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趣谈台湾和香港的儿童节不在“六一”在“四四”

橙子侃侃侃 2021-04-03 00:13:23

在当代中国,香港特区和台湾地区在许多事情上和大陆不一样。太高深的层面暂且不表,哪怕是过个节日,大陆和台湾、香港都不一定一样。

如果问大家哪天是儿童节,大家肯定不假思索回答“六月一号”,但是在台湾和香港,儿童节却是四月四号,这是为什么呢?

“四四”儿童节由来

其实,四月四号儿童节是解放以前的旧习俗了。

1925年8月,包括中国在内的54个国家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儿童幸福国际大会”,通过《日内瓦保障儿童宣言》,呼吁世界各国设立“儿童节”。

日内瓦

1931年3月7日,中华慈幼协会建议规定每年4月4日为儿童节。8月17日,当时的教育部批准了这一提案,决定于1932年开始,将每年的4月4日正式定为儿童节。次日,上海《申报》、北平《世界日报》等各大报刊迅即刊发了这一官方通告,广大民众逐渐知晓了“四四儿童节”。

设立儿童节旨在“引起民众注意,使人人有慈幼思想,人人负慈幼责任,并可使儿童自知所处之地位,庶扩大慈幼范围,树强国强种之基”。这样的初衷获得了包括蔡元培、宋庆龄、黄炎培、陶行知等各界人士的一致认同与支持,“四四儿童节”也就此在中国落地生根。

至于儿童节为什么要选择4月4日,当时并没有来自官方的统一解释,倒是三年之后的1934年,蔡元培在出席上海市第四届儿童节纪念会时,现场讲演中即兴发挥,给出了一番既合乎情理又别出心裁的解说。

蔡元培在讲演中称:第一个“四”字,即食、衣、住、行,是我们的基本生活。各位小朋友,现在仰给于家庭父母,如果没有父母的供给,或父母不注意,即发生危险。故各位要记着此时此刻父母供给,将来成人后即要努力工作,以抵偿今日之债。

第二个“四”字,即智、体、德、美四育。大人们锻炼你们的身体,培植你们读书,告诉你们做人的道理,陶养你们的性情,就是智体德美四种教育。

从“四四”到“六一”

1949年11月,苏联在“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执委会会议上提出,为保障全世界儿童的权益,反对虐杀和毒害儿童,纪念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建议将每年的6月1日定为“国际儿童节”,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代表对此积极响应,提案终获通过。

1950年3月30日,教育部发出通告,正式确定6月1日为我国儿童节,同时废止原有的“四四儿童节”。1950年6月1日,新中国的少年儿童迎来了第一个国际儿童节,国内11个人民团体和中央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专门组成了庆祝儿童节筹备委员会。

从这一天起,每年“六一儿童节”,全国各地都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庆祝少年儿童的节日。当然,关爱少年儿童,并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活动的运营效果所能体现的。70年间,从慈善福利组织的完善、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施行,政府工作与社会各界充分互动互补,儿童权益的保障力度不断提升。“四四儿童节”设立的初衷,在“六一儿童节”中一步步实现。

台湾和香港的儿童节

由于一些原因,台湾和香港没有和大陆一起改用“六一儿童节”。

在台湾,儿童节是法定假日,通常还与清明节形成连假。父母与孩子能同时放假,不少家长都趁此机会陪伴和照顾孩子。儿童节前后,全台各地会涌现一系列亲子活动,社会团体和商家也纷纷以亲子主题推出福利和优惠,节日氛围浓厚。

此外,台湾许多县市会在儿童节前举办模范儿童表扬大会,表彰当地小学及幼儿园中品学兼优的儿童,树立榜样。受表彰的孩童中不乏出身弱势但仍然积极努力的励志案例,为儿童节增添了许多正能量。

同样体现正能量的还有相关的公益活动。如台湾有慈善机构连续多年在儿童节前举办病童关怀活动,为患病的孩子们组织游戏、送去礼物。

相比台湾,香港过儿童节的氛围相对平淡一些。儿童节当天,人们通常是赠送礼物给小朋友或陪同孩子外出游玩。学校一般不会放假,商家也鲜有特别的促销。不过香港TVB曾连续十几年在暑假主办各种主题的“儿童节”,深受家长和小朋友的欢迎。

香港儿童节虽然看上去“冷清”,但这不代表港人忽视儿童。比如香港一些团体关心儿童成长问题,常在儿童节前发布相关调查结果。

以前就有团体调查指出,香港6至8岁儿童的快乐程度已经连续两年下降;之前也曾有调查显示香港小学生的课业压力大,呼吁有关各方积极作为。以这样的方式引起社会对儿童权利的关注,也不失为香港平淡儿童节背后的一种关怀。

1 阅读:29

评论列表

用户18xxx52

用户18xxx52

2021-04-04 00:03

[点赞]

用户18xxx52

用户18xxx52

2021-04-04 00:03

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