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人,唐代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大家”。其书法严谨工整、平正峭劲,世称“欧体”,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虞恭公温彦博碑》,全称《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亦称《温彦博碑》,是欧阳询晚年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其楷书的极高成就。
《虞恭公温彦博碑》立于唐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十月,由岑文本撰文,欧阳询书丹。此碑原立于陕西省醴泉县(今礼泉县烟霞镇)山底村南约三百米处温彦博墓前,1957年移入昭陵博物馆。碑高342厘米,宽111厘米,厚37厘米,碑额篆书阳文“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虞恭公温公之碑”,四行十六字。碑文正书,三十六行,行七十七字,全文约二千八百多字,但由于历经千年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所存最古之本仅八百余字。此碑是唐太宗昭陵陪葬碑之一,充分说明了温彦博在唐朝的极高地位。
欧阳询的楷书以结体严谨著称,《虞恭公温彦博碑》更是体现了这一特点。碑中的字形稍长,布白恰当,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寓险于正。
欧阳询在书写此碑时,用笔圆润而劲健,结构严谨而生动。每一笔都显得铿锵有力,顿挫分明,既不过分瘦劲,也不太过丰满,恰到好处地展现了其深厚的书法功底。其用笔以方笔为主,斩钉截铁,果敢有力,笔画之间既有力度,又不失流畅。
《虞恭公温彦博碑》作为欧阳询晚年的代表作之一,其书法风格独特,自成一家。与欧阳询早期的楷书相比,此碑更显老辣沉浑,用笔更加圆润自如,结构更加严谨生动。同时,此碑也体现了欧阳询对楷书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为后世书法学习者提供了宝贵的范本。
《虞恭公温彦博碑》自问世以来,就受到了历代书法家的推崇和赞誉。它不仅是欧阳询楷书艺术的巅峰之作,也是唐代书法的杰出代表之一。此碑不仅记录了温彦博的生平事迹和卓越贡献,还体现了唐朝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风貌。通过此碑,我们可以一窥唐代高级官员的形象和事迹,感受其精神风貌。
同时,《虞恭公温彦博碑》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成为后世书法家学习临摹的典范之一,对楷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历代书家对此碑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如明代王世贞评为:“如《郭林宗(碑)》格清峻而虚和。”清代杨宾评道:“此帖信本八十一岁所书,体方书圆,深稔秀腴,当为晋唐正脉,楷法极则,欧书中之最足宝贵者。”
由于历经千年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虞恭公温彦博碑》原碑已有所残损。但幸运的是,此碑的拓本在宋代已非常珍贵,历经元、明、清各代流传至今。现存拓本中,以北宋早期拓本最为珍贵,字口清晰,墨色匀称,拓工精良。如故宫博物院藏有陆谨庭旧藏北宋拓本,此本可能是除王华德藏本之外最佳拓本,惜今已不知所踪。此外,上海图书馆藏有嘉庆内府旧藏宋拓本,此本亦属北宋精拓,字口清晰,墨色浓淡相宜,拓工精良。
《虞恭公温彦博碑》是欧阳询楷书的杰出代表之一,展现了其楷书的极高成就。此碑结体严谨、用笔圆润而劲健、风格独特自成一家,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此碑也是研究唐代历史、文化和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之一。虽然原碑已有所残损,但幸得拓本流传至今,使后人得以一睹欧阳询楷书之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