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孤立中国的计划,遭到了铁杆盟友英国的背刺。英国公开宣布,拒绝与中国脱钩。
英国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在专访中表示,英国应与中国建立更深层次的伙伴关系,而非设置新的障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认为不与其接触是非常愚蠢的。这是本届政府的态度。”
里夫斯还表示,她支持中国企业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同时在专访中提到了中国电动汽车,她表示,“很多伦敦电动出租车在英国生产,所有者是中国公司。我认为伦敦拥有这些电动出租车是一件好事。它们也很受出租车司机欢迎。”
几天前,特朗普在回答关税问题时声称,希望各国在中美之间做出选择。
最先行动的是日本,在4月16日派了经济大臣前去白宫谈判,原本参与会面的是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和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讨论范围限制在贸易和投资领域。
谁料特朗普在17日突然亲自参与了美日贸易谈判,并展示了50分钟的“大师”级谈判技巧。
特朗普向日本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第一、支付驻日美军的费用;第二、解决美国汽车的销量问题;第三、消除贸易逆差。
这三个要求翻译一下就是:给我美元、用美元买我的东西、不许赚我的美元。
日本人直接懵了——你既不让我通过贸易顺差来赚钱,又要我花钱买你的东西,还要我直接给你钱,请问我钱从哪来?
日本接受这三条,还不如去死。
当初特朗普得意洋洋的说,先妥协的国家会的到最好的条件。然而他又亲自上阵打脸,告诉全世界,最先先妥协的就代表最软弱,然后就会得到最苛刻的条件。
特朗普提出的三条要求,彻底扑灭了接下来所有国家的妥协希望。
但凡鲁特尼克和贝森特是个有脑子的,也会明白想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和70多个国家谈判,已经是不太现实的事儿。
现在作为美国铁杆盟友,英国公开宣布不会与中国脱钩,也是在打特朗普的脸。
有一个问题很值得我们研究,也就是,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示好?
第一个原因是,英国现在的日子不太好过。
去年7月英国正式宣布破产,上届政府留下220亿英镑财政亏空。不光如此,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英国经济就一直半死不活的。
英国基本上没有实体工业,产业结构转型失败,少数领先的领域就是金融服务,但是,自俄乌冲突以来,英国的金融服务信誉严重透支。
自从英国工党上台以后,就多次向中国示好。比如表态不会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不打算效仿美欧对中国电动汽车征税等。
英国的转变,不是它突然意识到了错误,而是它迫不得已,它的经济法发展需要中国的助力。
第二个原因是,这个时机非常好。
美国和中国正在打贸易战,英国这个时候向中国示好,更能让中国喜出望外,更容易打破僵局。
英国想借美国和中国打贸易战之机靠近中国,毕竟中国有那么多的商品和贸易体量,而中国也需要出口市场。
这年头有钱不赚是傻子,跟着大哥喊口号那只是表面工作,况且这个大哥既没谱又没品。
还有法国德国,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没有谁能离得开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形势比人强,英国是率先憋不住了。
日本和英国的态度,其实已经给其他各国打了样。
特朗普这种人是所有国家的噩梦,人菜瘾大,还酷爱微操。他自己的策略一日三变,还动不动亲自上阵,说话信口雌黄,永远是在该强硬的时候软弱、该软弱的时候强硬。
而且,特朗普对于国际事务没有一个基本的认知。
什么24小时调停俄乌冲突、3个月和75国谈判、加拿大成为第51州,这种违背基本常识的天真论调,特朗普天天挂在嘴边。
很多人看着他说的信誓旦旦,还真以为他有两把刷子,一到实操,结果就这?!
你让别人跟你混,最起码要有让别人心动的好处吧?
可特朗普提供的是什么?
是美国36万亿的无息国债,而且100年期每年交2%的管理费。对了,还能吻他的屁股,完了还得对他说声谢谢。
所以特朗普现在逼着各国选边站队,就很无厘头。
上次逼着世界选边站队,还是美苏冷战时期,苏联最后就死在逼别的国家站队。
苏联和美国为了让别的国家站自己,都疯狂给国外援助。最后苏联给不起了,崩溃了。
我们学到的教训就是,不逼迫别的国家站队。
你可以和美国好,也可以继续和中国交往,正常贸易不耽误,我们的宗旨是互惠互利。
一边是逼你站队,拿不出什么优待并且还加你关税抢你钱的美国。
一边是不强迫你站队并且和你互惠互利的中国。
怎么选,还用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