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影帝打不过《毒液3》?刘德华新片票房受挫,耗资2亿,回本无望

乐枫电影 2024-11-11 10:37:50

2024年的电影市场真是跌宕起伏,《毒液3》风头正劲,在内地票房一路高歌猛进。反观刘德华主演的《焚城》,却在众望所归中迎来了首周票房的尴尬境地。到底是港片走不出自己的“安全圈”,还是内地观众对这种叙事结构不再买账?让我们来拆开这两部电影的“内核”,看看究竟是什么让《毒液3》赢得喝彩,而《焚城》却折戟沉沙。

《毒液3》的逆袭:北美“不灵”,内地“神灵”

《毒液3》的神奇逆袭,让人不禁想问:一个北美被嫌弃到烂番茄评分跌至38%的电影,怎么就能在内地票房飞速上涨?要知道,2018年的《毒液》在内地拿下了18亿票房,而《毒液2》却因为未能上映,给了《毒液3》一个不被看好的开端。结果呢?谁能想到这部特效加喜剧的组合拳,会成为年底的票房黑马。

内地观众似乎就是吃这套。看《毒液3》图什么?就是图那份轻松一笑。这个外星怪兽打架、嘴炮满天飞的设定,再加上特效场面,刚好踩在了内地观众的娱乐G点上。有人调侃,《毒液3》这种“剧情简单、效果拉满”的大片,观众用不着带脑子进场,能轻松刷爆社交平台,这不就是现代观众的“周末刚需”吗?

《焚城》的局限:格局太小,观众不买账

刘德华的《焚城》原本被寄予厚望,科幻加灾难的设定听起来就不简单。电影一开始就打出“纯属虚构”的大字,但背景设定在香港,主角们上演了一出地区级灾难救援。问题就来了,观众心里不免嘀咕:这么大的事,香港单打独斗,中央去哪儿了?这就是让人“出戏”的地方。

内地观众习惯了看“国家队”救援,毕竟真要有这种等级的灾难,肯定轮不到一个地方官员当“救世主”。《焚城》全片没有一丝内地视角,不少观众直呼:“这片子是在演平行宇宙吗?”这种缺乏共鸣的设定,让人感到故事的“格局”实在是有点窄。

港片的“老毛病”:自说自话,不够国际

港片巅峰时期,靠的是敢拼敢想,从动作片到悬疑片,种类丰富,影响力覆盖全亚洲。但这几年,港片渐渐陷入一种“自说自话”的怪圈,拍的题材和视角都显得有点“内向”。《焚城》就是这种思维的代表,它讲的是本地的事,却忽视了更大的市场对共鸣的需求。

《毒液3》懂得怎么适应全球市场,不单是给观众看外星怪兽,而是用内地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欢乐与特效。《焚城》如果能加入更广的视角,或许就能打破这种“自娱自乐”的局限。观众想看的是有宏大视角和共鸣感的作品,不是一个地方官员孤军奋战的故事。

刘德华的努力与港片的困境

说到刘德华,没人会质疑他的努力和演技。要是说《焚城》票房不行是因为演员,那真是冤枉他了。刘德华一如既往地用心,但再好的演员,也拗不过不接地气的剧本。很多观众看完电影,惋惜地说:“这么好的演员,怎就栽在了一个‘小格局’的设定上?”港片需要的不只是天王加持,还要更贴合现代观众的需求。

《焚城》带来的反思:如何走出“回忆滤镜”

港片不能再抱着“回忆滤镜”不放。老一辈港片迷对刘德华这样的演员充满感情,愿意进电影院捧场,但年轻一代观众可不吃这一套。他们需要的是新鲜、有趣、具备国际视角的作品。光靠一张情怀牌,只能换来短暂的关注。

《毒液3》的成功证明了,懂得如何用观众喜爱的方式讲故事,才能赢得市场。无论是特效还是轻松搞笑的剧情,《毒液3》都给观众提供了“走进电影院值回票价”的感觉。港片如果能在故事中加入更广阔的视角和一些观众能感同身受的元素,赢回票房并非难事。

未来的路:如何赢回观众的心

《焚城》的失败不是演员或制作的问题,而是整体思路的问题。港片不能总想着靠“怀旧风”撑场,要迈开步子,结合更多现代叙事手法和视角。观众想看到的是多元、有新意的内容,而不是一个老调重弹的本地故事。要赢得观众的心,就得懂得走出“家门”,走向“国际”。

刘德华的努力值得肯定,但港片的未来,得靠整个行业的革新。唯有贴近观众、与时俱进,港片才能重新焕发出它应有的光彩。

0 阅读:37

乐枫电影

简介:带你回顾经典的影视剧,不错过每一部好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