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为什么对北约东扩如此警惕

前局 2022-03-03 12:32:14

近期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战事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这场战争表面上是发生在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可实际上背后却是俄罗斯与北约的博弈角力。为什么说俄乌战事在本质上是俄罗斯与北约的角力呢?要知道乌克兰从1991年独立至今已有30多年了,可俄乌之间的纷争却是在2004年以后逐渐尖锐起来的。换句话说乌克兰独立后曾有过十来年与俄罗斯友好相处的时光。

俄乌关系的转折点始于2004年乌克兰的橙色革命:从那时起俄罗斯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积极插手乌克兰国内政治,此后尤先科、季莫申科、亚努科维奇等几个大佬在美、俄这两个大国的操纵下不断在乌克兰政坛上演合纵连横的大戏。这一时期亲俄和亲西方的政治势力在乌克兰轮流上台执政,因此乌克兰的外交政策路线也始终在亲俄与亲西方之间来回摇摆。

历史上乌克兰这片土地一直在各路欧洲强权之间来回更换主人:波兰-立陶宛强大时乌克兰西部一大片土地和人民处于其统治之下,沙皇俄国崛起后乌克兰东部地区又被其吞并,除此之外德国也曾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短暂成为乌克兰的主人。直到二战后东乌克兰和西乌克兰才首次被整合成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由此可见乌克兰的土地、人民、历史都是散装的。

如今乌克兰东部靠近俄罗斯的地区生活有大量讲俄语信东正教的俄罗斯族,而且这一地区的经济生活也在想到程度上依赖俄罗斯提供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供应;生活在乌克兰西部的人主要讲乌克兰语信天主教,而且这一地区在经济上主要依赖与欧盟国家的贸易。乌克兰在外交路线上的反复摇摆很自然就引起了国内亲俄与亲西方的不同族裔群体之间的矛盾。

2013年底乌克兰亲俄派总统亚努科维奇决定终止和欧盟签署政治和自由贸易协议,转而打算强化和俄罗斯的外交关系。这就惹恼了西方国家以及乌克兰国内的亲西方政治势力。2013年11月22日亲西方的政治势力在基辅展开反政府示威,而乌克兰东部亲俄的政治势力也随即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行动。2014年3月乌克兰境内俄罗斯族聚居的克里米亚地区率先以全民公投的形式加入俄罗斯联邦。

克里米亚入俄后顿涅茨克、卢甘斯克两地的亲俄武装分子也有样学样于2014年4月7日和2014年4月28日宣布成立“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乌克兰政府随即调动军队前往东部地区镇压两地的独立运动。顿涅茨克、卢甘斯克两地宣布独立后一度被乌克兰政府军按在地上打。眼看乌克兰政府军即将锁定胜局时俄罗斯向当地的民兵组织伸出了援手。

乌东民兵组织在得到俄罗斯的支持后把战局扭转了过来。这场战争大约造成了一万三千人死亡。最终交战双方在欧盟的参合调节下达成了《明斯克协议》。实际上交战双方对《明斯克协议》的大部分内容都存在不满。尽管表面上双方签了协议,但都没真正打算落实协议内容。从那时起双方就一直打打停停直到演变成如今俄罗斯在乌克兰大规模的特别军事行动。

乌克兰独立后的最初十年与俄罗斯的关系其实是相对比较好的。在此期间俄罗斯从未向乌克兰提出过任何关于债务、领土之类的问题,然而当乌克兰在发生颜色革命以后就开始与俄罗斯渐行渐远。由此可见俄罗斯真正介意的还是乌克兰与西方国家越走越近的客观事实。目前俄罗斯在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并不是为了占领乌克兰的领土,而是为了实现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组织的目标。

为什么俄罗斯要千方百计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呢?这首先就需要解释俄罗斯与北约的关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是在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和东方社会主义阵营冷战对峙的格局下成立的: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比利时、法国、卢森堡、荷兰、英国、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和意大利十二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

同年8月24日各国完成批准手续,由此宣告了北约组织的成立。1952年2月18日北约接纳希腊和土耳其成为新成员;1955年5月6日当时的联邦德国(西德)被接纳为新成员。就在西德加入北约的前一天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曾向北约方面传达过一个信息:苏联有意加入北约。用赫鲁晓夫的话说:“北约的存在对东欧和苏联具有挑衅性。如果接受苏联成为北约一员,那么这种性质马上会出现改变”。

北约本质上就是冷战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遏制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军事组织。这就是赫鲁晓夫之所以说北约的存在对东欧和苏联具有挑衅性的原因所在。可如果苏联一旦加入北约就意味着这个原本代表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利益的组织将会被改造成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合作交流的平台。很显然苏联是希望通过加入北约这种方式缓和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苏联关于加入北约的提议直接戳中了美国的要害。当时的美国一门心思想的是如何遏制苏联。北约作为一个防务体系是需要有来自外部的所谓“共同敌人”的。如果接纳了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那么势必会动摇美国这个带头大哥在北约内部的地位。苏联加入后北约就不再能作为美国遏制苏东社会主义阵营的工具了。因此美国向其他北约成员国施压要求明确拒绝苏联方面的提议。

