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9年,越南阮朝君主阮福晈得知英军谋侵广东,察觉到清朝必将逐渐走向衰败,评价道:“清人懦弱,我知之矣”。不久,阮福晈便将越南的国号改为“大南”,表示与清朝平起平坐,并称南北二朝。不过,阮福晈很清楚本国的真正力量,只在东南亚称霸,对清朝的外交上仍自称“越南”,并保持朝贡。彼时的越南正处于鼎盛时期,控制了柬埔寨与老挝的大部分地区,尚未被西方殖民者侵入。清朝教训在前,同样闭关自守的阮朝却错过了变革时机,最终成为法国殖民地。越南阮朝的失败,固然是因为不了解世界大势,但或许也因为他们对于西方殖民者的认识太过深刻。一、阮朝外交努力之失败就在阮福晈改国号为“大南”之次年,1840年,清朝战败,越南朝野皆害怕英国会顺势入侵越南。阮福晈遂派遣使团前往法国,打算借法国之力以与英国抗衡,为了建立外交关系,阮福晈还表示愿同法国商讨基督教在越传教事宜。越南使团到达巴黎,却未能见到法王路易·菲利普(法国七月王朝国王),最终无功而返。不能争取外援,又自知国力弱小,越南不知如何应对,只能延续闭关政策,加强沿海戒备,被动地等待战乱来临。
阮福晈(阮朝第二任君主,年号明命)
此次外交失败,非阮朝缺乏重视所致,也不是因为法王蛮横,而是由于天主教徒集体抗议。阮福晈此前大量处死越南境内的天主教传教士与教徒,使法王在各界呼吁之下拒绝接待使团。与清朝类似,越南阮朝也曾与天主教徒有过密切接触,甚至在战争中重用法国传教士。一定程度上,法国可谓是帮助阮朝立国的恩人。然而,法国殖民者将天主教作为文化手段,也使它成为两国文化冲突的焦点,最终成为两国矛盾无法调和的原因。二、从恩人到防范对象法国对阮朝立国有扶助之恩,当从阮福晈之父,阮朝开国君主阮福映说起。阮福映生于公元1762年,当时越南处于后黎朝末期,实际统治权大部分掌握在阮氏与郑氏家族手中,阮氏控制越南南部,史称广南阮主。阮福映即广南阮氏家族成员。
阮福映(阮朝开国君主,年号嘉隆)
由于第九代阮主阮福淳年幼,权臣张福峦残酷压榨百姓,1771年,阮岳、阮侣、阮惠三兄弟发动西山起义,六年后迅速推翻阮主统治,建立西山朝。阮福映坚持抵抗西山军,但因实力不敌,躲入圣约瑟夫神学院避难,开始了与天主教徒的合作。神学院隶属于巴黎外方传教会,院长百多禄协助阮福映逃过西山军的追杀,阮福映则承诺夺回江山后支持天主教。1784年,阮福映与暹罗联军共抗西山朝,但再次为西山军所败,被迫再度流亡,寓居暹罗。次年,百多禄带上阮福映长子阮福景前往法国,经两年抵达巴黎,订立《法越凡尔赛条约》,法国承诺派遣四艘军舰、一千九百名士兵助战,阮福映则在归国后向法国割让沱㶞(今岘港)、昆仑岛,给予法国人贸易特权,允许法国传教士自由传教,并在法国作战时无条件给予援助。
百多禄画像
《法越凡尔赛条约》显然破坏了越南的独立主权。但是,由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法国并未履行对阮福映的承诺。百多禄不甘心浪费时机,遂自行招募教官二十余人,购买枪械弹药,与久居巴黎的阮福景返回越南。此时阮福映趁西山朝内乱已夺回嘉定,在法国军官(以让·巴蒂斯特·沙依诺为代表)帮助下,于1802年统一越南。阮朝建立后,法国要求阮福映履行条约义务,但阮福映认为法国并未给予实质性帮助,拒绝割地,只允许法国人前来通商与传教。由于阮朝势力强大,且法国在东南亚立足未稳,此事便不了了之,两国表面上保持友好关系。1820年,由于亲法的太子阮福景已早逝,阮福映四子阮福晈即位。阮福晈即位后,起初如其父一般,对法国人给足形式上的尊重,之后便站在传统的儒家文化立场,与法国及天主教徒形同陌路,最终采用血腥手般清除教徒。阮福晈治下,阮朝国力达到鼎盛,但也丧失了与西方交往、跟上世界变革的机会。三、恐惧而无奈下的封闭与不知英吉利地处何方的道光帝不同,阮福晈距离越法合作未远,自幼见识过西方的先进技术。他之所以闭关,乃是法国人埋下的两个雷:第一是上文提到的《法越凡尔赛条约》,第二是他的兄长,故太子阮福景。阮福景在法国生活多年,从小接受法国宫廷文化,与路易十六之子路易·约瑟夫成为玩伴。他心向天主教,只是百多禄担心引起越南人的抵触,不曾让他正式受洗皈依。但阮福景回越南后,一度拒绝供奉祖先牌位,经阮福映坚持,才学习了儒家经典。
阮福景幼年在法国居住时的画像
阮福景去世后,阮福映没有立他的儿子阮福美堂为嗣,而是选择了更为年长持重、完全接受儒家思想,不易被权臣和法国人控制的第四子阮福晈。法国精心培养阮朝下一代的计划落空,遂与镇守嘉定(即西贡,今为胡志明市)的权臣黎文悦合谋,试图抵制阮福晈未果。阮福晈即位五年后,即1825年,实行相对温和的禁教政策,将传教士集中到都城顺化翻译西方书籍。然而嘉定总镇黎文悦之死,使传教士失去了同盟,彻底站到了阮朝的对立面。
黎文悦墓
1832年,黎文悦病逝,阮福晈派亲信接管了嘉定的军政事务,清除黎氏残余势力。次年,黎文悦养子黎文𐐤率旧部发动叛乱。法国籍巴黎外方传教会传教士若瑟·玛尔香号召天主教徒起兵响应,并声称要将阮福景的儿子阮福美堂拥上皇位,阮福晈对天主教的打压由此达到高峰。1835年,叛乱被平定,若瑟·玛尔香被处以磔刑。正因如此,六年后阮福晈派出的使团遭到法国上下合力抵制。外交失败加剧了阮福晈的忧虑,使他不久后心力交瘁而死。1847年,沱灢(今越南岘港)遭到法国军舰炮击,越军损失惨重,阮福暶(阮福晈之子)作为君主毫无办法,为求泄愤,令军士“束草作洋人形,射之中者赏以金银钱”,犹闷闷不乐,未及一年即去世。长期的封闭,使皇帝与廷臣对西方的认知下降,最终在1857年,法国人再次要求履行《法越凡尔赛条约》,随即入侵,阮朝建立前埋下的雷终究炸了。结语法国及其控制下的巴黎外方传教会在与阮朝接触的初期,就以极其侵略性的面貌示人,无怪乎从阮福映开始,阮朝统治者始终抱有戒心,最终暴力禁教。但面对西方的威胁,逃避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参考文献郭振铎、张笑梅主编:《越南通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尚锋:《16~19世纪天主教在越南的传播及其影响》,《南亚东南亚研究》,2017年01期,第80-85页。杨万秀:《关于<越法凡尔赛条约>的问题》,《学术论坛》1981年03期,第64-67页。