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休闲垂钓,近年来越来越流行了。但随着钓友数量的增多,很多地方可以钓鱼的场所也越来越少,大部分城市河道都被纳入禁钓范围,有的甚至美其名曰“防止溺水”。
1、河边的钓鱼人,走还是留?尤其是随着夏季溺水高发季节的到来,以及暑假的来临,如何防溺水也成了让有关部门头疼的一个问题。有些地方为了减少隐患,开始驱赶河边的钓鱼人,甚至有的地方,也开始给钓鱼人“扣帽子”,称其“安全意识薄弱”。
比如在郑州市,某电视台记者就说出了一句经典语录:
“你觉得危险不危险,我看你(指某个钓友)站得离河边挺近……”,“你看看这些垂钓者,岸边这么多警示牌,他们依旧视而不见……”
好像河边发生溺水事故,都是钓鱼人的错……很多地方的城市河道,大部分都装上“禁止垂钓”的牌子,仿佛这样就可以一劳永逸。
事实上,将河边的钓鱼人赶走,并不能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特别是一些人员稀少的河道,河边的钓友就像是一个活的监控员,往往能第一时间发现河边的不安全因素,并提醒前来玩耍的儿童和大人。
钓友“残留的幻想”称:我经常钓鱼,也会游泳,每次有小朋友或者来河边玩耍的人,我都会进行提升或留意……
钓友“道浩”也说:“每次钓鱼,只要有小朋友过来,我都会说水深危险,提醒他们远离河道……”
可以说,将钓友留在河边,更能起到安全警示的作用。
2、山东高密主动呼吁钓友留在水边,做义务宣传员在山东高密,相关部门就改变了做法,采取“宜疏不宜堵”的策略,将钓鱼人视为义务宣传员,赢得了钓友的一致点赞!
近日,高密市“预防未成年人溺水工作办公室”向钓鱼人发布了一个公开信,将钓友视为防溺水义务宣传员。公开信指出:
希望广大钓鱼人外出垂钓时,注意观察……发现未成年人私自下水游泳、嬉戏,要主动进行劝阻……钓鱼爱好者能够劝阻少年儿童不到陌生水域游泳……积极参与防溺水安全教育,给少年儿童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遇到溺水事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积极施救……
公开信发出后,不少钓鱼爱好者积极响应。钓友“大鲫大鲤”称:钓鱼人要力争成为江湖的眼睛……能伸出援手的人应该很多,但是需要各位钓友在保证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实施救援。
钓鱼人救助落水儿童
应该说,山东高密的这个做法,比较符合正常的思维逻辑,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意识,看到了钓鱼人的特长,有助于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
3、留住河边钓鱼人,其他城市值得效仿在给山东高密点赞的同时,也有不少钓鱼人抱怨:渔政的人要赶我们走,你们却要我们留,到底听谁的……
从这也可以看出,很多城市在“防溺水”方面都采取了“懒人”做法,那就是将岸边的人赶走了事,并没有去开动脑筋、活学活用,思维模式可以说仍旧停留在几十年前。
河边钓鱼人是实实在在的义务宣传员,一些人不好好加以利用,反而进行驱赶的做法,着实让人想不通。
笔者认为,高密的做法值得其他城市效仿,留住河边的钓鱼人,对那些意外溺水的人而言,就是留住一线希望。
网友们认为呢?
用户11xxx84
棒棒哒
༄྄ེིོུ哪吒ཉ྄ིོུ༄
好[点赞]
༄྄ེིོུ哪吒ཉ྄ིོུ༄
好[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