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工作任务分析--绩效改进、能力培训、价值分析、工作改善

看看职场人的事儿 2024-07-14 13:48:51

工作任务分析,就是对岗位工作逻辑、典型任务、关键行为、质量标准的澄清和描述。

常见的分析方法有典型任务分析法和DACUM分析法。

典型任务分析法来自学习路径图方法论,以分析任务为起点,过程包括生成岗位工作逻辑图、确定典型任务、定义最佳实践。

生成岗位工作逻辑,需要符合以下标准:

1、符合工作任务颗粒度大小;

2、描述工作任务要采用动宾结构,并且使用行为动词;

3、工作任务要穷尽、相互独立;

4、任务之间符合四种关系:串行、并行、伴行、平台。

确定典型任务,需要符合以下标准:

1、 典型任务的遴选需要从难度、重要性、频率三个维度出发;

2、 所有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不超过7个;

3、典型任务的技术知识能够覆盖辅助任务的知识。

定义最佳实践,需要符合以下标准:

1、描述任务目标,需按照输出物加衡量标准的格式;

2、描述流程需要以目标为参照,正确、精益、规范;

3、以目标为参照,对每一个流程步骤进行输入和输出物的分析。

4、描述行为动作要符合行为动词+宾语的结构。

图1:典型任务分析法

DACUM,即Developing A Curriculum(教学计划开发),源自北美的职业分析法,它在分析工作任务时,以梳理岗位职责为起点,过程包括梳理岗位职责、梳理岗位任务、编写关键步骤。

1、梳理岗位职责

罗列工作任务——归类工作任务形成职责

2、梳理岗位任务

岗位职责分解成任务——行为动作描述——区分任务排序( 重要性、紧迫性、自学困难度)

3、编写关键步骤

按照前后顺序编写——满足工作质量标准

图2:DACUM分析法

通过对比,可发现,两种分析法在以下方面呈现不同:

1、 职责和任务的区分。典型任务分析法有对职责和任务进行颗粒度的区分,可避免专家对职责和任务的理解偏差,引导专家共创时,产出效率会更高,结果更准确;DACUM则无有效区分。

2、 任务关系的澄清。典型任务分析法不仅让工作任务之间可以做到相互独立,而且从整体上生成工作逻辑图,反映出工作内容的全貌;DACUM分析法则体现不出任务之间的独立关系,也不能从整体上反映工作任务之间的关系,仅能显示出分解关系。

3、 典型性的分析。典型任务分析法,确定出典型任务,可以对学习目标的制定提供有效依据,避免了重复知识的学习,缩短了学习时间;DACUM则没有区分典型,容易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体现分析工作任务的价值。

4、 质量标准的描述和澄清。典型任务分析法从任务目标出发,以终为始,步骤、动作的分解必须参照任务目标;DACUM则只是按照顺序编写步骤和质量标准,没有从任务目标出发,导致任务和步骤的标准含混不清晰,专家共创效率低,准确度低。

工作分析,是分析者采用科学的手段与技术,直接收集、比较、综合有关工作的信息,就工作岗位的状况、基本职责、资格要求等做出规范的描述与说明,为组织特定的发展战略、组织规划,为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其它管理行为提供基本依据的一种管理活动。

任务分析,是通过目标分解、调查、观察等工作分析的基本方法,为构成岗位职责的各项任务逐一归纳与整理,使之清晰化、系统化与模块化的过程。

(以上两个名词的定义摘自《工作分析的方法与技术》)

至于工作任务分析,你可以直接把它等同于任务分析,就像小明被叫成王小明一样。

一个工作岗位通常包括若干职责,每一职责下面又分为多项工作任务,要操作每一项工作任务需按顺序完成多个步骤。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和工作步骤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3. 确定所有任务和子任务的类型:

