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广会客厅|“吃灰”道口工在高温下奔忙不停

中国交通广播 2023-06-27 13:00:28

6月16日8时54分,绥化地区气温飙升,达到27摄氏度。滨北线116公里道口,绥化道口车间道口工刘凤伟的对讲机里传来机车联控的声音。“呼叫116公里道口,4053次接近。”“4053次,116公里道口明白。”

刘凤伟笔直地站在不到4平大小的接车岗亭里准备接车。身上别着的一部对讲机和操纵台上的两台对讲机里,分别发出不同联控的声响,不间断地“吱嘎”声很是嘈杂刺耳。

不到三分钟的功夫,列车快速通过。带起的尘土刮到空中清晰可见,刘凤伟一天“吃灰”的工作才算开始。此刻,栏门外两侧的翻斗车、机动车、电动车排起二三十米的长龙。列车通过后,刘凤伟将栏门打开,指挥过往的行人与车辆尽快通过。

滨北线116公里道口一侧毗邻市区,另一侧是郊区和与村屯,这里是村屯去往市区的必经之路。每天有100多辆列车通过,光机动车就得有1000多辆。特别是这里附近还有3个大型砂石料厂,经常有大型翻斗车出没,路面颠簸遗留下的石块经过车轮的碾压后,留在铺面上,道口工需要随掉随清。

高频次的通过车辆,就会将这些石子压碎,在快速车流的通过下,加上天热,这些被刮起的灰尘许久都飘散不开,刘凤伟的衣物上和脸上经常挂满灰尘。“我的鼻孔里都是黑色的脏东西,脸上爱出油,和这些灰尘和在一起,夏天就容易出泥儿。”说话间,刘凤伟用食指挠了下鼻翼部位,只见指甲里挠出好多脏东西。

尽管天气再热,刘凤伟也要和副班道口员一起清扫这些杂物。“天热汗都直放流儿,再落上些灰,这脸就跟泥猴儿似的。”为了保持道口工的风貌,给百姓留下好印象,他们还要快速的用纸张简单擦拭下,然后又投入到紧张的道道联控、道机联控工作中。

岗亭外,墙面上挂着的喇叭里不时传来“火车开来、禁止通行”的口令,岗亭里三部对讲机里联络声不绝于耳。“长期听这样的声音,头不会觉得胀大吗。”笔者开了个小玩笑。刘凤伟笑了笑说,起初头晕得厉害就如同坐上了过山车一般,来回忽忽悠悠,后来慢慢适应了。

瞭望、关杆、举旗、目送列车……一遍一遍地重复这些动作,他眼睛还要不断地望向窗外,观察是否有行人违规进入道口。他说,附近村屯百姓经常为了抄近道,想从道口里面穿行走路肩,刘凤伟经常与行人沟通解释,做好护路“安全员”。

经过一个上午的忙碌,不知不觉间就到了中午,气温升到30摄氏度。12时10分,刘凤伟这才有空将早上从家里带来的午饭拿出对付一口。“都不怎饿了,这一天吃灰都吃饱了。”他大口地喝完一杯水后,又投入下一波的接车工作中。

烈日下,湿透了的短袖紧紧地裹在后背上,晒得通红的胳膊在一次次的举旗落旗间不停地摆动。风,很静。灰,一直在飞,落满他的全身。

通讯员:胡艳波 吴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