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侯一生最大败笔:与赵开战,两败俱伤,破三晋联盟,丢失中山

厚德龙龙 2022-06-29 09:15:58

魏武侯为何要亲手拆散三晋联盟?

如果说夺取楚国的大梁是魏武侯一生攻战事业的顶峰的话,那么与赵开战便是他外交方面最大的败笔。

当年,韩想攻赵,赵也想攻韩,都曾前来向魏借兵,魏文侯却斩钉截铁地告诉二国:魏与韩,魏与赵,都是昆弟之国,绝不相攻。

魏武侯即位初年,也秉承父亲三晋联盟的理念,因而取得了不小的战绩。可是随着武功的扩大,他逐渐忘记了这一初衷。

公元前386年,赵敬侯即位伊始,赵国发生了赵朝为争夺侯位而叛乱的事件,魏武侯头脑发昏,竟采取支持赵朝的策略。虽然阴谋未能得逞,但魏赵关系从此生隙。

本来,在魏文侯主持三晋同盟四处扩张之时,赵国就已经觉得憋屈了,因为所得之地总是魏韩得利多而赵国分羹少,但鉴于赵国的实力不如魏国,赵国君主也就忍气吞声了。

等到赵烈侯上位之后,启用公仲连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国力为之一振;等到赵敬侯即位之后,赵国的国力持续处于上升阶段,便对魏国处处压制己国有所不满。

但不满归不满,赵国并未首先向魏国的霸权挑衅,非但如此,公元前386年,赵敬侯甫一上台,就将都城从中牟北迁至邯郸,不过想远离魏国对他的威胁。

然而对赵敬侯的迁都行为,魏武侯却错误地理解为赵国将要摆脱魏国的卵翼,独自发展,进而跟他争夺东方的土地。

魏武侯想一上来就给赵敬侯一个下马威,因而才支持赵朝叛乱争夺侯位,进而想彻底控制赵国,结果铩羽而归。

魏武侯的这一做法,既不讲政治,也不讲外交,单纯妄想用武力将别人压服,把事情想得过于简单化,非但不能成功,而且弄巧成拙、偷鸡不成蚀把米,深深伤害了赵敬侯的心。

等到赵敬侯感觉位子已经坐稳,羽翼渐丰,便下决心要与魏武侯剑拔弩张。

公元前383年,赵敬侯大举出兵侵略卫国。赵敬侯不是不知道卫国是魏国的禁脔。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当仁不让、以牙还牙,当年我上台的时候你给我一个下马威,那么现在我也给你吃条杀威棒。

魏武侯性格刚硬、头脑简单,他不想想是他先得罪了赵国,这个时候赵国闹闹脾气也情有可原,那么安抚一番,出面斡旋一番,或者给赵敬侯一颗糖果吃,侵卫事件也就可能虎头蛇尾草草了事,不必闹得天翻地覆;结果倒好,魏武侯一听就火冒三丈,好似赵敬侯动了自己女人一般,噌一下蹿起来,披挂上阵,亲率大军,援卫伐赵!

魏武侯大败赵敬侯于兔台。

赵敬侯不甘心呀,咽不下这口气,第二年再次对卫开战。

魏武侯从未想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事,他反而进一步联合了齐侯共同进攻赵国。

而此时小小的卫国,仗着有齐国和魏国撑腰,竟也膨胀了起来,对赵国大打出手,一直打到赵国腹地,侵占了大片土地。

赵敬侯虽然欲哭无泪,但也只能死扛到底,他一面增兵誓死抵抗,一面派重使向楚国求援。

此时的楚国正值楚悼王任用吴起进行了几年改革,内政虽然清明了不少,外事方面还没见什么成效,正好借此一机会验证一下改革的威力,因此楚悼王二话没说便派吴起率大军援赵伐魏。

吴起何许人也?孜孜以求想在魏武侯手下当个相国却被魏武侯弃而不用、含泪别离自己曾洒下血汗的西河恓惶投奔楚国、一入楚国便被楚悼王任命为令尹的人。

吴起深谙魏武侯的为人,熟悉魏武卒的情况,对魏将魏军了如指掌,因此吴起大军一出,魏国后方顿时不稳!

吴起亲率楚军首次采取“围魏救赵”(比孙膑早哦)的策略,直击魏国的大梁!

如此一来,北据赵军,南抗楚兵,魏武侯顿感首尾难顾。

赵敬侯得知吴起起兵来救,信心倍增、亲冒矢石、鼓舞士气、赵国将士同仇敌忾、一鼓作气,乘机展开战略大反攻,一举攻下魏国棘蒲,不久即占领了黄城。

吴起则统率楚军麾师中原、直入林中、饮马黄河!

魏武侯苦于多线作战、左支右绌、捉襟见肘、汗流浃背、气噎胸堵,不得不向赵敬侯求和。

可惜魏国自魏文侯称霸以来未尝败北,刚愎自用、好狠斗勇的魏武侯亲率强魏却第一次狼狈收场。

魏武侯缺乏父亲的高屋建瓴、进退自如、运筹帷幄、左右逢源,没有大局、没有度量、没有谋略,只逞一时之快、匹夫之勇,一手断送了三晋联盟。

魏赵经此一战,昆弟之情伤筋动骨,以后虽然也有联合,但均貌合神离,旋合旋散,再也难回从前了。

魏赵经此一战,两败俱伤,被齐、楚趁火打劫捡了便宜,特别让魏武侯痛心疾首的是:自己一手打下、亲自坐镇过的中山就是趁此次魏齐、楚赵混战之际,趁机复国!

1 阅读:120
厚德龙龙

厚德龙龙

专注弘扬中华文化,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