知识型任务——需要学习者掌握知识、信息或理解问题,通常将其称为认知型任务。

技能型任务——需要学习者改变行为或采取行动,所以将其称为行动型任务或行为型任务。

工作任务信息的验证需要与业务专家共同回顾和审查观察日志,从而确保信息的准确性。此过程中,需要确定以下事项:

确定标准的工作任务操作行为;确定工作任务操作规范和标准;确定工作任务/步骤的正确顺序;对每一个工作任务的重要性、复杂性进行评级;罗列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错误,以及导致错误的原因和情景;罗列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工具、设备、材料、以及环境要求等等。

表5-2. 工作任务分析访谈表

访谈内容

访谈问题实例

主要工作任务

这份工作的主要任务(或职能、工作职责、活动)是什么?

工作任务流程

这项工作任务从哪个步骤开始?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或你接下来将怎样做?

必须要做的决定

你为什么这样做?

你是怎样做的决定?或者你怎样知道你应当做什么?

工作绩效的标准(对时间、速度、精确度或顺序的要求)

是否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这个任务(或子任务)?对完成这个任务的速度或准确度要求是什么?

什么样的操作是不可以接受的?

限制条件和出错的情景

有什么安全性和合法性的要求吗?这些要求是怎样的?

可能会有什么样的错误会发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些错误?这些错误发生的频率怎样?这些错误的严重性怎样?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应当怎样改正这些错误?你能给我提供一个例子吗?

启动条件

操作这个任务有什么前提吗?

你应当最先做什么?或者什么样的情况会引发操作这项工作任务?

与其他人的互动

为了完成这项任务或子任务,你必须与谁交流、汇报工作、或获得许可或资源?

什么样的人会阻止或拖延这项工作的完成?

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物品

为了完成这项工作,你需要什么样的物品上的支持?(这些物品包括工具、设备、软件、材料或辅助性的帮助)

表5-3. 工作任务分析观察表模板

工作岗位:

任务:

步骤

所需技能

任务难度*

0=不困难

3=极为困难

1.

2.

3.

4.

5.

6.

7.

8.

针对的是普通员工

表5-4. 工作任务分析列表模板

工作任务分析列表模板

岗位名称:

岗位描述:

工作任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

重要的学习者特征/特征要求:

扩展性知识:任务清单

任务清单是对在某一特定工作领域的员工所操作的工作任务的准确描述。其流程是罗列出各项工作任务,确定它们的重要性,进一步找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步骤,最后将其按照恰当的顺序进行排列。下面是任务清单的样例:

岗位:接待员

任务(按重要性排序):

1. 接听电话。

2. 招待客户。

3. 接发邮件。

4. 当公司内的其他人员有客户到访时,予以通知。

5. 更新公司的通讯录和接待员换班记录。

6. 协助其他部门完成行政职责。

什么时候使用任务清单?

当需要完成下列事情时,可以使用任务清单:

找出不同的工作和任务之间的关系,以及成功地操作该项任务所需要的必要条件开发出某个职业领域涉及的所有工作的任务描述确定需要调整或者彻底弃用的培训项目(内容过时的或者有不相关的信息)确定职业或技术教育中的关键性任务确定职业胜任力和资格考试的关键性任务描述各项活动的范围,为学习者及其主管提供对某项工作形成实际认知的基础

如何准备任务清单?

首先准备一个罗列任务清单的表格,格式要简单明了,易于记录信息。表格还要留出空间来记录任务描述和其他分析所必需的信息,比如困难度、重要性和操作的频繁度。

1.如果需要汇报的是操作工作任务的频繁度,就要将重点放在频繁度这一因素上,而不是重要性或困难度。

2. 记录在特定的时间内(一天、一周或一个月)操作工作任务的实际次数,或者是大致的频率(经常、偶尔或很少)。两种方法都有助于确定出课程的顺序、练习的数量和范围等。

3. 如果时间是最重要的因素,也可以使用修改后的任务清单方法,将各项工作任务按照发生的时间进行排列。

4.如果重要性是最重要的因素,就要将工作任务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列。

5.采用访谈、对员工的实际操作进行观察、对岗位描述进行分析的方法进行工作任务分析。

6. 列出某项工作的所有任务。

优点:

