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发现了吗?在我国24个节气之中,清明是唯一一个放假的。同为节气,为什么清明可以“升级”为节假日呢?
还有为什么清明节既是高高兴兴踏青郊游,又是寄托哀思的祭祖?
清明节还真是个很纠结的节日。很多人还说,清明节互相问候时,不要说:清明节愉快,要说:清明节安康!但你看人家清明节假期郊游、踏青、品美食,不是应该祝人家愉快、高兴吗?
造成清明节如此的矛盾,是因为现在的清明节不是一个节日,而是由清明节、寒食节和上祀节一起组成的。因为它们日期很接近,人们便逐渐把三者合一慢慢演化而来的。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本是一个农事节气,冬至后105天,春分后15天,所以清明节古时又称“一百五节”(为什么从冬至开始呢?因为冬至是我国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的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清明节正值仲春暮春之交,一般在每年公历的4月5日左右,这时天气清澈,万物皆洁、生气旺盛、吐故纳新、气温升高,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所以古人称之为清明。
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两天。起源是古人在这一天大家要把旧火种换成新火种。因此,这一天没法做饭,只能吃提前准备好的冷食,逐渐形成寒食节的习俗。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来源于重耳和介子推典故。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是“寒食节”另一个由来。
上祀节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一个古老的节日,但是上祀节渊源要上溯至周朝。周朝巫术、迷信盛行,每年三月的“上巳”(上旬的“巳”日)日,女巫都要在河边为人们举行除灾祛病的仪式,谓之“祓禊”。祓,意思是祓除病气,使之清洁;禊,则是指修洁净身,除去积秽。古人认为水是至洁之物,在水边“祓禊”,洗濯身体,就可以祛灾禳福,确保一年平安。因农历三月上巳日的具体日期每年都不固定,为了便于记忆和统一,从汉朝开始,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便被定为“上巳”,魏晋时期,干脆就把三月初三明确固定为上祀节。
在我国古籍中,上祀节“祓禊”习俗多见记载。《风俗通·祀典》:“周礼,女巫掌岁时以祓禊与浴故于水上舆洁也。”《后汉书·礼仪志》:“三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洗濯祓除,去宿垢疚,为大洁。”据认为,《论语·先进》“暮春者,春服既成,冠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说的就是孔子和弟子们“祓禊”时的情景。
由于三月三正是春暖花开、风和日丽的大好时节,此时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极易引起人们愉快和振奋的情绪,到魏晋以后,由于当时社会中崇尚自然、纵情山水的风尚,对人们而言,上巳节祓除的意义大大减弱,而迎春赏游之意越发增强。故上祀节时人们除了在水边举行“祓禊”仪式,还把它当成了宴饮游玩的好时机。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宴饮游玩,还衍生出我国著名的传统文化娱乐形式——流觞曲水。所谓流觞曲水,就是文人墨客按秩序坐于流波曲水边,一人置酒于杯使其顺流而下,酒杯止于某人面前,某人即取而饮之,然后作诗,作诗不成便罚酒。流觞曲水盛于魏晋,彼时文人雅士纵情山水,清谈老庄,整日饮酒作乐,因此这种把饮酒和作诗融合一体的“高雅”。有了曲水流觞,才有了兰亭集会,才有了著名的《兰亭集序》。到了唐朝,上巳成为当时隆重的节日之一。节日的内容除了修禊(临水洗濯,借以祓除不祥)之外,主要是春游踏青、临水宴饮。上巳当日,长安城内男女老少盛服而出,在曲江畔宴饮、郊游。杜甫的《丽人行》 对此盛况亦有描写:“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在上祀节活动中,最主要的活动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高禖,又称郊禖,因供于郊外而得名。人们通过这种巫教活动,除灾避邪,祈求生育。因此,上巳节又是一个求偶节、求育节。当时人们认为妇女不育是鬼神作祟,就利用上巳节的沐浴治疗不育症。这样久而久之,相沿成习,把沐浴变成上巳节的重要内容。
上祀还是中国最早的情人节。上巳节的主要活动之一就是男女相会,即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情人节”。《诗经》:“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先秦以后,三月三情人节在各代延传开来。自宋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三月三情人节风俗在中国文化中渐渐衰微。
上祀又是女儿节。三月三为什么又叫女儿节呢?因为古代一般在这个日子举行成人礼“笄[jī]礼”。笄,就是女子的发饰,束发用的簪子。是特指女性的成人之礼。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上巳节是起源于纪念轩辕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因为清明节吸收了上祀节、寒食节的祭祀祖先的传统,由农事节气演变为一个敬天法祖、慎终追远的节日了。除了扫墓祭祖以外,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植树、折柳、蹴鞠、甚至斗鸡等等,都是清明节的传统习俗。
清明有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纯白的桐花初绽,喜阴的田鼠躲回洞穴,鴽鸟开始出来活动,雨过春深,七彩霓虹架桥,定格春日最美的瞬间。
清明也有花信,“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榴花”。
春光明媚,看满山花开,集节气、节日属性于一身的清明,有着“复合型”的习俗,人们祭奠过去,也催护新生。
(文大漠长歌原创,图片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