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授任教985大学3年,课堂里无人问津,转身入职华科大创造历史

兜懂得 2025-01-23 13:22:31

郇真站在讲台上,望着台下一张张迷茫的脸,心里五味杂陈。

那是2015年,她刚刚从海外名校拿到博士学位,满怀信心地来到中山大学任教。

她以为自己能在这所985高校大展身手,却没想到现实给了她重重一击。

课堂上,学生们对她的授课方式感到困惑不解。

郇真的课讲得太快了,内容也太深奥,仿佛在说一种他们听不懂的语言。

有学生私下开玩笑说:“听君一席话,胜似一席话。”

这句网络流行语成了对她课堂最无奈的评价。

郇真意识到,自己的教学方式与国内的课堂环境格格不入。

在国外多年的学习经历,让她习惯了西方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她认为,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课堂时间应该用来深入探讨知识的精髓,而非简单的知识点讲解。

然而,这种“高配”的教学模式,对于习惯循序渐进、注重基础知识掌握的国内本科生来说,无疑是一场“降维打击”。

老教师们好意提醒她,讲课可以慢一点,多和学生交流,把知识点讲透。

但郇真坚持认为,学生得学会独立思考,不能总是依赖老师。

这种心理误区让她在教学评估中屡次受挫。

三次考核,三次失败,这对一位拥有海外名校博士学位的学者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郇真开始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甚至一度觉得自己不适合当老师。

那段日子,她常常独自坐在办公室里,反复思考自己的未来。

曾经的辉煌不再,接踵而至的是不断的自我怀疑。

用她自己的话说,那段时间她对自己的本事和前途有点打鼓。

还好,家人给了她继续前进的力量。

她的父亲郇中丹是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的教授,对女儿的问题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他直言不讳地指出,郇真过于执着于自己的节奏,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和需求。

教学更像是一场师生间的对话,重在互动与交流,而不是教师单方面的知识传递。

父亲的话让郇真一下子明白了好多。

她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发现自己总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考虑问题,没怎么真正关注到学生们的具体情况。

她明白,教书不只是把知识告诉学生,更是在师生间进行沟通和交流。

为了改变现状,郇真开始主动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并将其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

她不再执着于“快餐式”的教学模式,而是探索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她现在更重视课堂交流,积极引导学生提问,认真回答他们的问题。

她试图用更接地气、更生活化的语言来解释那些难懂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这段迷茫期成为了郇真人生的转折点。

她不再纠结过去的挫折,而是努力寻找改变的方法。

她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着手进行一些改变。

正是这段时间的反思和努力,为她在华中科技大学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2019年,郇真以副研究员的身份加入华中科技大学数学中心。

这里宽松的学术氛围和强大的科研实力,对于经历过中山大学教学困境的郇真来说,无疑是一片沃土。

郇真并未急于投身科研,反而更专注于提升教学手段。

她主动向其他老师请教,看他们的教学,吸取他们的经验。

她开始用贴近生活的例子来教数学,这样学生们就能更容易地掌握复杂的数学概念。

她更加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并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即使是那些看似简单的问题。

她尽力让课堂氛围活泼愉快,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觉得挺开心的。

教学方法的改进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让郇真重新找回了自信。

她渐渐觉得,自己有能力成为一个出色的老师。

教学上的成就也反过来推动了她在科研方面的进步。

在华科的良好条件和团队支持下,郇真能更专心搞科研。

她跟同事们紧密配合,一块儿解决了科研上的难题。

2022年,郇真迎来了学术生涯的高光时刻。

她的一篇论文在数学界四大顶刊之一上发表,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这不仅是郇真个人的巨大成就,也是华中科技大学数学中心的骄傲,更是中国数学界的里程碑事件。

之前,只有苏步青院士在这本杂志上发过文章。

这一成就不仅是对郇真科研实力的肯定,也是对她多年来不懈努力的回报。

郇真之所以能在华中科技大学取得成就,背后有很多原因综合作用。

她不仅数学底子厚实,对科学研究也充满激情。

同时,华中科技大学提供了优良的学术环境和资源支持,让郇真可以心无旁骛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

此外,团队的合作和支持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数学圈,郇真结识了几位志趣相投的朋友,大家互相打气,携手并进,一起努力提升。

成就不是随便得来的,其实是各种因素一起作用的结果。

郇真的故事,不只是她个人的成长轨迹,还映照出我国高等教育在教学模式上所面临的挑战和变革方向,以及海归学者在国内发展中所遇到的机遇和难题。

她的经历说明,要想成功,得持续学习、反思和改进。

遇到难题,心态得阳光向上。

面对在中山大学的教学挫折,郇真并未就此退缩,反而促使她持续反思与优化教学方法。

她努力追求改变,最后在华中科技大学成功转型。

这说明,困境并非绝境,只要我们不放弃希望,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一定能够走出困境,迎来新的曙光。

适应环境变化也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如今,她依旧在自己的科研领域不断探究着。

相信未来她能创造出更多有利人类的奇迹。

2 阅读:571

评论列表

龙儿

龙儿

5
2025-02-01 12:38

讲到底是合适做科研,还未合适为人师!

兜懂得

兜懂得

惠奕迅说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