使用任务清单的方法有多个优点,比如成本较低,与员工的规模、操作某项具体的工作任务的人数、工作岗位和员工特点描述相关的信息都是已经存在,而且很容易得到。使用计算机可以便捷地存储、整理、分析和汇总这些信息。

缺点:

任务清单的缺点是非常耗时。如果待分析的工作岗位非常复杂,开发任务清单的过程会非常费时费力。只有当待分析的工作岗位是线性的,仅需要学习者做出几个简单决策的时候,任务清单这种方法是最有效的。

通过直接观察或访谈,通常会梳理出许许多多的工作任务。一般情况下,一个工作岗位会包括75-125个工作任务,有些企业中的一个工作岗位甚至包含300多个工作任务。

当学习活动受到时间成本、培训预算、人力配备等资源限制时,学习设计者势必需要对分析整理出的工作任务进行优先排序或者分类,以更好地确定哪些任务需要设计学习项目或者培训。同时,对工作任务进行优先排序也有助于发现是否忽略了某些任务或者任务列表是否完整。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关键性分析是一种非常简单有效的工作任务优先级划分法。关键性分析主要围绕四个维度展开:频繁度、学习的困难度、重要性、需要的工作经验。

工作任务优先级评分标准如下表1所示:

表1. 工作任务优先级评分标准

工作任务优先级评分标准

频繁度:操作这个工作任务的频率

3 =极为频繁 2=频繁 1=频繁度 中等 0=不频繁

学习的困难度:学习操作这个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

3 =极为困难 2=困难 1=困难度中等 0=不困难

重要性:完成这个工作任务对总体工作绩效的重要意义

3 =极为重要 2=重要 1=重要性中等 0=不重要

需要的工作经验:学员操作该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经验有多少?

3 =极为丰富 2=丰富 1=一般 0=没经验

根据以上评分标准,确定工作任务优先级的公式为:优先级=频繁度+学习的困难度+重要性-需要的工作经验×3。例如,表2列出的是关于轮胎生产的6个工作任务,业务专家或者明星员工分别对每一个工作任务进行评分,最后得出的优先级情况如下:

表2. 工作任务分析优先级样例

通常情况下,优先级数值越大,表明该工作任务越应该被纳入到学习设计中。但是,为了进一步佐证关键性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学习设计者应该同时参考与该工作任务相关的绩效数据、培训项目评估数据或者标准化测试数据等。如果没有上述参考数据,可以通过下列问题进行关键性分析结果验证:

这项工作任务是否是政府或者企业/组织强制要求掌握的?如果不能正确地操作这项工作任务,甚至不操作这项工作任务的话,将会发生什么后果?对这项工作任务的操作,需要何种熟练程度?这项工作任务的掌握与组织目标的实现具有怎样的关联性?掌握这项工作任务的操作需要多长时间?在目标学习者接受培训之前,他们需要知道或者掌握哪些知识或技能?如果不采用培训的方式,学习者可以通过哪些其它方式掌握这项工作任务?

相信通过上述的图表以及问题,能够使大家更好的确定任务的优先级,进行关键性分析,将工作任务更好的纳入到学习设计中。

工作逻辑图呈现绩效价值链

通过业务专家的罗列、澄清和共识的研讨,梳理工作逻辑图,呈现岗位工作全貌,下图示例是【培训管理者】的岗位逻辑:

因此,通过DIF困难度、重要性和频繁度三个维度,进行任务和任务之间的典型性分析,区分典型任务和辅助性任务,现阶段本岗位工作核心的重点是什么,时间比例分配怎样是合理的,而不是自己构建的个人理想主义。并且通过典型任务的输出和任务目标,对典型任务进行清晰定义和界定。

0 阅读:0
看看职场人的事儿

看看职场人的事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