这使苏联充分意识到自己同北约之间的地缘战略空间竞争将不可避免。这种形势促使苏联、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以及当时的民主德国八国于1955年5月14日签署了华沙条约。至此同北约对立的华约组织正式成立,由此形成了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冷战对峙的格局。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1991年华约组织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浪潮中解散为止。

华约这个冷战老对手的倒下在北约内部引起了严重的意见分歧。长期以来美国与自己的欧洲盟友们就存在竞争关系。英、法等西欧国家尽管在大方向上追随美国遏制苏东阵营,但欧共体的成立本身就是欧洲各国试图在美、苏两极之外尽可能维持自身话语权的努力。冷战时期出于共同遏制苏联东欧阵营这种目的还能使美国及其欧洲盟国维持在北约这一体系之下。

可既然苏东阵营已不复存在,那么北约存在的意义何在呢?美国的所有欧洲盟国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但无论欧洲国家作何感想还得看美国的脸色。美国认为苏联的解体并不是结局,而是一直全新意义的开始:苏东剧变后东欧出现了巨大的权力真空。这在美国眼中恰恰正是自己进一步扩张自身势力的天赐良机。因此美国绝不容许作为自己扩张工具的北约被解散,反而还要想方设法进一步扩大北约的规模。

美国及其欧洲盟国在经历了一番争执之后最终美国的主张完全占据了绝对的压倒性优势。从1993年起美国开始向前东欧阵营的国家透露出北约要进行东扩的意图,一时间波兰等东欧国家纷纷向美国和欧盟表达了希望能加入北约的诉求,但美国意想不到的是北约的东扩计划收获了一位意料之外的响应者——俄罗斯。要知道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在内政外交上几乎采取的是全盘西化的模式。

那时的俄罗斯在内政上全方位效法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在外交路线上积极致力于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俄罗斯之所以在这时提出要加入北约就是为了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1994年1月北约布鲁塞尔首脑会议通过了与中东欧国家以及俄罗斯建立“和平伙伴关系”计划,表面上看北约似乎也有意改善与俄罗斯及前东欧阵营国家的关系,然而事实上北约在东扩这一问题上其实是将俄罗斯与其他东欧国家区别对待的。

北约对东欧国家采取的是通过拉拢将这些国家纳入到北约的框架体系之下,然而对俄罗斯可就是另一个概念了。比其他欧洲国家加起来都还大的俄罗斯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加入北约无疑将极大改变北约内部既定的权力格局。即使当时的俄罗斯正处于苏联解体初期的改革阵痛之中,正处于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低谷期,但就发展潜力而言却是西方国家所不能漠视的。

苏联解体后美国就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这时的美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单边外交路线,极力维持自己在全球范围内的霸权主导地位。身为世界霸主的美国最忌惮的就是区域性霸主的存在。即使身为全球霸主的美国在综合实力上强于区域性霸主,可毕竟强龙不压地头蛇。如果在某一地区存在区域霸主,那么这个区域霸主就能凭借天然的地缘优势阻遏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扩张。

俄罗斯由于其庞大的国家规模体量、强大的军事工业、丰富的资源储备使其具备一个区域霸主的实力,同时美国也需要塑造一个外部敌人来维系北约内部的一致立场,而俄罗斯恰恰适合扮演这样的角色。因此在美国的主导下北约方面拒绝了俄罗斯的加入。北约在拒绝俄罗斯加入的同时却一直不断东扩蚕食着俄罗斯的传统战略空间。要知道苏联时代中东欧国家大多加入了以苏联为核心的华约组织。

那时苏联的战略空间一直向西延伸到东德。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失去了在中东欧地区的传统战略空间,但仍得以维持在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战略存在。1993年3月北约首先将捷克、匈牙利、波兰这三个前华约成员国吸纳为会员。1999年3月24日至1999年6月10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又发动了针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科索沃战争,战争结束后俄罗斯的势力被彻底被挤出了原有的东欧势力圈。

2002年11月21日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至此北约成员国已直接与俄罗斯接壤,北约的军事力量已然部署到了俄罗斯的家门口。当时尚处于第一任期的普京正集中精力忙于应对国内的寡头势力、车臣分裂势力以及严峻的经济形势,所以在对外政策上选择尽量避免与西方国家发生冲突摩擦。那时的普京为缓和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又再度重提俄罗斯加入北约的旧事。

俄罗斯的大国自尊决定了即使加入北约也不可能当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小弟。即使俄罗斯承认美国是北约的老大,那么自己入伙怎么也得是个二当家。这对北约内部原有的权力格局当然是一次重大挑战。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回复道:“如果我可以一个人做决定,肯定会欢迎俄罗斯”。这句话的潜台词其实就是不欢迎。在此之后的2003年、2008年俄罗斯又两次重提加入北约之事。

