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巧珍看起来根本不像个农村姑娘。漂亮不必说,装束既不土气,也不俗气。草绿色的确良裤子,洗得发白的蓝劳动布上衣,水红的确良衬衣的大翻领翻在外边,使得一张美丽的脸庞显得异常生动。
这是路遥原著《人生》书中对巧珍的描述,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到,作者对巧珍的形象是浓重墨彩的,是赞赏的。
巧珍漂亮不俗气,美丽不呆板,一点也不像个农村姑娘。
德顺爷爷夸赞巧珍:
“巧珍,多好的娃娃,那心就像金子一样~~~金子一样啊。”
而且德顺爷爷对高加林说:
娃娃呀,回来劳动不可怕,劳动不下贱,可你把一块金子丢了!巧珍,那可是一块金子啊!
高加林回应说:
我现在也知道,我本来已经得到了金子,但像土疙瘩一样扔了。
巧珍多么美好,内心就像金子一般,高加林为什么还要抛弃她呢?我再次翻看原著,找到了三个原因。
一、巧珍是高加林在人生低峰期的精神抚慰,恋情一开始就是不纯正不平等的高加林是知识分子,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当起了民办教师。民办教师虽然不是正式的,但不用下地刨地种庄稼,而且干得好,高加林有望转成正式的教师,这是他的目标。所以,高加林对自己民办教师的工作是满意的,觉得自己是知识分子,那种骨子里的“清高“让他对没有知识没有文化的农村人看不起。
巧珍漂亮又怎么样,她有一个能人爹刘立本又怎么样,他爹不让女儿念书上学,巧珍大字不识。
书中这样描写高加林对巧珍的感觉:高加林把甜瓜放在一边,下意识地回过头朝地畔上望了一眼,结果发现走着的巧珍也正回头望他。他赶忙扭过头,烦恼地躺在了地上。他在感情上对这个不识字的俊女子很讨厌,因为她姐姐是高明楼的儿媳妇。
高明楼就是支部书记,利用特权将高加林的民办教师身份名额给了自己刚高中毕业的儿子,所以,高加林对高明楼心里有恨。
只是命运弄人,高加林被人挤下民办教师名额后,他的日子顿时跌入了谷底。没有工作就得下地干活,就得当农民,此时的高加林面对生存的压力,不得已抛下知识分子的清高,安心地当起了农民。
落魄的高加林,让从小就爱慕的巧珍觉得有了希望,于是,漂亮的巧珍向高加林表白,并且体贴照顾高加林受伤的心灵。
巧珍对高加林的表白也是充满了卑微:
加林哥,如果你不嫌弃我,咱们两个一块过。你在家里待着,我给咱上山劳动!不会叫你受苦的。
这突然降临的爱情让高加林感到恐慌,又感到新奇。在巧珍对他诉说一股脑的爱慕后,他亲了巧珍。
这等于接受了巧珍的爱。
但是,高加林内心依然是被动的。他的意识里是懊悔的,似乎感觉自己匆忙中犯了一个错误。因为如果跟巧珍恋爱,自己大概就要当农民了。
所以,高加林是非常后悔他对巧珍作出的亲热举动。因为他骨子里虽然现在是农民了,但是他是有文化的农民,他和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姑娘谈恋爱,简直是一种堕落和消沉的表现。
高加林骨子里不相信自己永远是个农民,可是要是和巧珍在一起,他无疑就是要拴在土地上了。
可是,俊俏又惹人爱的巧珍,却给没谈过恋爱的高加林一种新鲜的感觉,让他感觉跟巧珍在一起轻松,舒畅,让他劳累一天的身体和精神松弛。
这便是幸福的感觉,但这是在高加林不幸的时候带给他的幸福。
两个年轻人依偎在一起,像牵牛花绕着向日葵。
巧珍带给高加林令人心醉的爱情,也唤醒了高加林对生活的爱情,可是这爱情一开始就是不纯正不平等的,这也注定了不会有结果的结局。
二、巧珍与高加林没有太多心灵上的交流,知识分子的清高让他与巧珍没有多少共同语言因为叔叔转业归来,成了当地的劳动局长,高加林通过“走后门”成了县委的通讯干事,他会写会做人,能吃苦能力强,很快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
巧珍多么善解人意,她第一次去看高加林时还带了自己攒的五十元钱。
高加林明确拒绝,说现在他有钱,能吃得饱,根本不缺钱,他不接巧珍给的钱了。
因为高加林有了工资收入,而且时常在报纸上发些文章,那也有稿费收入,他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巧珍跟高加林讲给他做了狗皮褥子,高加林说不要,他不冷,这是县委机关,狗皮褥子毛烘烘的,人家笑话。
巧珍说加林哥家的母猪生下了十二个猪娃,一个被老母猪压死了。
高加林接话说:哎呀,这还要往下说哩,不是剩下十一个了吗?
巧珍还说:是剩下十一个了,可是第二天又死了一个!!!!
这样的对话让高加林烦躁无比,没有意思,这是高加林到城里工作后才发现,现在与巧珍的对话竟然如此乏味。
为什么到了县委机关工作的高加林会觉得,现在与巧珍的亲热,已经远远不如他过去在庄稼地里那样令人陶醉了呢?
