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温婉细腻的江南水乡钱塘,有着小家碧玉的柔情淑雅,也有着大家闺秀的高贵优雅;钱塘的盛景,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的繁华,更有文化上的昌盛,——你看,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钟情于这片土地啊!
如此,西溪这片钱塘之西的清幽桃源,也陆续出现了众多经久不灭的名字。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也与钱塘结下了不解之缘,书中的很多人物和钱塘有关:六和寺为鲁智深坐化圆寂地,西湖边有武松墓,涌金门外有张顺庙,清泰门外有时迁庙……
书中的地理态势、山川形胜、物产民俗、方言土语……很多地方都可以瞥见钱塘西溪的形影。
据专家学者们分析,《水浒传》中宋江平方腊攻打杭州的主要战场应该就在西溪,先后发生在这里的战斗有六次。
《水浒传》作者对钱塘地区战役相关地点的地理态势了如指掌,描写极为真实。同时,《水浒传》中的梁山水泊风光和其它景观,其地理和节候等大多数与北方并不吻合,反观西溪地区的山川形胜,倒有多处能找到对应之处。
据说平方腊后,水浒英雄中有一部分人在西湖、西溪等地落户。当时的西溪一带,常有土匪出没。为了生产和生活的安全,人们一边生产,一边跟这些英雄练习拳脚功夫。遇到节日或庙会时,他们会经常会举行擂台比赛。西溪人将其称为“西溪船拳”。
现在,西溪船拳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也不再用于保家护园,而是成了一项全民健身的活动。
在西溪湿地的福堤附近的慢生活街区,还有一个演武场,这个演武场隐藏在湿地的清幽之处,是杭州最有传统特色的习武之地。
在河渚街上的河渚塔广场,也经常有“西溪船拳”表演。
《水浒传》第二回中写道:“史进每日求王教头点拨十八般武艺,一一从头指教。哪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杈。”
在西溪湿地的五常,也有十八般武艺,涉及的兵器有龙刀、凤刀、蔡阳刀、三尖两刃刀、兄弟刀、龙鱼斧、方天戟、笔艺爪、阴镗、阳镗、文耙、武耙、金瓜锤、枣逆锤、五常棍、大劈锁、李公拐、金钢鞭和金钢伞。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b49e651e6340af20f77e80fac548f42.jpg)
西溪湿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722b8930da878f449f5b9a519c002d1.jpg)
西溪湿地船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f8d08360ba4b2bc20d6ed8ba6dbe764.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a38442b191be3bc6ec77baebbc59339.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9de75c80ce522ca99cdc7bcfb4fa99b.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9d3b6c638c650511b5e3a09194f9752.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1ca49055f59f61363b4f1356e916200.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635794e08174f7b2355072d7895450a.jpg)
西溪湿地
五常的十八般武艺,是明代尚书洪钟在参考《水浒传》十八般武艺制式的基础上,与西溪农具相结合改良而成的。它将刀法、棍法、拳法、阵法等结合在一起,套路丰富,有群刀会、日月阵、五连阵、威武阵、金刚伞阵、大劈锁阵、玉手笔艺爪阵、大武把阵、大操练等,带有明显的西溪水乡特色,2011年被列入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后来,五常人把“十八般武艺”糅合到了船拳里,形成了一种柔中带刚、虎虎生威的“十八般武艺船拳”。因此,现在一套完整的船拳表演包含了18套兵器,每套兵器都对应有非常多的招式。就以“龙刀”为例,整套“龙刀”刀法共有180刀,一招一式都很有讲究。
西溪的龙舟竞赛活动也和《水浒》有关。
西溪的龙舟赛事自唐朝就有。梁山水军留驻这一带后,渔民们将水浒英雄好汉们的驾驭技能和自己原有的驾船本领结合起来,驭船水平非同小可。
现在,每年的端午节,西溪湿地都会举行一场大型的龙舟竞渡比赛,场面相当热烈隆重。
在这种大场面的比赛中,往往也能看到《水浒》中的英雄们的形象,他们会被雕刻在船头或船舱。蒋村一带的龙舟,就是这种风格的装饰。
附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