俄罗斯满怀热情地示好却三番五次被挡在北约的大门之外,与此同时北约持续不断的东扩一直挤压到了俄罗斯的家门口。如今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就只剩下白罗斯和乌克兰这两个战略缓冲地带,因此俄罗斯就把确保白、乌两国不加入北约作为自己的底线。由此可见北约东扩在俄罗斯眼中就是针对自己的战略围堵。通过这样的梳理就不难明白俄罗斯为什么会对乌克兰向西方国家靠拢有那么大的反应。

现在假设北约这个组织如果不存在了,那么对俄罗斯而言将是一件大好事。毕竟北约东扩所直接针对的就是俄罗斯。如果有一天北约不复存在意味着俄罗斯西部防线上的战略压力将会大大减小。俄罗斯在实现安全稳定的目标后就能相应地减少国防开支,转而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发展科学技术和经济民生。如果有朝一日北约这个军事联盟解散了,那么俄罗斯就是显而易见的大赢家。

不过能从北约解散中获益的也并非只有俄罗斯。一个旧的军事联盟体制被打破必然会让很多新兴势力受益。因为这意味着世界的老大要让位和分权了,所以有能力抢到位置和权力的国家都是赢家。欧洲国家尽管大多是美国的小马仔,但欧洲国家毕竟还是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事实上欧盟的诞生本身就有欧洲国家试图摆脱美国控制的因素存在。长期以来欧洲国家在大方向上是和美国一起遏制俄罗斯的。

不过在一些具体方面欧洲国家为制衡美国也与俄罗斯存在一定的合作。比如北溪项目作为欧盟与俄罗斯合作的典型项目就始终被美国视为眼中钉肉中刺。随着英国的脱欧使欧盟逐渐变成一个欧洲大陆国家的组织(其中以法国和德国为带头人)。法、德等欧洲国家其实在科技、经济等方面有着完全不输美、俄的实力,可唯独在军事实力方面与美、俄不在一个量级上。

其实法、德等国的军工科技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领先的。导致法、德等欧洲国家在军力上逊色于美、俄并非因为军工科技不够发达,而是因为这些国家地盘、人口、资源太过有限制约了兵力数量和军工产业的规模。因此多年以来法、德等国就通过欧盟这一组织不断强化欧洲国家之间的一体化合作。任何一个单独的欧洲国家在整体国力上都不及美、俄,但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就有望成为世界的一级主要力量。

欧盟成员国已在经济领域展开过卓有成效的合作。近年来欧盟成员国甚至开始表达出军事合作的意向。法国总统马克龙就一直建议欧洲国家要建立统一的防务体系(欧洲军)。如今德国也趁着这轮乌克兰危机悄然开始重新武装。德国的军工科技其实一直都很强,但二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在军事领域受到诸多限制,因此长期以来德国的军力比起其他军事强国显得并不耀眼。

可如今德国却搞出一个高达1000亿欧元的国防特别预算。如果放任德国照此趋势发展下去重新成为二战中那样强大的战争机器也并非不可能。如果未来有朝一日北约解散对法、德等欧洲国家而言也未必就不是好事。长期以来美国利用北约这一组织把欧洲国家捆绑在遏制俄罗斯的战车上。如果有朝一日法、德等欧洲国家摆脱了北约的束缚就可以着手建立统一的欧洲防务体系。

另一方面美国失去北约这个工具后势力必然会大幅度地撤出欧洲,而美国的盟友体系也就因此塌了一半儿。随着美国霸权地位的松动也会使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成为受益者。当然美国自己也很清楚北约就是自己保持霸主地位的重要工具。美国不仅不会容许北约解散,而且还会千方百计扩大北约的规模。北约持续不断的东扩已与俄罗斯的战略利益构成了尖锐的矛盾。

如今的俄罗斯对加入北约已不再抱希望,但以俄罗斯的现实处境又无法拆分北约,那么就只能通过阻止北约进一步东扩来确保自己的战略利益。乌克兰恰恰就成为了俄罗斯与北约博弈角力的焦点。要知道乌克兰与波兰、捷克这些已加入北约的东欧国家是不一样的:波兰、捷克虽然是前苏联阵营的国家,但毕竟不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在地理位置同俄罗斯也有一定距离。

作为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乌克兰对俄罗斯而言可谓就在家门口,更何况俄罗斯民族的发源地还是乌克兰境内的基辅罗斯。乌克兰在经济上是俄罗斯重要的贸易伙伴,在军事上是抵抗来自西方威胁的重要战略纵深。况且俄罗斯也担心一旦乌克兰倒向西方将有可能在白罗斯、高加索、中亚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中造成多米诺效应,那么届时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和传统市场将遭受进一步挤压。

0 阅读:169

前局

简介:以独特的视角分析武器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