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十大强县!安徽无一入围,全部位于浙江和江苏

城市课代 2025-03-29 21:12:47

根据2024年最新数据,长三角地区十大经济强县榜单出炉,依次为昆山市、江阴市、张家港市、常熟市、慈溪市、义乌市、宜兴市、太仓市、诸暨市、乐清市。

值得关注的是,前十名全部来自浙江和江苏两省,安徽无一入围。

从经济总量看,昆山市以5380.2亿元蝉联榜首,江阴市(5126.1亿元)紧随其后,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GDP突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

浙江的慈溪、义乌表现亮眼,GDP增速分别达10.96%和21.79%,展现强劲增长动能。

反观安徽,其县域经济最高GDP仅为千亿级(如肥西县2023年GDP约1200亿元),与浙苏头部县市差距明显。

这也反映出长三角内部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也凸显了浙苏两省在产业集聚与政策支持上的优势。

从具体数据看,长三角十大强县的经济表现呈现两大特点:规模与增速并重。

昆山、江阴凭借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持续夯实经济底盘。而义乌、慈溪等则以民营经济活力为支撑,实现高速增长。

例如,义乌市2024年GDP增速高达21.79%,与其跨境电商综试区政策红利释放密切相关。2023年,义乌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2000亿元,占全国份额的8%。

此外,江苏太仓市依托临沪区位优势,生物医药和航空航天产业产值年均增长超15%。

相比之下,安徽县域经济仍以传统制造业为主,新兴产业布局滞后。根据《安徽省2023年县域经济报告》,其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仅为28%,远低于浙江和江苏。

浙苏县域经济的强势崛起,离不开政策层面的长期支持。

2019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强化县域经济节点功能”,江苏、浙江率先推出配套政策。

江苏省通过“强富美高”专项基金,向昆山、江阴等县市倾斜资源,重点支持集成电路、新能源等产业链。浙江省则以“特色小镇”模式推动块状经济升级,慈溪小家电、乐清电气等产业集群获国家级试点。

反观安徽,尽管近年提出“皖北振兴计划”,但政策落地效果有限。

以皖江城市带为例,其县域获得的省级财政支持仅为苏南地区的三分之一。此外,安徽在高端人才引进、跨区域协同机制等方面也存在短板,制约了县域经济的突破性发展。

安徽若想打破县域经济“零入围”的困境,需从三方面发力。

一是深化产业协作,借助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技术外溢效应,推动县域新兴产业培育。二是优化政策供给,借鉴浙江“亩均论英雄”改革经验,提升土地、资金等要素配置效率。三是强化开放联动,依托皖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嵌入长三角产业链分工。

从长三角整体视角看,区域协同仍需加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提出“探索跨省域财税分享机制”,未来或可推动安徽与浙苏共建飞地园区,实现资源互补。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向纵深推进,县域经济的“马太效应”或将缓和,但破局的关键仍在于能否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与政策机遇。

0 阅读:2
城市课代

城市课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