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在17日的声明中就“辛瓦尔之死”祝贺以色列,宣称“辛瓦尔之死”对以色列人民而言堪比美国2011年击毙基地头目本·拉登。对以色列、对美国乃至整个世界来说都是美好的一天,为政治解决加沙地带(战争)创造了机会。拜登强调,“辛瓦尔之死”意味着之前阻碍巴以和谈的障碍不复存在。与此同时,布林肯紧急同沙特和卡塔尔领导人讨论政治解决加沙冲突的方案,包括解救人质。
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美国官员对以色列能够成功击毙辛瓦尔感到意外。几天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国防部长奥斯汀在一封信中还在警告以色列同行,以色列必须增加对加沙的人道主义援助力度,否则可能会面临失去美国军事援助的风险。但此次以色列成功击毙辛瓦尔,让美国看到了尽快结束加沙战火的希望。
拜登有意借“辛瓦尔之死”安抚、稳住以色列政府,避免后者继续单方面推进其他军事目标,包括继续打击黎巴嫩真主党、甚至袭击伊朗石油设施(参见《以色列敢与伊朗开战吗?》)。这些举动都有可能将美军拖入中东战火,进而影响民主党大选选情。
但是,正如CNN所分析的那样,“辛瓦尔之死”不太可能改变当前的中东安全形势,接下来局势如何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塔尼亚胡的盘算和美国大选。目前,内塔尼亚胡立场模棱两可,一方面和拜登通话后承认“有机会推进人质的释放”,但另一方面又迎合政府内的强硬派,警告以色列人未来面临着严峻挑战,并承诺继续追捕哈马斯剩余的领导人。而且,内塔尼亚胡明显寄望于特朗普当选后继续推进自己在中东的政治和军事议程。
总之,辛瓦尔被杀为美国、以色列和哈马斯重启接触、软化立场提供了时机,但巴以根深蒂固的矛盾不会因为辛瓦尔之死而得以化解。而且,从色列和哈马斯、黎巴嫩的冲突过程来看,美国影响中东政治议程的能力已被削弱,白宫重启政治和谈的努力不一定成功。
拜登欧洲告别之旅的目的
如何结束加沙冲突也是拜登德国之行的主要议题,毕竟法国总统马克龙近来一直在批评以色列的军事冒进行为,不希望黎巴嫩成为下一个加沙。但比较而言,如何继续援助乌克兰抵御俄罗斯才是拜登此行的焦点。此前,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访问了西方多国,提出了结束乌克兰危机的“胜利计划”,包括军事、政治、外交和经济要素,被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是乌克兰未来与俄罗斯进行停火谈判时增加筹码的最后手段。
美国及盟友尚未对该“胜利计划”明确表态。拜登启程前与泽连斯基通话,并宣布向乌克兰提供4.2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包括地对空导弹,以及远程火箭等等,新一轮援助使美国在过去两年半对乌克兰总援助超过640亿美元。
▲10月18日,拜登在德国和德、英、法领导人举行会晤。
如果说加沙冲突中,拜登注重安抚和稳住以色列,那么俄乌冲突中,拜登则不得不安抚其欧洲盟友。随着大选日的临近,欧洲盟友越来越担心特朗普胜选的可能性,以及大选后的援乌抗俄政策会出现逆转。特朗普曾表示,如果他再次当选,将会迅速采取行动结束俄乌战事,这包括建立一个非军事区,乌克兰也不会收回被俄罗斯占领的领土,并且同意不加入北约。
“援乌抗俄”是拜登执政四年外交政策的标杆性政策,其成败直接关乎他个人的历史地位。特朗普若上台,大概率会彻底推翻重来,贴上自己的政策标签。不过,拜登和特朗普的俄乌冲突方案并非没有弥合的空间。乌克兰方面希望,无论今年谁赢得大选,拜登能够促使北约向乌克兰发出加入北约的正式邀请。拜登也乐于将乌克兰加入北约作为自己的政治遗产。他在离任前,尤其在特朗普可能胜选的情况下,有可能和逐渐“厌战”的盟友协调,让乌克兰接受结束俄乌冲突的中间方案,包括让乌克兰暂时放弃部分领土的可能性。
本周文章《乌克兰战争或将发生重大变化》提到,战争拖得越久变数越多,泽连斯基有可能改变强硬立场,寻求用更务实的方法结束战争,如以乌克兰加入北约或欧盟为前提条件休战。布拉格和平研究中心主任米哈尔•斯美塔表示,在乌克兰国内,支持用领土换取北约成员国资格的人越来越多。北约在乌克兰加入问题上一直强调等待时机,这个时机或许就是能与俄罗斯讨价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