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联:北海公园“半山晨气林炯冱一枕松声涧水鸣”

风斯若之 2025-03-26 17:48:44

北海公园之内,在靠近院墙北部和东部都有着“园中园”,濠濮间可以算是东部“园中园”的景区之一,一片错落起伏的小丘陵配上亭台楼阁,看上去很有古典美。景色景观虽然很见皇家园林的美感,但是对于濠濮间内的对联,我其实是有些看不懂的。

就比如这副“半山晨气林炯冱 一枕松声涧水鸣”,这副对联当中,“半山晨气”对仗“一枕松声”是毫无问题的,而且很有一些意境;“才”对“鸣”,一个是“凝结不动的样子”,一个是“悦耳动听的声音”,也很有感觉;只是“林炯”对“涧水”,我觉得多少有一些问题,“林炯”并非一个专有名词,在上联之中表示的应当是“透过树林的阳光”,而“涧水”这两个字却是不能拆分开的。

北海公园中的园中园,大都修建于乾隆年间,无论喜欢或者不喜欢,乾隆皇帝喜欢“舞文弄墨”是一件有据可查的事情,因为引入江南园林到北海公园到北海公园的修建、改建,因此公园内很多建筑上的对联都与乾隆皇帝有关,有的甚至是直接选用了乾隆御制诗中的句子。濠濮间的这副对联,用的并非乾隆诗作,但是上联是否是乾隆改动的,我并没有查到相关的资料。

这副对联的下联,出自宋代理宗时期丞相郑清之的《净明院》第二联,原本的句子是“半山云脚炊烟湿,一枕松声涧水鸣。”从文字的角度而言,“炊烟”对仗“涧水”肯定是要更工整一些,但是如果照搬郑清之的诗句,在这濠濮间范围之内肯定是看不到“炊烟”,因此改动一下确实是没问题的——只是这改动完全可以有更多其它的选择,不知道为什么偏偏选中了“林炯”二字。

有些景观,仅靠文字是不大容易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的,就拿濠濮间来说,虽然我不知道在两百多年前这里到底是什么样子,但是如果去品味“林炯冱”的意境,我觉得这种描写还是相当到位的。濠濮间的丘陵应当也是挖湖的泥土堆积而成,因此小山包并不高,在亭台楼阁与树木假山的层叠错落之下,早晨的阳光照过来确实会给人“愿意时间凝结在这一刹那”的感觉。

冱的本意,指的是“水冻住”,但是在濠濮间的对联当中,我认为这个字不能直白地用“冻住”来理解,联系下联的“涧水鸣”,我认为对联的作者想要表现的并非寒冬季节的景象,而是流水潺潺、晨光熹微的美丽,因此,我认为用“凝结”来理解对联中的“冱”字会更接近对联创作者的心态。说起来,虽然我一直觉得对联、古体诗词……以不用生僻字却表达出隽永、雅致为最佳,但是真的不知道在当时“冱”字是不是一个“常用字”。

对于那些已经存在的对联,我认为以后人的眼光来看待的话,总是可以或多或少地找到一些“毛病”的。但是我去北海公园游玩,去拍摄皇家园林的对联,并不是为了挑毛病而是为了学习和欣赏。因此,我觉得这副对联当中的“林炯冱”真的是一种很有想象力的文字用法,值得我学习。

0 阅读:1
风斯若之

风斯若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