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宁曾坦言“舅舅就是我爸”,拒认亲父,却帮继父求婚!

张佳宁的名字,这几年在娱乐圈里算是响当当的,她长相甜美,演技也过得去,可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不是她拿了什么奖,也不是出演了多少部爆款剧,而是她那句“舅舅就是我爸”,很多人一听这话就懵了,什么意思?亲生父亲不好好认,却把舅舅放到了这么高的位置,这不稀奇吗?再后来,又有消息传出,她居然帮着一个男人向自己的母亲求婚,你说这事儿怪不怪,但仔细扒拉下去才发现,人家背后的故事远比这些表象复杂多了,说到底,是因为她从小生活在一个特别破碎而又纠结的家庭环境里。

小时候谁不盼着日子能过得顺风顺水,但偏偏张佳宁就没这个命,她出生的时候,本来一家三口还挺其乐融融,可时间久了矛盾开始冒头,据说她爸重男轻女思想特别严重,经常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老婆吵架,那场景别提有多糟心,有一次甚至直接摔盘子砸碗,看的人心惊胆战,就连邻居都忍不住跑出来劝几句,还劝啥呢,该散伙还是散伙,吵到最后,两个人干脆离婚,各走各路。你以为离婚后孩子跟妈总归还能安稳点吧?结果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因为抚养权的问题闹得不可开交,到最后虽然判给了妈妈,可爸爸却完全撒手不管,好像这辈子就没这个女儿似的。

张佳宁那时候年纪小,哪懂大人的那些弯弯绕,只知道自打改姓随母以后,一切全变样了,以前家里还有个男人撑着,现在只剩下自己和妈妈孤零零两个人,更惨的是,妈妈身体一直不好,加上为了赚钱拼命做工厂里的活儿,把原本积劳成疾的小毛病拖成了肿瘤,那会儿张佳宁才十四岁,小姑娘哪里承受得住这种打击,每天看着医院账单发愁,都不知道下一顿饭该怎么解决。更气人的是,据知情人士透露,自从前夫再娶之后,他们母女俩连一分钱赡养费都没收到过,人家倒好,新媳妇生个胖娃娃,他欢天喜地摆满月酒,全然忘记身边还有个骨肉,这是啥操作?

就在最绝望的时候,是张晓龙,也就是她嘴里的“爸”站出来扛起了一切,其实早些年他对外甥女就不错,经常带吃带喝哄开心,不过这一回可真是尽到了兄长和父辈双重职责,当时姐姐确诊那几天,他正忙拍戏,但是立马推掉工作赶去了医院,还掏空所有存款替他们垫付医疗费用,更难能可贵的是,从此以后,他不仅要照顾卧床不起的大姐,还把教育妹妹视作头等大事,为此专门制定学习计划,每周末辅导功课,有时候看到成绩退步还急红眼睛训斥,“你这样将来怎么考大学?”但转念又怕说狠话伤感情,于是晚上偷偷塞糖果道歉,小女孩怎能体会到这些苦衷,只觉得舅舅比任何人都可靠,所以慢慢地,对他的依赖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血缘关系,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无条件信任加崇拜。

当然啦,再好的感情也免不了磕碰,比如后来考中戏之前的一段经历至今被传为趣闻,那时候竞争压力很大,为帮侄女生存下来,这位严师简直化身魔鬼训练官,不仅要求台词字正腔圆、动作精准到位,就连一些细枝末节也要反复琢磨,如果表现不到预期标准,就罚跑操场十圈甚至剃光脑袋。这么严格的方法,让叛逆期少女极度抗拒,一次课堂偷溜被抓现行,当场差点挨巴掌。“干嘛非逼我学啊,我又不是想当明星!”类似这样的争执几乎每隔两周必定上演,但令人称奇的是,即便如此,他们始终没有撕破脸皮,大概因为彼此之间存在某种隐形纽带——一种特殊情况下形成的默契吧,总之经过不断试探与妥协,两人的关系逐渐恢复正常,并朝更加成熟方向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有句话叫“不打不成交”,是不是挺贴合?

说起来,还有件插曲不得不提,也是关于家庭氛围变化的重要节点,就是那个所谓“求婚事件”。简单讲,当年二姐健康稍微稳定后,为避免拖累弟弟长期奔波操劳,同时考虑独立经济来源问题,于是在众人撮合下重新接触爱情,而促成新组合诞生的人物之一恰恰包括外甥女。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不能由哥哥直接牵线搭桥?”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双方太熟悉反而容易尴尬,相较而言年轻晚辈显然更灵活且具有缓冲作用,因此正式见面环节由“小媒婆”全程负责调剂气氛,在关键时刻大胆喊出口号鼓励追爱行动,如今回忆起来仍充满温馨画面感。

总结一下,我们之所以愿意深挖明星背后的真实人生轨迹,并非猎奇或者挑刺,而是一方面希望借助这些案例折射社会普遍现象,同时也是用平凡人的遭遇提醒大家珍惜眼前幸福,说到底,无论世界如何纷繁复杂,总有一些东西值得铭记,比如善良、责任,以及那些即使流泪也不会放弃努力攀登理想顶峰的人们,你说对吧?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