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我考入陆军勤务学院,成为一名军校学员。开学伊始,学院“两红精神”便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红岩精神重在坚定信念,红管家精神强调严谨务实。
还记得那次跟随教员前往红岩革命纪念馆,出发那日,重庆笼罩在绵绵细雨中,雾气氤氲的山城宛如一幅水墨画。踏入纪念馆,历史的尘埃扑面而来,心中翻涌着难以名状的庄重。当指尖贴在展柜的玻璃上时,我仿佛能触到那个年代滚烫的呼吸。
凝神处,衣角忽然被轻轻拽动——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仰头望着我,然后将一张纸条塞进我掌心。展开后,是稚嫩的铅笔字写着:“解放军姐姐,我长大了也要保家卫国!”那一刻,我突然明白:红岩精神从不是纪念馆里的陈设,而是代代相传的火种。
返程路上,雨停了。天光刺破云层,江面泛起碎金般的光斑。我望着窗外,军校生活的点滴如潮水漫上心头。
重庆的盛夏,训练场如同蒸笼。战术匍匐训练时,砂石混着汗水渗入膝盖的伤口,作训服黏在背上能拧出水。每当疼痛让动作变形,我总会想起纪念馆里那面弹孔斑驳的墙。于是咬紧牙关,在教官“低姿!再贴地!”的吼声中,奋力向前。
如今,红岩精神早已融进我军校生活的每一寸光阴。长跑时,我会多绑一袋沙袋,多一份负重,就能多守护一寸山河;课前提问时,我总是第一个举手,只有敢于争先,才不会愧对先烈。教员说得对:“红岩精神不在别处,在你们磨破的作战靴里,在凌晨岗哨挺直的腰板上。”
夜幕降临,我常独自站在宿舍窗前。回想那歌乐山轮廓朦胧,如同先辈们不屈的脊梁。恍惚间,油灯下的剪影与训练场上的迷彩服重叠——八十年前,他们用信仰照亮长夜;八十年后,我们以热血浇筑信仰。红岩精神从未褪色,它化作迷彩服上的盐霜、化作战术靴底的裂痕,化作青年们怒吼时脖颈暴起的青筋。
雨后的山城总会让我想起那个小女孩。她的纸条被我夹在笔记本扉页,铅笔字迹虽已略显模糊,但那股纯真与坚定却透过纸背,如同一团小小的火苗,在每一次翻阅时悄然将我点燃。我知道,这簇火终将燎原——因为红岩精神,就在我们磨破的膝盖与结茧的掌心里。

责任编辑:王祎
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