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人工智能“头雁”效应,海淀将推动科技服务业转型升级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1-21 21:25:15

1月21日,在“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北京市支持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专场上,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海淀区副区长唐超介绍,海淀区将发挥人工智能“头雁”效应,促进科技服务业与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深度融合。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月到11月,海淀区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营收1977.8亿元,同比增长7.2%,占全市30%。从增加值上看,预计2024年海淀区科技服务业占全区GDP比重约为12%,是海淀区第二大支撑产业。

作为海淀区“1+X+1”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撑和基石,科技服务业通过为市场主体提供研发、工程技术、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知识产权、创业孵化等全方位的集成服务,降低了创新风险和成本,提高了创新效率和效益,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唐超说,针对产业共性需求,海淀已搭建一批专业化科技服务平台,如成立具身智能研究院、机器人概念验证与中试测试平台,推进实验室成果向工业化量产;建设中关村科学城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中心,提供设计、测试、认证、CRO、CDMO等专业服务;建设中发芯测高性能芯片测试验证平台,深度服务支撑芯片全周期、全产业链测试和验证;布局清华、北航、中国科学院、北医三院和北交大5家概念验证中心,推动优质项目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截至目前,海淀5家概念验证中心累计立项188项,其中完成转化74项,落地成立产业化公司37家。在科技服务专业人才方面,海淀加快培育技术经理人和专利代理师队伍,目前海淀区共有近400名技术经理人,占全市50%,拥有近5000名专利代理师,占全市40%。

在海淀区鼎好大厦,深势科技用人工智能技术支撑仿真实验,不久前帮助一家研发高能量密度电池电解液的公司,将有关技术研发周期从原先的14个月缩短到半年——这是人工智能在科技服务业领域应用的典型案例。唐超说,海淀区正举全区之力建设全球人工智能产业高地,人工智能要发挥“头雁”效应,对科技服务业的支撑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为科技服务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新契机。海淀将强化人工智能对科技服务业的赋能作用,以人工智能创新街区为试验场,落实人工智能全景赋能计划,推动城市数智化转型,探索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下的创新创业、城市治理和民生服务新范式。

同时,科技服务业相关主体拥有良好的数据和平台基础,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将增强工程技术、设计、检验检测等专业技术服务领域效能,提升其数据服务、项目监管、智能处理等综合能力,助力其产品迭代与技术研发实现突破,推动创新服务模式与业务需求深度融合,更高效地赋能科技服务业发展。

下一步,海淀区将继续促进科技服务业与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深度融合,加强科技服务业在研发、服务平台、标准制定、专利保护、孵化和成果转化体系建设等方面的配套和支持,同时抢抓人工智能产业布局关键期,强化新技术的场景应用,积极培育新业务、新赛道,加速完成科技服务业传统领域向价值高端化和高质量发展迈进。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孙奇茹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