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群”和“独来独往”的孩子,长大后谁有出息?看心理学家咋说

谷兰说娱乐 2023-04-28 00:38:01

朋友在一家视力护理中心工作,和她聊天时谈起老板家的孩子。老板家是二胎家庭,两个孩子年龄差距不算大,但是性格却相反。

大宝活泼开朗,不怯场,遇见陌生人也知道打招呼,热情有礼貌,很“外向”,在学校也更合群一些。而二宝则是软软糯糯,遇事不愿意说,只是自己闷在心里,总是独来独往,给人的感觉很内向。

老板经常会对朋友说的一句话就是:“你看我家二宝,性格这么闷。”这话听者无心说者却有意,既然妈妈这么说自家孩子,说明她也是担心二宝的性格会不会存在“问题”?

其实,“内向”与“外向”并不属于性格缺陷。

《安静:内向者在一个滔滔不绝的世界中的力量》是苏珊·凯恩的著作之一,她曾是一位出色的律师,可她也提到过自己属于内向性格。她说:

“其实不需要努力让自己外向, 内向性格也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

“内向”和“外向”心理学

《内向心理学》一书中曾做过研究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全球被忽视的百分之五十的人群,就属于内向人群。而世界上却有百分之七十的成功人士,性格都属于内向性格。

上文提到这位朋友的老板,还会常说她家二宝的一句话是:“你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玩,别总自己闷在家里。”

其实这种情况很常见,每到新一年的开学季,很多小朋友被送到幼儿园,面对陌生而又新奇的环境,许多小朋友不适应,会出现又哭又闹的情况,仿佛从心底就抗拒接受这一切,课余时间也只是自己玩耍。

再比如,假期的时候,有些孩子会经常出去玩,而有的孩子就喜欢猫在家里,要么看书,要么自己玩游戏或者上网。

孩子表现出的“内向”性格同时也让父母们不免有这样的担心:这真的好吗?对孩子的未来真的有帮助吗?实际上,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喜欢独处的孩子只是在给自己“充电”。

简单解释过“内向”,那与之形成对比的“外向性格”又是什么呢?“外向性格”的孩子,通常会表现出来不喜欢安静,具有想象力、喜欢交朋友。

不过,无论是孩子内向还是外向,都和“性格形成期”有很大关系,为什么呢?

关于性格形成期

在俄罗斯曾经做过这样一项社会研究实验,实验内容大体是通过45对父母在孩子处在婴儿时期就进行评价,而评价的内容主要为婴儿的性情表现。

等到孩子到了八岁,父母又开始评价孩子性格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其实宝宝在1岁时表现出的性情就已经是未来性格的雏形。

因此,父母在宝宝年幼时给予良好的引导,非常关键。

性格不同,各具优点

A、外向性格

对于外向性格的孩子,普遍的父母都不会过度担心,不用担心孩子的社交问题,不用担心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时候,父母反而担心的是孩子要如何控场,避免激动之后收不住情绪。

其实外向性格的孩子普遍具有一种很突出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他们开朗以及保持良好社交能力的来源,它叫做“领导力”。

很多人认为,领导力是性格外向的孩子才具备的,其实不然。

B、内向性格

内向性格的孩子同样拥有这种“领导力”,只是他们的领导能力穿上了“隐形的外衣”,需要家长加以引导,用些小技巧充分让孩子发挥出来。

在《安静:内向者在一个滔滔不绝的世界中的力量》一书中提到这样一个举世闻名的例子:在1955年,黑人女裁缝罗莎在公交车上拒绝给白人让座。这件事后来被人所知道的一个原因,不是让座的问题,而是罗莎的勇敢。

很多人都知道罗莎是位身材矮小又柔弱的女子,但是在充满种族歧视的年代,罗莎能做到如此勇敢,这不仅仅是叙述一件事情,而是再说一种力量。

苏珊·凯恩也曾经是一位非常内向的孩子,她为了改变自己内向的性格,去学习如何做一名律师,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写作。可是后来的种种经历告诉她,强迫自己开朗,强迫自己社交,强迫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情,是很痛苦的。与其这样,还不如放手一搏。

于是苏珊兜兜转转,还是选择做一位安静的作家,她的自传《安静的力量》便将自己的内向性格做了淋漓尽致的介绍。

当很多父母出现“要改变孩子内向的毛病”的想法时,最需要改变的,其实是这种思想态度。内向并不是毛病。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利用好自己的性格特点呢?

当孩子如果因为内向总是躲在人群后面,就可能是缺乏自信心。此时父母可以以鼓励的方式教育,而不是变相数落。

如果孩子喜欢独自待在家里,父母最好的方式可以适当询问原因,千万不要出现指责的态度。知道原因后,父母引导孩子如何正确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无论是孩子内向,还是外向的性格,其实都不是性格缺陷,父母与其着急改变孩子性格,倒不如引导孩子正确“利用”自己的性格特点,才能积极面对未来人生。

0 阅读:21

谷兰说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