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抢夺武汉的“流量”?

城市进化 2025-04-10 15:40:44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0542375

每年一到赏花季,旅游“主场”就来到了武汉。

有统计显示,武汉已连续5年荣登赏樱热度榜首,赏樱更带动了武汉各大景区门票订单、酒店订单增长。由此,当地媒体无不自豪地称武汉为“樱花第一城”。

而今年,眼馋这一席“樱花宴”的城市,明显多了不少。

同为老牌赏樱大市,无锡走的是“国际路线”。今年,无锡太湖鼋头渚樱花节选择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开幕,无锡打出的招牌是“世界三大赏樱胜地”之一,意在与日本弘前樱花园和美国华盛顿樱花园一较“春色”。

作为后起之秀,湖南的城市则是紧盯武汉。《湖南日报》发文称,湖南拥有樱花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却不是“樱花经济”强省,这个轻资产的巨大市场,“值得湖南一搏”。

面对“争春”者来势汹汹,武汉也再度“加码”。今年“赏樱季”,武汉推出了各类升级版的赏花产品,还以樱花串联起了马拉松、演唱会、美食荟、专题展和推介会,想方设法扩大这一年一次的“樱花流量”。

在城市的种种行动中,一个问题浮出水面:他们聚焦樱花,在意的只是满树粉红的天际线和前来“打卡”的游客潮吗?

抢占“C位”的可能

可能连武汉也没想到,数十年前的“无心栽柳”,会变成如今受到不少城市追逐的“泼天富贵”。

如《湖南日报》撰文回顾,武汉樱花的走红始于武汉大学的赏樱活动。到上世纪90年代,“看樱花,去武大”就已蔚然成风,当地公交车甚至打起樱花广告战。

类似的故事也在其他城市上演。无锡早在2014年创办了“国际月”暨无锡国际赏樱周,并不断将樱花林面积扩展到目前的85万平方米。

图片来源:摄图网500803136

彼时,赏樱还限于城市一隅的景区中。而到了近几年,随着文旅对于城市重要性愈加凸显,让樱花扩展到遍布全城,逐渐成为“樱花之城”的新思路。

据《湖北日报》报道,2020年,武汉开始全城编织樱花网。近年来,各式樱花已成为武汉新建公园、绿地、绿化带的“标配”,包括洪山江滩3公里樱花长堤、文治街“樱花隧道”、常青五路双层樱花带、长江新区的湿地樱花园等新的赏樱景点先后出炉。

去年,武汉还将樱花为主打的赏花游扩展到城市游,融合“文、旅、体、商、演”等全域要素,一口气开出了林林总总包含75项活动的“大单”,目的在于吸引全国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无锡也不示弱。今年,有关“全域赏花”的说法在无锡官方语境中变得密集。当地不仅“打包”了全城40余个赏樱点,还发掘出一种“沿途赏花”的模式——城市干道也被包装成赏樱去处,就连去年正式通车的高浪快速路,也与沿途的近4000株樱花树一同亮相。由此,“以鼋头渚为核心,辐射周边多点开花,众星捧月的势头似乎正在形成”。

就连新晋的湖南“樱花之城”也“深谙此道”。当地媒体报道,装点长沙街巷的樱花,已然“从一树花开到全城联动”。也难怪《湖南日报》放下“狠话”:樱花经济,湖南是否可能抢占“C位”?

而当樱花被植入越来越多的城市骨架,“樱花之城”还难免“狭路相逢”。

今年,随着赛事元素被城市聚焦,一股“樱花马拉松”的潮流在各地掀起。去年,武汉马拉松调整时间,“首次与武汉樱花季撞个满怀”,今年更凑巧地与无锡马拉松同日开跑,造就了一东一西两场“樱花马”同台竞技的景象。而在两大“顶流”之下,贵阳也期望以“樱花半马”杀入樱花赛道。

“花开易败”的烦恼

为何樱花能成为城市共同追逐的目标?

