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山林权改革,变包袱为财富

绚丽时节 2024-06-19 21:03:43

  曾几何时,自然资源天赋不足成为石嘴山市高质量发展的“成长烦恼”。

  贺兰山下,想在这片工业基地的土地上留下绿色,筑起牢固的生态屏障,一代又一代的石嘴山人苦苦思索。

  炎炎夏日,草木葳蕤。距离石嘴山市惠农区城区20公里处的贺兰山东麓浅山区,新生林地郁郁葱葱,这里曾是风吹砂砾跑的茫茫戈壁,如今已被一排排火炬树所覆盖。

  “绝大部分树木是由认领了‘林票’的企业种植,并发展‘林下经济’。”6月17日,顺着石嘴山市惠农区林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叶伟手指的方向,昂首挺拔的火炬树,诠释着贺兰山下众生的顽强生命力。

  石嘴山市曾为宁夏产出第一吨煤、第一吨铁的工业摇篮,如今为保护生态环境,又迈出山林权改革的新步伐。“植绿增绿护绿不再是让人负担的包袱,而是成为让石嘴山人有钱赚、有奔头、有希望的产业,诞生了以林换能、以林换碳、以林养林、林下经济。”借用惠农自然资源局技术员们的话,推进山林权改革,以山林权确权为基础,赋予林农山林地经营权流转、抵押、融资等更多权能,让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让贺兰山下的植被“变包袱为财富”,蹚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径。

石嘴山市惠农区贺兰山东麓浅山区,新生林地郁郁葱葱。

  石嘴山市年蒸发量是年降雨量的10余倍,种活一棵树的成本和难度不小。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惠农区探索建立林票、能票、钞票“三票”循环联动,创新“以林换能”新模式、“以林养林”新渠道,扶持“林票”持有企业宁夏惠科市政产业有限公司因地制宜探索发展“以林养林”,新增林下经济1400亩,种植西瓜1000亩、蔬菜400亩,林带内养殖溜达鸡1100只、灰雁1500只,年产值达400万元,成功获批自治区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目之所及,该区宽幅林带在岁月的年轮中慢慢长成,吸收二氧化碳越来越多,经济效益越来越明显,环境也越来越宜居。

  石嘴山市终坚持绿色发展的价值取向,将生态文明建设自觉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生态环境实现从严重透支到明显好转的历史性转变。

  以惠农区为例,十几年来,该区森林覆盖增长至7.1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1%,见缝插绿建设“小微公园”“口袋公园”23个,营造林面积达6.28万亩,……一串串数字,印证了惠农区生态建设的“沧桑巨变”。如今,“美丽惠农”图景充分展现,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石嘴山市“以林换能”点绿成金,建立林票换能票、能票换钞票、钞票再到林票的“三票”联动机制。以确权为基础,对已造林、拟造林的企业进行初步核算,验收合格后颁发林票;以定值为前提,以造林成本为主要依据,按照浅山区、山川过渡带、引黄灌区3个档次赋予林票价值;以核算为依据,根据造林成活率变更或核减林票价值,确保林票价值长期合理稳定;以兑换为关键,持有林票的企业,可依据林票价值阶梯式兑换能票;以使用为根本,能票所含一定的用能权,企业可用于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生产和技改、扩建及新建项目,有效缓解用能压力;以流转为保障,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能票内所含用能权在辖区竞拍交易,实现用能指标合理化、市场化、价值化。

  山林权改革实施以来,石嘴山市聚焦“植绿增绿”,突出“守绿护绿”,探索形成了“以林换能”“以林养林”“以林换碳”“以林融资”的模式,探路绿水青山变现,仅惠农区新增营造林8.5万亩,预计可吸收109万吨二氧化碳/年;发展林下经济1900亩,可实现年产值550万元,带动就业200余人,获批自治区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企业主动建设“碳汇林”2000余亩,栽植苗木14.8万余株,节约造林资金2000余万元;建立“以林融资”新渠道,由国有企业出资5600万元撬动融资1.7亿元,用于贺兰山东麓惠农段生态修复及水资源调配,解决新建1.48万亩生态林及原有2.5万亩公共绿化用水……

  今年以来,石嘴山市总结经验开放先行,抢抓山林权改革和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多轮驱动多策并举,推出“林业+光伏”新光伏产业发展模式,建设“林光互补”“牧光互补”项目。在改革过程中,着力破解绿化主体弱、管护资金少的难题,有力推动了山林权改革走深走实,实现了“林下旅游、林下种养”相结合,宽空间、多内涵的发展模式。(宁夏日报记者 苏峰 文/图)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0 阅读:0

绚丽时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