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韩国女排联赛的薪水,我差点没把手里的茶杯摔了!一个赛季12万美元?这待遇简直比国内联赛“高出天际”!三位中国女排球员成功入选韩国联赛,年过30的副攻张宇都能以“天价”年薪签约,这让国内球员们心里作何感想呢?“人比人气死人”,这句话还真不是白说的!
说实话,看到中国女排球员扎堆去韩国联赛淘金,我一点都不意外。你要说是为了提高水平、增长见识,那我可要打个问号了。咱不妨理性点想想,韩国女排排名世界第20开外,水准不比中国女排高,甚至在很多方面都差得远。
可就是这么一个“水平堪忧”的联赛,球员薪资却直接“吊打”国内联赛。咱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去了韩国,能拿到12万美元的年薪,折合人民币将近90万,这几乎是国内女排球员年薪的好几倍!这钱多得能流油啊,难怪大家都挤破头想去。
咱们就说这次入选韩国联赛的三位球员:张宇、陈馨彤、黄瑞蕾。别看她们在国内也不算顶级球员,年龄加起来快90岁了,可在韩国联赛却是“香饽饽”。张宇被Pepper储蓄银行以第一顺位选中,陈馨彤也不甘落后,第二顺位被IBK工业银行收入囊中,黄瑞蕾更是“意外之喜”,加盟了兴国生命。
为什么说她们幸运?因为在国内联赛,她们的薪资水平和未来发展空间真心有限。国内女排联赛的职业化水平一直被诟病,俱乐部经常欠薪,球员的保障也差。就算是顶级球员,能打出个天下来,也得在退役后面临伤病、生活压力等问题。
而在韩国联赛,半年多的时间就能赚到12万美元,这比国内一年累死累活挣得多得多!再加上韩国联赛的整体包装、赛事氛围、宣传力度都远超国内,比赛还上黄金时段的电视,走在街上还能看到排球明星的代言广告。这待遇,搁谁谁不心动?
反观韩国联赛,人家虽然水平不高,但赛事组织、场馆设施、转播质量统统一流。再加上联赛包装得好,场场比赛几千人现场观战,连酒吧都在转播女排比赛。
那怎么谋福利呢?这点,咱们国内排协也不是没动过脑筋。8月26日,排协发布了新规,规定A级俱乐部运动员的年薪不能低于10万,同时限制俱乐部恶意欠薪的情况。
这些措施说起来都是好事儿,能保证球员的基本权益,也让俱乐部有了更大的责任感。但问题是,这10万块的底薪,和国外联赛的几十万、几百万相比,差距依然巨大。你让国内球员怎么甘心留在国内打拼?
眼下的现实是,越来越多的中国球员选择出国打球,去韩国、去欧洲,甚至连男排的小将邓忻朋都去了韩国联赛。这种人才流失的现象,反映了国内联赛的吸引力在逐渐下降。如果国内不加快职业化改革的步伐,恐怕未来会有更多的球员选择外出淘金。这不仅是对国内联赛的打击,更是对国内排球事业的伤害。
长江之水
小便怎么不提那些成天怂恿尖子队员出国淘金的自媒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