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朋友花了个大价钱去烫了个大波浪卷。
这件事情她想做很久了,终于落地实现了。
可做完头发的她却没有多开心,甚至有点失落。
我记得她当时是这样说的:
本来以为自己烫了头发后,就会像刘亦菲一样美。
嗯,原来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烫了头发也依旧只是一个长相普通的女孩。
我们常常在消费之前存有幻想。
这些幻想,很有可能就是无孔不入的商家宣传制造的。
它让我们误以为,无须做出任何自我提升的努力,只需要通过抽象化的购买和占有就能让自己拥有这些特质。
就好像买了一只口红、一个包包仿佛就拥有了精致的生活;买了一身好看的运动服,好像自己就已经运动过了,身材变好了。
也许就是因为戳破了这个幻想的泡沫,我突然就对不停地买买买失去了兴趣。
·
1)买得再多,我也只是一个普通人。
2019年搬家收拾衣橱时,我以为我对自己拥有的衣服了如指掌。
可真的收拾起来才发现,我囤积的数量比我想象中的要多好几倍。
而我当时整理出来扔掉或捐掉的衣服价格,保守估计的话,相当于我当时半年的工资。
关键是,我收藏了这么多衣服,我还是我,还是那个长相普通的女孩。
我没有成为像模特、网红一样让人过目不忘,让人见了就称赞羡慕的美人。
那我买这么多衣服的意义在哪里?
除了让衣橱更拥挤,让收纳整理更麻烦,让钱包变得更薄,我还收获了什么?
可以肯定的是,我并没有收获我想象中的美梦,它们依然只是一场幻想。
也就不奇怪,当我们买东西时,最开心的时刻永远是在下单后等待发货,幻想自己拥有的时候。
然后幻想破灭了,我们继续过着日复一日的普通人的生活。
而人的本性是健忘的,很快,我们又会陷入了下一次被刻意制造出来的幻想中。
如此循环往复,买了扔扔了买,一直被收割。
我现在终于清醒了,买得再多,我也只是一个普通人。
既然如此,何不收手?
·
2)物品最重要的功能是被使用,最好是能经常地使用,满意地使用。
没被使用的物品,它就好像垃圾,没有任何价值。
所以,我常常说,买闲置就等于买垃圾。
很显然,普通人并没有钱多到能够用来买垃圾。
所以,好好使用现有物品,可能要比拥有更多物品,更能够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
想通之后,我就不再追求衣服鞋子护肤品等的数量了。
而是花点心思,每个季节搭配好4-5套喜欢的当季衣服,循环穿,反复穿。
无需花费过多的金钱和时间,也不必过分纠结,就能获得满意的穿搭,我喜欢以这样的姿态开启新的一天。
其他物品也是一样的,使用了才有意义,经常满意地使用,才充分发挥了它们的价值。
·
3)人的身份构建,从来不靠买了什么东西来决定。
上个周末和朋友一起玩,她问我有没有好穿的瑜伽裤推荐。
我回答说:我从来没有买过瑜伽裤。
她很惊讶:可是你不是一直在跑步和练瑜伽吗?
我又回答说:不穿瑜伽裤也可以跑步和练瑜伽啊?
在很多人被洗脑认为买了瑜伽裤就等于有了好身材,就等于自己会爱上运动时。
我晨跑的时候发现,穿瑜伽裤的女生并不多。
有一两个,还都是在拍照呢。
而大部分真的在运动的女生,跟我差不多,都没有很专业很绚丽的运动装备。
我上身穿了一件即将要被淘汰的洗得有点灰暗的白T恤,下身穿了一条有7、8年历史的黑色速干运动裤。
这可能跟各品牌的瑜伽裤销售数量有点不对称,那么,卖出去的巨量瑜伽裤去了哪里?
当然,以上仅是我个人的经历见闻,可能不足于代表什么。
但确实,买了再好看的运动装备,也不能让我们立即身材变好。
只有真的去运动了,我们的身体和身材才会有好的反馈。
反过来,如果你真的想运动,有没有好看的瑜伽裤并不重要,我没有瑜伽裤不也运动了这么多年?
在商业的世界观里,我们的一切都取决于我们拥有什么样的商品、得到什么样的象征。
但在现实世界里,只有读进去的书,看进去的风景,用心学习了的课程,才是属于我们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