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事实就是如此残酷,我们明明一心想要教育好孩子,却总是教育不好。责怪孩子太笨,可一个几岁的孩子能知道什么?责怪自己教不好,可问题又出在哪?其实,原因还真出在父母身上。
刘姐的儿子童童,被幼儿园要求退学!刘姐很不满学校的做法,她私下里跟我吐槽:难道5岁的孩子犯错,就不能原谅了?
在刘姐看来,童童在幼儿园所犯的都是无伤大雅的小错。无非是不听从老师指令、爱跟同学抢玩具等。最近一次惹祸,是童童没抢到想要的玩具,所以发脾气咬伤了同学,还弄坏了挂在墙上的电视机。
刘姐赶到学校为儿子善后,但学校态度坚决,希望童童能主动退学。因为幼儿园是集体生活,老师照顾不过来。刘姐愤慨地表示:转学就转学,这样的幼儿园自己也不稀罕。
这件事能靠转学解决吗?从儿童教育的长远角度,我认为转学是“治标难治本”,原因跟两个层面有关——
年龄层面:5岁的童童作为幼儿园中班的孩子,经过一年多的幼儿园生活,孩子应该完全适应并且融入,不应有如此出格的举动。
家庭层面:刘姐的家庭情况我比较了解,当初她大龄怀孕,吃了不少苦头,所以自小就特别宠爱童童,以至于童童养成了“唯我独尊”的小霸王性格。
在家里,家长百般迁就的时候还好说,进入幼儿园集体生活,得不到满足的童童,使尽浑身解数、撒泼打滚以求达到目的。
如果刘姐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只是通过转学来解决燃眉之急,任由童童继续发展下去,恐怕日后的教育会难上加难!因为孩子的成长具有阶段性的发育特点,其中6岁是一个重要的年龄分水岭。
6岁后的孩子进入学龄阶段,他们的认知能力、独立思维能力都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幼年时期的坏习惯若是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就很容易在孩子大脑里根深蒂固地留存下来。孩子的坏习惯、坏毛病一旦定性,日后想要管教孩子更是难上加难。
那6岁之前该如何把握教育的黄金时期呢?四点核心教育法则——“两不管”、“两不惯”
一不管——力所能及的事不管
我见过太多包办型家长,以孩子小、做不好为理由,把孩子养成了“甩手掌柜”,简单的事都无法独立完成。
我一个同事8岁的孩子,现在连吃鸡蛋的小事,也要妈妈帮忙剥干净鸡蛋壳。试问这样的“生活弱者”如何能够适应集体生活?
睿智的家长一定是懂得拒绝孩子,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插手去干涉,并且从简单没有危险的事物开始,不断鼓励孩子尝试新的挑战。如:独立吃饭、自己穿衣、自己背书包、自己学着叠被子、自己洗衣服等。
成长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呢?没有谁是天才少年,一开始尝试的时候,孩子总有失败或是气馁的时候,家长这时候的态度就很重要了。
如果家长插手代劳,那么势必会养成孩子凡事依赖的思想惰性,遇到困难习惯性逃避。如果家长袖手旁观,传递给孩子的信号就截然不同了。孩子会明白“自己的事情必须我自己完成”,无论多么困难他们也愿意坚持。
二不管——承受范围内的事不管
一档综艺节目中,影视明星胡可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胡可的儿子小鱼儿不小心摔倒了,正在一旁做饭的胡可扭头看了一眼,发现小鱼儿只是屁股着地,并没有受伤,于是扭过头若无其事地继续切菜。而小鱼儿的表现也很淡定,他拍拍屁股站起身,接着跑到另一处玩耍了。这个小插曲,母子二人都没当一回事。
但是这份淡然的育儿态度,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做不到!但凡孩子跌倒、磕倒,父母马上变成“紧张大师”。虽说家长关心孩子的心情是可以理解,可孩子承受范围内的事尽可能不管。
如果孩子遇事就由父母出面解决,那么孩子的抗压、抗挫能力可能为零。他们只会在父母的过度保护中被“圈养”,经不住外界风吹雨打。如果孩子承受范围的事,父母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一开始或许他们感觉很难,但他们只要敢于迈出第一步尝试,渐渐地就能整理出自己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下一次遇到类似的问题,孩子不仅知道该如何解决,还能解决得更从容、更好。
一不惯——坏脾气不惯
刘姐儿子,他就是一个坏脾气代表,仗着父母对自己的宠爱,所以撒泼打滚来达到目的。这种坏脾气,父母如果惯了一次,孩子就很容易得寸进尺,遇事就靠发脾气来解决。在家父母、家人忍让,但是进入集体生活的时候,谁又会因为坏脾气而迁就你呢?
3-6岁是性格养成的关键阶段,面对发脾气的孩子,家长不能妥协。先冷处理孩子的情绪,只要没有危险性,就任由孩子一个人发泄,直到他发泄到没劲了、没趣了,那么家长再劝说孩子,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孩子其实非常聪明,他会琢磨大人的心理,只要见到家长态度坚决,自己发脾气无补于事,他们下一次也就不会做这样的“无用功”了。多坚持一段时间,孩子的暴脾气自然就收敛了。
二不惯——坏毛病不惯
有句话说得好“三岁定八十”。孩子很多坏毛病,如:撒谎、偷窃等,其实都是在幼年的习惯成自然,最终养成了恶习。
坏毛病事一定不能惯,家庭教育的红线设立相当有必要。从孩子学规矩开始,就要告诉孩子什么事不允许做,一旦孩子“犯规”了,那么不能因为孩子年龄小就免于处罚。坏毛病一旦被约束,他们也就没机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张牙舞爪”,最终坏孩子也能“迷途知返”,做回一个好孩子。
李玫瑾教授说:“有些家长往往在该管孩子的时候不作为,而在不该管的时候却常常施加干预。
所以,想要想孩子长大后有出息,家庭教育就要抓准时机,认真践行!因为只有幼年时教育播种,成年后才有机会开花结果!
互动话题:家长们,你有没有做到以上四点呢?
当父母才知道,理论方法太多太多,而你面对的问题却是千奇百怪,太多太多,是三言两语,两三道理便可囊括。养孩子就好像塑造陶器,全方位立体化,从内到外,方方面面要注意,稍不留神就会出现某个差池,而儿子和女儿又大不相同,两孩子之间关系如何处理又是个问题。别细思,这样极恐就追不上你
自己是个做了一辈子教育的老师,以前的家长最常跟老师说的是:老师,孩子交到您手上,好好管教,我们大人全力配合……后来,非常多非常多家长说的最多的是:老师,孩子在学校麻烦多关照关照,我们孩子啥啥啥,千万要啥啥啥……真的是越来越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