稀缺性或许是一个原因。樱花花期短暂,出游赏花,正是源于消费者对“稀缺之美”的追求。“樱花红陌上”的美景,加之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更大大增加了樱花对游客的吸引力。

但对于城市而言,这种“短暂的华丽”也是一把“双刃剑”。

流量的另一面,巨量经济价值才是城市竞逐的关键。同样放眼日本,大阪关西大学名誉教授宫本佳明曾推测,去年日本的“樱花经济”规模达到1.14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48亿元),日本约有6139万人次外出赏樱,同时约有373万人次外国游客在樱花花期内访日。

反观国内,早在2019年,我国樱花旅游游客已达3.4亿人次,相关旅游收入超过600亿元。中南民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余序州认为,我国樱花产业规模在未来五到十年内可达千亿级。

图片来源:摄图网501224305

下大力气造景、打造城市IP,只是“樱花之城”的第一步。他们面对的真正考验是,除延长花期外,如何能够在仍显短暂的时间内尽可能放大经济效益?

《湖南日报》撰文分析,武汉能够成为樱花领域的市场顶流,离不开企业和政府的合力推动。文中提及,在文创产品领域,今年,武汉礼物文旅产业有限公司的毛绒文创产品“蒜鸟”推出樱花版,次日现货就售罄;一只15元的樱花夜光棒棒糖单品销售额一年能达到300万元,其中超过70%的销量集中在樱花季。

在无锡,万物皆可“+樱花”的尝试也随处可见。从樱花限定美食到樱花各类周边,据无锡城建发展集团相关人士所说,均意在将樱花从季节性景观升格成为城市生活策展元素,将赏樱打造成包含娱乐、社交、消费的立体生活场景。

更进一步,能否利用樱花“造节”,从而带动更多消费环节?

有人提到,日本利用樱花季填补春天营销节庆的空白,打造成全国范围的“购物狂欢节”。除了“花见派对”必备的饮食和外卖服务,香化、服装品牌也会推出限定产品,日本颇具优势的动漫和游戏产业也会“助力”,通过在动画和游戏中植入樱花季场景,烘托出全民共享的节日氛围。由此,樱花季将能激发出更多消费需求,甚至变身为一个有影响力的消费品牌。

网红城市的想象

日本经济杂志《MoneyPlus》分析指出,自1994年有樱花开花记录以来,日本经济增长率见高的年份,樱花都在3月20日以前开花。早开的樱花像一剂消费强心针,带动了经济发展的美好期望。

图片来源:摄图网501248563

不只是樱花的形象,连同它的气味也是想象力的延伸。几年前,食品业界刮起过一阵“樱花味”风潮,上海辰山植物园做过科普,樱花气味近乎于无,“像白纸上水痕划过”。

市面上的樱花味实际是一种“想象出来的味道”,它综合了粉色水果的滋味,是调饮师调出的一种清甜、香气宜人的美好味道。

正是大众对樱花浪漫、春意的共同想象,赋予了其激发想象、创造地区形象的特质,并在越来越多的城市中运用——

在无锡,樱花成为“公园城市”建设的锚点。根据当地媒体报道,无锡近年来不断增加的开敞公园,樱花装点其间,营造出了一种都市中“世外桃源”的想象。

如无锡城建发展集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所说,城市建设者期望运用巧思、精心规划,提升市民获得感,营造出一种“生活在花园中”的感受。

如果说无锡意在用樱花强化城市的宜居标签,那么,武汉则有意发掘出“樱花”推动产业发展的一面。

今年樱花季,雷军的“加盟”有些令人意外。他携小米汽车现身母校武汉大学、为“雷军班”学生颁奖、探访小米武汉智能工厂,密集的行程始终以樱花为背景板,也引得网友评价,“雷军把湖北的春天装进了热搜。”

“流量”与“流量”的相遇或许并非偶然。自2021年起,湖北在樱花季举办招商和经贸活动已成为惯例,今年则是举办一场2025“相约春天赏樱花”经贸洽谈暨世界500强对话湖北活动,现场16个项目实现签约,总金额达878亿元。

去年,武汉还借机推动“网红”经济,希望借此为城市串联起一个文旅到商贸的“网红城市”形象。有所期待的并非只有武汉一城,随着越来越多城市奔赴这场樱花之约,谁能最终撬动樱花之城实现城市形象的层层迭代?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每日经济新闻。访问yuanben.io查询 【3UX4B6KG】获取授权信息转载授权
0 阅读:29
城市进化

城市进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