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中底材料,Boost是一个无论如何都避不开的名字。也正是因为Boost的出现,才开启了世界范围内各大运动品牌,在中底科技研发上的“军备竞争”。
刚开始,阿迪达斯凭着Boost可谓是赚足了名气、营收、影响力等等一切。关于Boost的宣传、营销,那是层出不穷。
Boost的确很优秀,但在头几年里,老魏感觉Boost是直接被吹上天了,吹得仿佛是几千年才能出一个的“神级装备”。
而在这段时间里,老魏不知道有多少朋友是顶着高价入手了一双“传说中”的Boost跑鞋,然后眼看着它们从四位数的售价,掉到了三位数——我身边就有那么一位好兄弟,当时买了不到两个月的UB19,后来直接打了对折。
是什么让阿迪达斯突然这么做?是身为百年品牌的良心发现,想让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到世界级的科技成果吗?
不可能的,套路,都是套路。
因为在后来,很多品牌都开发出类似于Boost的新材料。虽然一时间性能没办法到达Boost的高度,但是在脚感上,基本上都可以做到非常相近了。
特别是发展到现在,从单纯材料的脚感和性能上出发,特步的动力巢X,李宁的䨻,安踏的氮速,这些Pebax发泡材料哪一个比Boost差劲呢?即便差,又能差多少呢?
阿迪达斯的UB、PB之所以在后来降价那么厉害,一方面是为了清老旧款的库存,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低价抢占市场、固化基础,不至于在之后必然发生的价格战上一触即溃。
距离Boost问世到现在,已经过去很多年的时间了。现在谈起Boost,特别是跑鞋方面的Boost,大家在心中还会给阿迪达斯留出那个高度的位置吗?
答案显然易见,根本不会!因为阿迪达斯在吹牛啊!
都说实践出真知,Boost刚出来的时候吹得有多狠,我们这群跑者入手后跑得就有多恨。
不是说Boost系列就没好鞋了,是有的。像Solar,再像Boston(波士顿),那都是非常不错的产品。可它们都有一个特点:不是单一的Boost中底结构。
单一的Boost中底结构有哪些缺陷,老魏在这里给大家讲一讲:
首先是重,全掌Ultra Boost的跑鞋就没有轻的(Solar和波士顿都是复合式双层中底),很影响速度和体力;其次是支撑性设计堪忧,足弓下就那么一小条支撑片,说实话根本感觉不到有足弓支撑;然后是中底刚性不足,容易让足弓提前泄力,不利于后期发挥。所以综上所述,随着好脚感的跑鞋越来越多,特别是国产品牌的集体发力下,全掌Boost在跑鞋领域的生存空间,是可预见地越来越狭窄。
Boost刚出来的时候一副完虐一切中底材料的猖狂。等我们上脚之后,才知道纯粹的Boost跑鞋根本不适合用来锻炼。比它强的跑鞋有太多了,而且价格够买这些跑鞋两三双的了。
而且老魏有一点到现在也想不通,明明UB比亚瑟士的Kayano还要重,为什么大多数时候被人诟病重量的是亚瑟士,而不是阿迪达斯?
我是老魏,感谢大家的阅读,有什么想要了解的,请评论留言,老魏一定会看的。
点赞关注还是要求一求的,说不定屏幕前的大帅哥和大漂亮就给了呢?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