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与荣誉,提醒敬畏的分量

浙江日报 2019-10-14 09:58:28

“一周评聊”,评新闻,聊日子,各位好!国庆后的第一周,新闻来得有点密集。

最新的这则新闻,尤其令人错愕震惊。近日,微博上流传出《一个母亲的血泪控诉:谁能告诉我一个真相?》的控诉信,帖子讲述了花季少女李心草在9月9日凌晨落水而亡的前后经过。李母表示,通过她的调查走访,关于李心草死因的疑点层出不穷,实在难以支撑警方“醉酒相约自杀”的结论。

各种诡谲情节,还有部分流传视频显示,大学生李心草生前遭强制猥亵与扇耳光的境遇,当地有关方面的处理方式和态度,却一再显示出浮皮潦草的态度,网友为此感到惋惜、不忿和不满。

在大家近乎福尔摩斯附体般的分析复盘中,从现场办案的人员开始,到警方迫于舆论通报案情,承诺核查,整个过程充斥着不专业,不走心,不负责任。心草名为草,命却不是小草。法治社会建设发展到今天,还有如此草菅人命的案例出现,不得不说,令人震惊,失语。

办案机关必须拿出敬畏心,以真相回应李心草之死的疑团,找回法治社会的尊严与公义。

穿越众多人间悲喜,还有一条看上去并不那么起眼的新闻打动了我:一位无障碍出行推广者,死在一条充满障碍的路上。3个月前,北京“截瘫者之家”创始人文军,在一次考察无障碍出行路线时,坐着轮椅的他去路被堵,在寻路过程中,不幸在一个离地2.2米的车库入口摔下去,再没醒过来。

如果能减轻一些悲剧色彩,我愿意相信,文军先生充满寓言色彩的死亡方式,能够引起了人们对无障碍出行糟糕现状的再度审视。根据《2018年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过去7年里,从全国到省级层面,都有无障碍环境建设相关举措出台,尽管如此,这些设施中有很多无法真正利用。这与我们这些所谓健全人士的印象基本一致:有多少人真正见过盲人走在盲道上?

不健全的盲道,就像陷阱或者定时炸弹,他们可能通向人流、车流、一堵墙或者一棵树,就是不通向视障人士的目的地。

“消失的残障人士”并不是真的不存在,每100个中国人里,就有6个是残障人士。无障碍通道、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卫生间,必要的扶手、轮椅、标识,任何环节掉了链子,这个群体都只能忘路叹兴、望厕叹兴。这就是我们在公共场合见不到这个群体的原因,想象一下,尿急的残疾女孩,推着轮椅叫保洁员打开禁用的无障碍厕所,等着她把拖把水桶的工具腾空,坐上去之后扶手突然断裂的画面。这是一个叫张娥的残障人士的真实遭遇。在酒店、机场、商场、学校,那些对残障人士不友好场景,处处可见。

更大的“障碍”来自人心。抢占残疾人停车位,或者阻断盲道,都不算大的冒犯。质疑“哪儿来这么多残障人士”,或者直言“不方便就不要出门”,葆有这种态度的不乏其人。很多人其实没有意识到,8600多万残障人士,不是麻烦制造者,而是和普通人一样拥有路权,拥有公共设施使用权的公民。对他们的关怀,不仅仅是出于人道主义的照拂,而是一个社会应尽的义务。

敬生命,畏事故,人类作为一个种群才能长久繁衍下去。

本周绕不过的事故,还有无锡高架桥侧翻事故。夜幕之中,几百吨重的高架桥“砍”向地面,“斩”断了车流,不偏不倚地砸在了三辆轿车车头上,造成3位乘坐者死亡,这一幕,让后来的观者心悸,带有“死神来了”式的强大恐怖感。大货车超载被列为事故“元凶”,围绕事故原因、事故处置方式、事故带来的启示,讨论至今还在延续。

穿越纷杂的声音,我们首先需要面向的仍是人的维度,关心事故中具体的人。一场无妄之灾,逝者永远回不来家了;一次冒险超载,货车司机至今重伤未脱离危险;一句两年前示警,提醒了预警机制有多重要。事故现场的人,处置事故的人,造成事故的人,促成事故责任者行为的人,以及这些人背后的人、关联的人,需要从事故中汲取事故的人。由这个点,放射出去的人的网络,他们的遭遇、动机,欲望和情感,是值得关注和继续探索的对象。除此之外,不论是造谣传谣,或是企图蒙混过关,都是对事故悲剧的亵渎。

从人延伸出去,才是制度,是技术。围绕着人建立的制度,究竟在事故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未来我们应该建立和执行怎样的制度?如何保障制度的落实?这些都应该有回声、有答案。事故发生的城市是全国第三的“智慧城市”,在各类宣传报道里,城市已然与技术全情拥抱,城市管理竞赛看似充分而激烈,为何连基础的安全需求都无法保障?这个问题对智慧城市的建设者来说,自有一种残酷性。无论付出多少努力,只要有一起事故发生,都会归零。为追求更完备的智慧智能,管理者必须保持小学生式的谦虚努力,谨小慎微。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能够借助于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来使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和陶冶。我想,对我们称之为悲剧的公共事件,讨论的宗旨为净化、为救赎,而非放大人性之恶,造成新的撕裂。

带来敬畏的不只是那些生与死,还有人类殿堂群星闪耀的高光时刻。各大诺贝尔奖项相继在过去一周揭示,为人类进步作出杰出贡献的自然科学工作者和文化社会工作者,再次获得了关注。人类改变世界、改变自身生存和生活状况的努力探索,永远值得敬畏。

获得化学奖的三位“锂电池之父”,有了他们,才有了电动汽车的兴起,和动力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发现了“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这一发现为抗击贫血、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新策略铺平了道路。物理学奖颁给了三位科学家,他们帮助人们进一步“理解宇宙演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平奖颁给了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艾哈迈德·阿里,以表彰他“在实现和平和国际合作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而最受关注的2018年和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由波兰作家和奥地利作家摘得。前者以“以百科全书式的激情,将跨越边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叙事想象力”,后者“用语言的独创性探索了人类经验的边缘和特殊性的、有影响力的作品”。点评依然是十足的学术意味,但是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样,在了解和认识这些人的文学作品中,掀起了琐屑日常生活的一角,窥见了文学想象的浪漫和精神世界的诗性。

中国作家残雪此前因为高居博彩公司的赔率榜,而备受关注,最终未获奖引得一些人惋惜。实则不必,在商业娱乐占据主流话题,科学文学显出边缘化的语境下,诺贝尔奖的评选,吸引着来自各行各业人的注意力。这种关注和兴奋也许是短暂的,但能够让大众在繁忙的工作中歇息片刻,关注科学进步,读读文学作品,唤醒沉睡的灵魂,呼吸想象的气息。而无论今年中国作家是否获奖,作为久已被写入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作家,他们早已赢得尊敬。

因为懂得而敬,因为珍惜而畏,希望我们的生活都能在保持敬畏中获得温暖和希冀。

好了,欢迎大家留言交流。一周评聊,我们下周见。

浙江新闻“弄潮号”评论员 栗中西

0 阅读:6

浙江日报

简介: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