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美国甲状腺肿瘤的发病率增加了两倍,预计今年新发病例将有50000人——但发病率的这种急剧增加并未对应患者死亡率的上升,很可能是由于直径较小的(≤2cm)临床前乳头状甲状腺肿瘤过度诊断的广泛存在。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对1988年至2014年间诊断患者数据的分析,这一趋势伴随着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患者数量的攀升。
研究人员呼吁限制小甲状腺结节的活检,并且“去强化”医疗干预措施:特定小型乳头状甲状腺肿瘤患者多进行主动监测。
美国Gilbert Welch博士以及Gerard Doherty博士表示,当患者确实希望切除小型甲状腺肿瘤时,应尽可能做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留下甲状腺的一半以维持甲状腺功能)而不是甲状腺全切除术。
目前,接受甲状腺肿瘤手术的患者80%接受的是全甲状腺切除术,即使术后需要终身依赖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但对于小型乳头状甲状腺肿瘤患者,25年死亡风险“极低”(2%),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患者生存率与甲状腺全切除术相当。
“甲状腺肿瘤的平均诊断年龄为50岁,”Welch博士在一份新闻稿中指出,“所以,有可能,有些人的身心在后半生都受这些治疗影响。我们需要非常认真对待。“
患者教育和决策讨论应该包括明确传达这样一个事实,即许多小型甲状腺肿瘤从未发展成为危及生命的疾病。美国达特茅斯研究所的Louise Davies博士指出,所有成年人,尤其是诊断时年龄为60岁或以上的成年人,如果他们的小型乳头状甲状腺肿瘤不涉及喉返神经,没有附着在气管上,且没有扩散到区域淋巴结,则应该向患者提供主动监测这种选择。
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耳鼻喉科-头颈外科Uchechukwu Megwalu博士警告说,小型甲状腺肿瘤主动监测和非手术治疗的风险和益处的临床证据不充分。
“大多数证据都是日本文献中的案例,”Megwalu指出,“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标准来确定哪些患者适合观察等待。”
他指出,日本研究人员对甲状腺“微小”肿瘤直径小于1厘米且没有高风险特征的患者才进行主动监测。
此外,在2015年,美国甲状腺协会(ATA)更新了其2009年发布的甲状腺肿瘤管理指南,确定腺叶切除术可用于治疗直径小于4厘米的低风险单灶性肿瘤(没有甲状腺外扩张或淋巴结转移的证据)。旧版指南建议对大于1 cm的肿瘤行甲状腺全切除术。
Megwalu指出,Welch和Doherty的分析仅包括2014年的数据,因此未反映2015年ATA指南对手术率的影响。
乐伐替尼(Lenvatinib、仑伐替尼、Lenvima)已经被美国、欧盟和日本认定为碘难治性甲状腺癌治疗的孤儿药,给患者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2015年美国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批准仑伐替尼(Lenvanix)用于治疗侵袭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
本内容为医伴旅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医伴旅:寻找优质医疗资源,伴您走上康复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