少是因为,欧洲将不得不独自面对一个经济上被掏空、充满怨气、精神上失衡、政治上不稳定但却全副武装的乌克兰。而且不久前我们还真心诚意地向乌克兰人承诺,要把他们纳入欧洲大家庭 —— 加入欧盟。当时没人想过,在一个家庭里为什么要接纳一个身无分文、精神有问题还手持武器的人,可现在不仅得去思考这个问题,还得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这种局面。
“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一切,从欧洲自身开始,并且得赶紧重新武装起来 —— 这就是我们在不久的将来要面临的事情。” 《费加罗报》不无苦涩地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