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青色,玛瑙釉,看似薄,摸实厚,芝麻钉,釉裹足,体轻巧,内含秀,香灰胎,蝉翼纹,晨星稀,润如玉……”今年64岁的王君子一口气说出36个字,这是他在数十年的制瓷生涯中总结出的汝瓷的特征。家住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村的王君子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汝瓷烧制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清凉寺村风光旖旎,人杰地灵,一带浅山处,旧式民房边,坐落着宏大壮观的中国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和宝丰汝窑博物馆。
上世纪八十年代,清凉寺村挖掘发现了北宋汝官窑遗址,该村也因此在陶瓷界名声鹊起。数十年来,清凉寺村实现了由煤炭经济到汝瓷文化产业转型发展,成了名副其实的“汝瓷村”,不少当地人纷纷加入到烧制汝瓷的队伍中来,王君子就是其中一员,他潜心研究汝瓷烧制技艺近40年,矢志不渝追寻那一抹神秘的天青色,成为了汝瓷研发的行家和专家。(图为中国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展示馆。)
王君子自幼天资聪慧,有艺术灵气,对乐器无师自通,十几岁时他就自学拉小提琴、二胡。谈起和汝瓷结缘,儿时的场景让王君子记忆犹新。他说,小时候村里深翻土地挖出不少瓷片,老人们说这些有光泽的瓷片是古董,有收藏价值, 年幼的王君子虽然不懂制瓷,但他对瓷片爱不释手,对汝瓷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图为清凉寺村鸟瞰图。)
王君子最早感受到制瓷的乐趣是在他7、8岁的时候,当时村里的生产队有三座窑,平时烧一些盆子和碗,好学的王君子跟村里的老人学会了捏泥人,孙悟空、猪八戒……形态各异的泥人捏好后沾上釉入窑烧制,变成了一个个精巧的小物件。回忆起童年时光,王君子说当时看着自己捏的泥人经过烧制变得光亮闪闪,觉得很有成就感。(图为清凉寺村的一处院落。)
光阴流逝,白驹过隙,王君子痴迷汝瓷,唯此一事。从和泥、拉胚、造型、上釉,一点一滴从头学起,他说原材料是做好汝瓷的根魂,坚持用好的天然原材料,用心做出器形的神韵,才能神形兼备。“年轻时为了采石头矿料,我骑着摩托车漫山遍野的寻找,摔过好几次,险些丢了性命,直到现在腿上落下的病根还没有痊愈,有一些淤肿。”回忆起往事,王君子感慨万千。
八十年代初王君子开始学习做瓷,1987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次对清凉寺窑址进行试掘,连续数月,他像着了魔似的,每天闲暇时都会去挖掘现场观看,没有落下一天。那一年,考古队在清凉寺村挖掘出土了典型的御用汝瓷10余件,至此将该窑址确认为汝窑遗址。王君子对汝瓷的兴趣愈发强烈,他建了一个小窑炉,开始研究汝瓷烧制。直到1997年这十年间,王君子先后到神垕、龙泉等地学习求教,积累了很多制瓷经验。
九十年代末清凉寺村盖房子、挖水窖时,经常会挖出一些汝瓷碎片和类似原料的土,这些宝贝对王君子研究烧制汝瓷起到了很大的帮助。1998年省文物考古队在村里试掘时,别人都在捡一些考古队挖出来不要的旧残片,而王君子蹲在一旁眉头紧锁,他心里魂牵梦绕的只有汝瓷烧制的釉料配方。
有一天,推土机推倒了村里的一棵大桐树,旁边推出来一个宋代的釉料作坊,当时,桐树根上沾拽出好多烂、碎残片,大伙都去捡残片时,树根处黏连着一些泛黄的粉土让王君子两眼发亮,他赶紧凑过去,沾手一闻,嗅到了动、植、矿物混杂的香馨古朴味儿,踏破铁鞋无觅处,这应该正是他日思夜想的北宋汝瓷釉料。
王君子如获至宝将这些土拉回了家,当天晚上他一夜没睡,拿着放大镜把里面的原料挑出来清洗,分装袋中,到西安、上海等地检验,得出结果这些土确实是一种釉料。之后在村里挖掘时,又挖出了一缸配好的釉料,因时间久远釉料已经凝固,有心的王君子又拿走一块回去试验,他用石碾将其碾碎,配到一起用水往下冲,配好的釉料一烧,天青色的感觉出来了,这些样本都成了他研究釉料的宝贝。直到2006年,王君子找齐了全部矿料,开始反复研究比例,调配釉色。
天然矿物的釉色灵动、温润,最能打动人心。王君子以这些出土的釉料为基础,根据反复分析得到数据,摸索能够做出天青釉的原料,他整天近似着魔般在周围的山坡上、沟壑里寻找原料,经过多年数千次的不断尝试、调配、试烧。终于在2013年,他试配釉料烧制出的仿宋汝瓷经有关专家分析证实,与传世汝瓷相似度极高。 “香灰色胎、胎骨薄坚、裹足满釉支烧、青色釉层匀净淡雅、开片纹路优美。”王君子的汝瓷作品得到业内的肯定。
“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正是宋徽宗对天青色瓷器的钟爱,才使得汝窑瓷器以清淡典雅的釉色、简洁凝重的造型、温润如玉的质感、特殊复杂的工艺,荣登青瓷烧造历史的顶峰。在长达数千年的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北宋汝窑有着“青瓷之首,汝窑为魁”的美誉。汝瓷内敛的美,干净通透,高贵大气,极具美感的天青色是众多汝瓷工匠孜孜不倦地追求。(图为王君子的作品《荷叶口瓶》)
王君子性格敦厚,总是面带笑容,他烧制的瓶子让人看着大气舒心,美的自然。王君子说,很多时候做器型是手随心做,即兴创作。三分做七分烧,入窑人力尽,出窑看自然,因为单色釉很难烧成,烧出满意的作品很不容易。
展厅内,王君子看着自己的作品如数家珍,他说有生命的东西没有绝对的完美,有些汝瓷上的气泡和黑斑并非瑕疵,反而是天然矿物釉的身份证。(图为王君子展厅的汝瓷作品。)
一片汝瓷天青,曾让多少人笃行不怠,孜孜不倦,只为古老的中华文明在当今重放异彩,流芳千古。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大师……如今,已是汝瓷国大师的王君子荣誉众多,获奖无数,但他仍是老骥伏枥,十分忙碌,日常除了烧瓷、带徒授技,还不忘传承和宣传汝瓷文化。谈起未来,王君子说道,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他要扎根家乡守护这抹天青,做好宝丰汝瓷文化的推动者,这条路任重道远,没有尽头。(图文/吴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