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明代朱元璋废除了团茶而大兴散茶之后,文人雅士们在讲究品饮艺术的同时又开始了追求饮茶的器具之美。
明朝后期,文学渐渐发展起来,很多文人开始从科举考试中脱离了出来,把写作作为了自己的谋生之道,过着悠闲地日子,为了消磨时光,文人雅士们将精力都用在了品饮茶叶上,对茶叶、茶水、茶具、环境等要求逐渐精细,品茶成了人生志向的寄托。
明朝时期人们在品茶中,极力追求饮茶过程中的自然美和环境美。在很多明代的茶学著作中,体现出了当时人们对于饮茶环境的的追求。明代文人的作品了有关自然环境的描写,大多都是:石、松、烟、泉、云、风、鹤等,没有丝毫世俗之气,很少会谈到百姓的生活。
在明代,由于冲泡散茶成为了人们主要的饮用方式,因此唐宋时期流行的茶具开始淡出人们的视野。茶壶在此时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紫砂壶的出现,因材质和风格迎合了当时社会所追求的淡雅、自然、朴素之风,所以在文人墨客的推崇下,以及一大批制壶名家的推崇下,紫砂茶具渐渐地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最后成为了一种独立的艺术。
到了明代晚期,社会矛盾复杂,文人墨客们脱离现实,开始走上了独善其身的道路。再加上当时王阳明的“心学”流行,这些思想反映在茶艺上,就是对茶、水、器的唯美追求,而紫砂壶的出现恰巧满足了人们对于审美的需求,此时的茶与茶具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摆脱了物质属性,更多的彰显了一种境界。
到了清代,中国茶文化开始从文人文化转向平民文化,并且最终成为了茶文化的主流。当时除了有规模宏大的宫廷茶宴,茶馆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成为了社会各个阶层的活动舞台。
清代既是传统茶文化的终结,同时也是现代茶文化的开始。从文人文化来说,清代还是沿袭着明代茶文化的路径,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从目前流传下来的一些茶书和诗文来看,不但数量少,而且并没有多少创新之处,大多是前代成果的一些总结和补充,基本上没有超出前代茶文化的研究范围。但是宫廷茶宴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我国的茶文化在清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茶叶开始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结合了起来,成为了民间风俗的一部分。
茶叶在民间的普及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茶馆的兴起。清代茶馆不仅仅数量多,而且茶馆的种类繁多,功能齐全。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记载,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仅杭州就有大大小小的茶馆800余家。在《儒林外史》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寺庙门口都是摆放的茶桌子,这一条街,仅卖茶叶就有三十余处,十分热闹。”由此可见当时茶馆行业的繁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