为什么现在他与巧珍的恋爱是不愉快的体会了呢?
因为现在的高加林心比天高,他一直想要离开农村到城里来,他达成了这个愿望,他的前途无限光明,他相信自己会越来越好,处在人生的得意的时候,他根本不再需要巧珍的婆婆妈妈了。
况且巧珍与他根本没有共同语言,工作上的事情、国家大事、时事局面巧珍根本不懂,她大字不识,只知道过相夫教子的平淡日子。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和人之间,只有三观一致,才能走到一起,否则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强行走到一块,只会让双方都难受。
巧珍从来都是支持高加林走出去谋生,她都计划好了,她在家照看孩子老人,让加林去外打拼。
可是高加林呢,自从他进了城里,成为一名“公家人”,他深刻地想到,爱情和前途要联系在一起看。他说:
巧珍将来除是个优秀的农村家庭妇女,再也没有什么发展了。我现在是公家人,将来要和巧珍结婚,很少有共同生活的情趣,很难有共同语言。
他考虑的是写文章,巧珍只能说说农村里婆婆妈妈的事。
这时的高加林还只是苦恼,身份的转变让他意识到巧珍不能带给他更好的、更丰富的人生体验,这也说明了高加林的自私自利。
三、黄亚萍的深情表白和去南京的美好蓝图,让高加林有了更好的选择,抛弃巧珍成了必然当你处在一个较高的平台时,命运之手又垂下一个更好的诱饵,祝你登上更高的舞台,你会怎么选择?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高加林也不例外。
官宦子弟出身的高亚萍是电视台的播音员,她每天播放着高加林的实时报道,对有才帅气的高加林爱慕不已。
在不顾自己已是张克南未婚妻的身份下,她向高加林表白,因为她爱高加林,所以无论如何要跟他在一起。
黄亚萍不仅深情表白,还告诉高加林,她要跟着专业的父亲去南京工作了。她对高加林说: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高加林忍不住念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加林接着叹气,那些地方我这一辈子是去不成了!
黄亚萍问高加林,你想不想去南京、苏州、杭州还有上海?
高加林说:不会有到那些地方出差的机会。
然而黄亚萍说:
我希望你陪我一起去。
咱们在一块生活吧,跟我们到南京去,你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人,在大城市里就会有大发展,我回去可能在省广播电视台当播音员,我一定让父亲设法通过关系,让你到《新华日报》或者省电视台去当记者。
高加林震撼极了,这是他想做却做不到的事情啊,天空突然飘来这么大一块馅饼,何况一开始他就喜欢黄亚萍,碍于自己农民的身份他知道两个人走不到一块去。
他想远走高飞,想到大城市去发展自己的前途,现在,一切就等他对黄亚萍说个“愿意”就行了。
高加林在心里比较了一番后,果断地做出了选择,他抛弃了巧珍,选择了黄亚萍。
他骨子里的虚荣让他觉得,不能为了巧珍的爱情,而贻误了自己生活轨道上这个重要的转折,也许是决定自己整个一生命运的转折。
他不知道,这确实是一个转折,却是命运翻云覆雨的造化弄人的选择。
巧珍为什么像金子一样?高加林去了县城工作,巧珍常去他家帮忙,又是挑水,做饭,推磨,喂猪,多好的娃娃!
在高加林与巧珍分手的时候,高加林自知理亏,很委婉地说:
他要去几千里路以外的地方去工作了,咱们~~~
聪慧的巧珍瞧着加林,哭着说:
你的意思我都明白了,你去吧,我不会连累你。我一个字不识,给你帮不上忙,还要拖累你的工作,你走你的,到外面找个更好的对象,加林哥,你不知道,我是怎样爱你,~~~~
巧珍说不下去了,掏出手绢塞在了自己的嘴巴里,然后说:加林哥,我走了!!
被抛弃的巧珍没有作闹,就这样与高加林分了手。
高加林选择了黄亚萍,这让黄亚萍的未婚夫张克南的妈妈十分恼怒,她写了一封举报信,揭发高加林是通过“走后门”进了县委机关,于是,高加林被组织退回去了,又成了农民一个。
高加林的“黄粱美梦”终于醒了。
此时的巧珍早已因为伤心过度,嫁给了一直追求她的马栓,尽管她爱着高加林,但她知道两个人没有未来了,她还找到姐姐的公公,也就是高明楼,让高加林再去教书,高明楼答应了。
看看巧珍,真是金子一般的心啊,设身处地为高加林着想,为高加林操心,她本该恨他才对,可见巧珍是真的爱高加林。
关于选择,从来都不简单。
别无选择的时候,心有不甘,因为无可选择。
有可选项的时候,更是艰难,害怕自己选错,也害怕自己错过。
人生,从来都不是容易的。
高加林放弃了金子般的巧珍,也没能去南京工作,回到了生养他的土地上时,他才后知后觉,自己错过了什么,选择了什么。
《天堂电影院》有句经典台词:人生和电影不同,人生辛苦多了。
幸好人生的路还长,幸好还知道来时路。
唯天有信
卑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