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科之约|从缺电的乡村到全球太阳能电池前沿,阮淑娟的逆袭人生

世界顶尖科学说 2024-08-20 18:34:39

2024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WLA Forum,中文简称“顶科论坛”)将于10月25-27日在上海举行,海外顶尖科学家、中国两院院士、全球资深科学家、中外优秀青年科学家们将再一次风云际会、相逢上海。

距盛会开幕尚余70余天之际,科学家们已纷纷发来邮件,表达对2024顶科论坛的期待之情,并就论坛的议题和议程分享了他们的见解和思考。

阮淑娟 (Thuc-Quyen NGUYEN)

2023英国皇家化学会材料化学公开奖得主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聚合物与有机固体中心主任

从缺电的越南乡村走到全球太阳能前沿,

阮淑娟的逆袭人生

出生在越南乡村,度过了物质贫瘠的童年;举家移民美国,在社会底层艰难谋生;不懂英语,求学之路起步格外艰难,遑论进入实验室成为科研人员……即便如此也应该“放手去做你想做的事情”。2023英国皇家化学会材料化学公开奖得主、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聚合物与有机固体中心主任阮淑娟(Thuc-Quyen NGUYEN)教授就是这样完成了她的人生逆袭。

2023顶科论坛她论坛,阮淑娟教授和传奇的女性科学家匡廷云院士合影 图:WLA上海中心

阮淑娟的故事既是一个第三世界移民家庭在美国挣扎立足的典型,也蕴含着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在STEM领域百折不回的精神能量。她希望参加2024顶科论坛她论坛,跟大家分享她的经历和感悟,“因为我的故事能激励很多人”。

捕捉阳光照亮黑夜

阮淑娟的家乡是越南内陆很常见的那种小村庄,山青水绿,植被繁茂,农夫吆着水牛在田地里犁地,孩童在阡陌间奔跑,一幅田园牧歌的景象,人和大自然十分亲近。她从小就知道如何在野地里生火而不会被风雨扑灭,知道去哪里摘野果,知道去哪里捕鱼,这些技能建立了乡村小女孩对世界运作的最初想象。

然而换个角度说,上世纪七十年代,这些自然村落几乎还处于前电力时代,距离机械化耕作的生产方式更是遥远。“在16岁以前,我们的村子是没有电的”。没有电,大家的生活都得跟着太阳运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电,也就没有电灯、没有电话、没有电视,没有任何现代化的痕迹——没有科学。

阮淑娟在小时候产生过一个奇妙的想法,“如果我能捕捉到阳光,把它装进一个罐子里,到了晚上照亮黑夜,我就可以看书或者做其他事情了”。艰难的生活没有消磨她的创造力,反而赋予了她更多的动力。四十多年不懈努力之后,作为全球太阳能电池新材料研究最前沿的科学家,阮淑娟已经实现了“捕捉阳光”的童年梦想。

阮淑娟教授和团队伙伴展示太阳能电池新材料 图:giaoduc.net.vn网站

其实阮淑娟还实现了另一个童年的梦想:像妈妈一样。

妈妈是家族第四代乡村教师。村子里没有托儿所,也没有游乐园,阮淑娟和4位兄弟姐妹的学龄前时光都是在妈妈的课堂上度过的,她由此发现了自己有一种“与生俱来一般的教学热情”。

“记得有一天我和妹妹玩得无聊了,就盯着教室里的妈妈看”,妈妈站到讲台上就有了不一样的神采,大哥哥大姐姐们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记笔记,“我记得当时我说‘哇,等我长大了也要像妈妈一样’!”

她做到了。作为培养了很多博士生的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她完全可以骄傲地宣称自己是家族的第五代教师。

哭再多次也不放弃

“21岁踏上美国土地时,我根本不会英语。”阮淑娟那段时间经常哭,巨大的文化冲击以及不懂英语导致的寸步难行,让她经常陷入乡愁。故乡已经回不去,唯一的办法是快速学习和适应这个新的国家。她同时读三所学校的语言课,把自己从早到晚的时间全部塞满。

四年后,她获得了圣莫尼卡社区学院的学士学位,并开始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学士学位。为了支付上学的费用,她在学校图书馆兼职工作,每天从下午17点工作到晚上22点。这点钱当然不够,她还在餐馆和美甲店做过兼职。

和贫穷相比,更难熬的还是被人轻视。1995年入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时,阮淑娟申请进入实验室工作被拒绝,她只能在那里帮忙清洗实验用具和设备,理由是“研究工作不适合所有人,你应该专注于英语学习”。

阮淑娟的回应是用3年时间拿到了学士学位,用1年时间拿到物理化学硕士学位,并继续在这里攻读博士。“28岁我才开始读博士,爸爸不理解一个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什么,他希望我早点结婚生子。但我还是继续读了下去。”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图:UCLA

阮淑娟的博士生涯是这样度过的,每周在实验室工作6天,每天的工作时长16小时,回家通常是凌晨2点。1年后,她成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7名获得奖学金的优秀博士生之一;3年后,她累计发表19篇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对于那些使用她清洗的仪器做实验、花6年时间读博并贬低过她的同僚来说,这是个巨大的尴尬。

当被问及为什么能实现这一系列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阮淑娟回答说,因为家庭贫穷、因为总被人看不起,“在越南我哭过很多次,在美国我也哭过很多次,但我一次也不会放弃”。

用教育回报世界的善意

“我建议学生们就一切问题提出质疑”,哪怕有些天经地义的事情,比如为什么实验仪器应该被清洗?不清洗会怎样?如果玻璃器皿上有肥皂会发生什么反应?如果器皿被污染会导致什么……很多问题,都凝结了当年第一次申请实验室岗位失败、兼职清洗器皿期间的思考,如今变成了启发式的提问,“只有掌握了学习的过程,以后才能自己获取知识”。

每个月一次,阮淑娟还会和世界各地的学生一对一连线,进行职业生涯指导。他们都是素昧平生的硕士、博士,也有博士后,在人生的关键时刻他们需要有一个睿智的、值得信赖的人给出中肯的建议。

阮淑娟教授和诺奖得主梅-布莱特·莫索尔教授在她论坛 图:WLA上海中心

在阮淑娟刚刚开始独立科研的时候,也曾经得到过这样的建议,“不要发表垃圾文章!一旦人们把你的名字和那种文章联系到一起,你的论文就再没人看了”。一位前辈教授振聋发聩的建议,让她整个学术生涯都受益匪浅。在一份国际机构公布的名单中,阮淑娟名列全球前1%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我无法回报所有帮助过我的人”,比如这位前辈教授,比如那位能够活灵活现讲清楚各种物理现象的“帮助我爱上了物理的好老师”,比如那些刚到美国帮助她学习英语的老师,所以用教育延续这种善意,是回报世界的最佳选择。

参考资料:

https://dailynexus.com/2024-05-30/aapi-faculty-highlight-ucsb-professor-thuc-quyen-nguyens-path-to-pioneering-chemistry/

https://www.advancedsciencenews.com/hall-of-fame-highlight-thuc-quyen-nguyen/

编 辑 | 秣 马

实习生 | 史新雨

责 编 | 小 文

0 阅读:0

世界顶尖科学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